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4年,毛泽东亲自关照的将领,杨育才隐藏11年,后来官至副师级

2024-07-22历史

1964年的一天,在北戴河休养的毛主席听闻,风靡全国的抗美援朝改编京剧【奇袭白虎团】来到了当地演出。

他喜出望外,心想终于有机会一睹剧中英雄严伟才的风姿,于是便邀请了众人前去观看。

观剧期间,因为该剧情节深入,扣人心扉,在台下观看的主席被剧中人物的演绎深深打动,连连叫好。

观剧结束后,主席意犹未尽,便向身边人饶有兴致地问道:「肖主任,这个严排长,当年是哪个战士啊?现在在哪?担任什么职务?」

时任总政主任的肖华听到主席发问,心下略微一紧,便说道:「主席,这个严排长,就是当年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目前在济南军区任职。至于别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

主席听罢,顿时便不高兴了,他心想,怎么能让一个英雄人物被如此埋没?于是他让肖华赶紧去找找。

接到主席的任务,肖华当天便给时任济南军区总司令的杨得志发去了急电,他焦急又诚恳地让杨司令帮忙寻找一位名为杨育才的老兵。

几经波折后,低调了一生的杨育才英雄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磨难铸就的少年

1926年,在席卷全国的革命战火中,杨育才出生于陕西汉中勉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命运从未因眷顾而刻意挑选他作为英雄,贫苦和普通是他与生俱来的烙印,直到他冲破牢笼,自己成为英雄。

杨育才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因家庭贫困,他从未上过学堂,七岁起就在地主家放牛,在这没有母爱的童年里,他的坚韧可想而知。

汉中历来民风彪悍,所居之地时有黄沙袭人,环境非常恶劣,杨育才在不断长大的年纪里吃了不少的苦头,而正是这一切,铸就了他桀骜不驯和坚苦耐劳的少年气概。

十三岁那年,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拉壮丁,他逃离了自己的故土,跑到勉县张家河北山帮别人家砍柴、放牛、推石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每次接触他的这段过往,我都会不自觉对比如今的盛世从而不断感慨,在那样的乱世之下,他所求不多,却连自己的艰苦日子都没法安稳的过下去。

他只是想活着,而战争毁了这一切。他是铸剑师铁锤下的铜片,那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敲击曾无数次让他绝望,一下,一下,又一下。

直到有一天,铁锤不再敲打,随即他感到浑身灼热,然后在火海里涅槃而生,成为真正的利刃。

1948年8月,他在为父亲吊丧而奔赴回家的途中,被保长强行带走,充当了壮丁。命运又一次绑走了他,但这次彻底解救他的,是一束光,是他后来用一生去追随的曙光。

1949年3月,我军解放了旧军队,也解放了在旧军队中挣扎的杨育才。

一个月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五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

那年,他24岁。就此,命运永远都不可能再将他拉入泥沼,因为他拥有了无比坚定的信仰!

突击斩首的利刃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公然越过三八线叫嚣,威胁我国边境。经过中央的深思熟虑,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此时的杨育才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六月,跟随彭德怀司令奔赴朝鲜战场。

六月的北平,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杨育才的内心,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躁,混杂着激动和自己的满腔热血。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往北上,他开始越发冷静,漫长的旅途抚平了他的情绪,直到彻底跨过鸭绿江。他把命运交给了党和身后的万千人民!

到达朝鲜后,我军立即投入战场。杨育才很快就适应了战争的残酷,每次作战时,他都不畏牺牲,冲锋在前,陕西汉子的彪悍和勇猛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是因为从小放羊的缘故,他十分善于奔跑,军区指挥员任命他当通讯员,而战友们更是亲切地称呼他为「飞毛腿」。

经过两年的战争洗礼,杨育才从一个无知无畏的大头兵一步一步变成了一名合格的侦察排排长,他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然而他自己知道,他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他从未松懈过,而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1953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朝鲜战争即将进入尾声,我军势如破竹,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内,敌人无力抵抗,决定投降。

正当所有人都在准备签订停战协议的时候,南朝鲜王牌军队的指挥李承晚却公然挑衅,表示就算没有了美军,自己也可以再次打回鸭绿江。

他断然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就这样,原本准备好的停战仪式戛然而止,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垂死挣扎。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让他们乖乖签字,经最高领导指示,志愿军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最后的决战,一举打垮敌人。

1953年7月13日夜晚,我军发动金城战役,一时之间,炮火连天不绝。

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采取的是正侧面结合的战术,由大部队在正面炮火覆盖,吸引敌人主力,然后派出一股小分队,直奔二青洞的白虎团指挥部,取其司令首级。

这是一把插向敌人心脏的利刃,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担任主攻任务的203师607团领导们经过深思熟虑,在全团筛选了13人完成这次奇袭。

在这个队伍中,所有人都携带了手枪、冲锋枪、手雷、电台、绳索、工用剪等装备,其中两人是精通朝鲜语的联络员,其余人是作战经验丰富的侦查员。小分队队员选好后,由谁来担任班长的问题又难住了大家。

经过激烈的讨论,领导们最终选择了杨育才。育才是一把利刃,他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不出所料,这次的选择是必然的。

在杨育才和他的小分队紧张准备中,无数炮火不断划过夜空,呼啸坠地,震慑敌营。

据后来统计,当时从北汉江到下甘岭,三十分钟之内,我军倾泻了一千九百吨炮弹,规模浩大的炮火天梯,打得敌人无处逃窜。

1953年7月17日晚,他们身着南朝鲜战服,在一个朝鲜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朝敌军指挥部摸索前进,这一路可谓艰难。

