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5年毛主席急电张云逸,拜托老将军:想请你见一个老熟人

2024-07-21历史

1965年正在养病的张云逸将军,接到了毛主席的一通急电,而主席这次来电,是要拜托老将军办一件事。

张将军接到主席电话后,激动不已,上次见面还是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算下来已经有10年没见了。

这些年来,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继续工作,他四处看病,休养生息,但心中一直想要再次工作,主席这一通电话,给了他希望。

他在电话里问毛主席,是不是要他安排工作了。

毛主席沉吟片刻道:「这件事电话里讲不清,等老将军你到北京了,我们再慢慢谈。」

而主席要拜托他的这件事,是要他接见一位老熟人,而且只有老将军去是最合适的。

那么,毛主席要请张云逸将军见谁,这件事他会答应吗?

笑泯恩仇

张将军到了北京后,毛主席才说了他要见的「老熟人」究竟是谁。

原来,主席想要他去接见即将回国的李宗仁将军。

毛主席认为,老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人都差那么点意思。

这可让张将军犯难了,因为他和李宗仁在桂系共事的过往,实在是令人难以释怀。

一边是毛主席对他的期待,一边是曾经闹翻的同僚,将军面露难色,一时间说不出回答的话来。

毛主席知道两人的过往,他预料到老将军可能会有所迟疑,早就想好了说法。

他对老将军说,他知道两人曾经在桂系共事,闹得很不愉快。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要老将军去的。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毛主席又接着说,要老将军去接李将军,是为了告诉他,大家对过去的事既往不咎,想请他放下不必要的顾虑。

讲到这里,张将军明白主席的意思了。

他这个曾经和李宗仁闹不和的人都去接他了,这不就代表党对他的大度和宽容吗?

张将军思考一番后,回应道:「主席,我明白了!那我就大度一点,保证完成主席交代的任务!」

见老将军应下了任务,毛主席心底放心多了,他高兴道:「老将军海量啊,你们一定能和解!」

时间来到1965年7月,李宗仁的飞机安全抵达北京,他一下飞机就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他不可能认错,也不会忘记,这是和他共事多年,让他无可奈何、又敬又恨的大将张云逸。

他立刻走上前去,紧握住张将军的手,激动道:「胜之兄,过去是我对不起你,你不原谅也没有关系,我……」

张将军还是如往常一样,和蔼亲切,他拉着李宗仁的手说:「过去的事不提了!

「今天你来,我请你尝尝我老家海南产的咖啡,看看和外国的咖啡有什么不一样!广西变化很大,你该回去看看,建设上,也要你多提建议啊!」

李宗仁听完张将军这一番话,心中感动不已,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两个人,曾经确实结下过不小的梁子,甚至可以说是血仇,但同时抗战时期,他们又是相当默契的搭档。

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这就还得从李宗仁的「新桂系」取代「旧桂系」那时说起。

在老蒋眼中,桂系一直以来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这与桂系军队组成的历史,还有当地的人文有很大的关系,桂系里对自己人很好,但也相当排外。

他们的想法就是要统领当地,不希望老蒋渗透和插手。

新桂系上来后,李宗仁对政治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经济、军队一样都没落下。

许多年后,他之所以能够再回国内,也有他当年抵抗老蒋,做了不少实事的原因。

李宗仁表面上支持老蒋,但对内他并不喜欢搞党同伐异的手段。

因此,队伍十分活跃,在政治思想上也更丰富。

张云逸将军结识李宗仁,最初就是去桂系里搞兵运,策反了一大批士兵,并建立了右江苏区。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他对张将军恨得牙痒痒,还曾悬赏3000银元,不论死活。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投奔到红军去,这就是他们结下的第一个梁子。

时间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遍及全国,军民齐上阵,保家卫国。

张将军作为在国共双方都颇有威望的将军,受组织调任,到广州、桂林、香港等地,展开统战工作。

那个时候,桂系当中不少将领积极性不高,反而是曾经最记恨张将军的李宗仁,盛情欢迎他。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完全赞同党组织的观点,必须一致对外。

也就是这样,两人放下过往,联手作战,「广西狼兵」称号就是从这个时候流传开来的。

其中,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张云逸就曾给李宗仁部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而这一战后,日军不敢嚣张南上,台儿庄大捷,可谓是李宗仁一生中相当得意而无悔的一仗。

然而,2年后,两人的关系再度急转直下,甚至发展到祸及家人的地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结了梁子