他们在密林中躲避敌人搜查,但由于作战区往往会有各种地雷隐患,队友赵顺合在开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地雷。

情况十分紧急,如果地雷爆炸,他们不仅会失去一名战友,也可能会引起敌军警惕。杨育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自己的作战天赋,他冷静地告诉所有队员向后撤退,自己则上前检查。

他安慰着赵顺合并轻轻上前,蹲在地上,用手扒开周围的枯草和泥土,然后仔细查看着这枚地雷,呼吸声变得越来越清晰,他的经验告诉自己,这是一枚反坦克雷。

周围似乎变得安静了,他先让赵顺合放慢呼吸,调整节奏,然后那只脚迅速并轻巧地离开地雷表面,顺势转身卧地。两秒后,地雷没有爆炸,他们安全了。

有惊无险,淌过了地雷后,他们顺着水沟前进,一路上变得更加小心。就在距离目标只有六七公里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支南朝鲜巡逻队,因为没有任何准备,队伍略显慌乱,引起了对方的怀疑。

杨育才灵机一动,在对方过来之前直接走了过去,一米八的大高个,扯开嗓子就大声训斥,他用自己叽里呱啦的汉中土英语和看不懂的手势,扮演了美国佬盛气凌人的模样,直接吓懵了南朝鲜士兵。

他们认定,这个看不懂但好像很生气的人,就是他们的主人没错。就这样,他们用神话一样的行动顺利闯过了这一关。

在靠近白虎团指挥部的同时,杨育才越发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口令。他们不知道敌方的布防口令,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连敌营都进不去。

所谓奇迹,就是所有的事情看似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发生,而那些能准确接收命运的指示并且作出异于常人的反应者,就是英雄。

正当杨育才和自己的队员为口令着急的时候,他发现,队伍好像,多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老天爷给杨育才送来的口令。

他是一个南朝鲜兵,因为正面战场上志愿军的炮火洗礼完全无法抵挡,所以他打算返回团部报告,正巧在路上看到了杨育才的小队,他以为是自家队伍所以便跟在了后头。

结果,就成了俘虏。可谓是自助者,天助也!

剩下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在杨育才小分队的逼问下,这个南朝鲜小兵很快就说出了布防口令,而且还交代了团部兵力,布防路线,营地位置等重要信息。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纵观我国抗战史,不是每一支小分队都会排掉地雷,不是每一支小分队都会假模假式训斥敌人,也不是每一支小分队都能逼问得出口令,更不是每一支小分队都能插入敌营进行斩首。

他是杨育才,他是奇袭白虎团天生的主角,因为是他,所以会成功。

在得知了这些重要信息之后,杨育才和他的小分队片刻不停地奔赴前方,顺利通过了道道关卡,在黑暗的夜幕之下,在远方的炮火声中,他们如一把利刃般插向敌人的心脏。

胜利,就在眼前了。

经过层层深入,他们终于来到了白虎团团部驻地。不巧的是,在这里,他们偶遇了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杨育才趁其不备,发动袭击。

敌人被内部突如其来的火拼吓乱了阵脚,他们连敌人在哪都没看到,根本无力反击。

与此同时,趁敌人大乱,杨育才将小分队兵分三路,一头冲进了敌人团部会议室。

当指挥部的大门被一脚踹开的时候,杨育才看到的,是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的所有敌军指挥员,他们惊慌失措,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带着眼神里最后的震惊和恐惧,一个个倒在了地上。

杨育才扯下了挂在墙上,那面布料摸起来还不错的白虎团团旗,然后,用一颗手雷结束了这次斩首行动。

他们在乱作一锅粥的敌营里,在敌方的眼皮下,顺着原路一个不少地返回了志愿军根据地,任务完美完成。

原来,这才是当年那个汉中少年真正的使命,生来注定,冲破牢笼!

本次斩首行动,杨育才和他的小分队在一个多小时内消灭敌方200多人,其中70多人是白虎团几乎所有的军官,小分队无一人伤亡。

何谓奇迹?这就是奇迹,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奇迹!

本次斩首行动直接断掉了敌军所有的反击,我军碾压式前进,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向敌军阵地,敌人全线崩溃,金城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本次战役结束后不久,抗美援朝战役进入了尾声,在肃清一些残党的同时,停战协议再次提上了日程。

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就此,打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战役正式结束!我军凯旋而归!

平凡低调的英雄

三年过去,杨育才真正成长了,战场将他迅速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士兵,一个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

1953年10月13日,战后评功,杨育才被记特等功,次年,国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都说,获得过一等功的是英雄,获得过特等功的是神人,而活着获得过特等功的少之又少。在这项荣誉里,能活着回国的,只有三个人。

分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单日歼敌280人的美国判官胡修道,和执行了斩首行动的杨育才。

杨育才回国接受奖章后,就把自己「藏」起来了,他渐渐刻意离开了公众的视线。他在济南军区隐姓埋名十一年,每天都带着手下的战士进行军事训练。

十年来,杨育才的职位并未升过,但他从来都不在乎,平凡的日子已经够好了。

直到1964年,发生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毛主席亲自挖出了藏起来的老英雄,然后在主席的关怀下,他开始升职,最后官拜副师长。

时间一晃几十年,他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直到1981年,杨育才退休了。

午后的阳光很暖和,树荫斑驳,照在他的身上,他是否想起了当年那个不服输的少年,那个被命运捶打的放羊娃,此时的他,是不是会感叹世事无常?

总之,一切都会过去的,他做好了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做好了现在的自己,这就够了,不是吗?

1999年5月,一代战神杨育才因癌症治疗无效而逝去,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