1938年4月15日,在多方通力合作下,台儿庄大捷,这原本是件好事。

然而,就在2年后,曾经通力合作的李宗仁和张云逸,结下了血仇,此事还闹大了。

台儿庄大捷后,张将军带着新四军的战士在安徽发展,还创立了游击队,坚持对抗侵略日军。

由于他们作风优良,很快在当地有了声望,受到老百姓欢迎,还有青壮年前来报名参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四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壮大,很快就有了7000人的规模。

那段时间,李宗仁还是以一致对外为主。因此这段时间,两人并没有矛盾,相处融洽。

直到1940年,抗日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两人的关系急速恶化,这当中少不了老蒋的手笔。

自抗战以来,老蒋就一直紧盯着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会他发现两支军队都迅速成长起来,不禁感到危险迫近。

因此,他设法命人在华北地区、长江以南等地制造摩擦,那时根据地上把故意生事的军官称作「摩擦专家」。

老蒋还试图与日军勾结,将战事都往八路军身上引。

李宗仁为何会翻脸,还是因为他跟老蒋一样,非常在意新四军的壮大。

1940年,张将军的妻儿从新四军的军部,赶到张将军所在的江北指挥部。

他们身边还有23名新四军干部一同随行,而就在途中,他们经过襄安镇时,被突然出现的桂系21集团军扣押。

而之所以出这档子事情,是因为前段时间,桂系有一支军队搞「摩擦」。

他们突然出现在张将军的前指,公开进行挑衅将军即刻下令出击,击溃这一波顽军。

21集团军的司令是李品仙,他得知此事后,竟下令扣押张将军的家人。

而这样下作的手段,只为报复之前的败仗,还要逼张将军这位猛将乖乖让出地盘。

而不管是21集团军,还是李品仙,都被视为桂系核心。

他们内部纪律严明,没有李宗仁的授意,他们不敢这么猖狂。

张将军思来想去,觉得桂系实在是不顾民族大义和基本道德,他决定与其对抗到底。

于是,他没有去找李宗仁,而是转头将此事透露媒体,要大家都来评评理,究竟是谁的问题。

此事一出,桂系的名声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按理,那个时候李宗仁该服软道歉,说自己管教下属不到位,把人放走,这件事或许就过去了。

然而,他的倔脾气一下就上来,硬是不承认自己有错,也坚决不释放被扣押的人员。

这件事甚至还传到了延安去,周总理还曾出面调解,结果也没有用,很快,这件事就进一步发酵了。

那时,很多人指责李宗仁这事做得不地道,他承受了很多批评。

半个月后,恼羞成怒的他竟下达了一个荒唐的命令,要把所有扣押人员处理掉。

也就是说,包括张将军家人在内的25人全都难逃一死,众人哗然。

好在,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位叫林少波的人,设法救下了张将军的妻儿。

他是张将军在陆军小的同学,而且还是拜过把子的兄弟。

他不忍张将军遭此劫难,于是想办法找了两具类似的尸体,将韩碧夫人和孩子给救了出来。

但其他23名新四军的干部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没办法帮这么多人蒙混过关。

韩碧夫人带着孩子死里逃生后,向张将军讲述了这一经历,将军听后愤怒不已,心中暗下誓言,一定要为同志们报仇。

也就是那个时候起,这两人就结下了深刻的恩怨。

后面桂系三番五次,趁着日伪进攻搞事,均被张将军打退回去。

就这样,他们一直打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说实话,桂系在张将军这里吃了不少教训。

后来全国解放,「小诸葛」白崇禧跟着老蒋走了,而李宗仁去了美国。

1965年,李宗仁才「投石问路」,得了毛主席等同志的欢迎,回到了国内。

而毛主席拜托张将军去接人,其实也不是主席一个人的想法,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

沙场悍将

1940年李宗仁差点杀了张云逸将军的家人,两人结下了血仇。

然而,就在25年后,两人再度见面,这当中有毛主席的安排,还有李宗仁本人的想主动道歉。

李宗仁在回到国内之前,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忧虑。

他知道,回去以后肯定会再遇见张云逸将军,当年,他在桂系作为统领军队的,再加上老蒋一直盯着他,做了很多错事。

其中,就有他当年犟脾气,下令处理新四军干部一事。

事情发生后不久,他就有些后悔了,但命令已经下了,他又撤回,不利于在军队中树立威信,因此,那件事就这么发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觉得自己当年做得大错特错,在军政上有什么分歧,不应该涉及家人,这是起码的底线,那时,他真是昏了头。

后来,他向统战部的同志提到了这件事,决定主动找张将军,他想为这件事赎罪,把当年两人的恩怨给了解了。

不过,他这边有心赎罪,张将军那边还不一定接受。

于是,这当中就有毛主席出面,先联系了老将军。

说起来「老将军」,组织里有不少同志这么叫他,那是因为他干革命比很多同志都要早,这当中也包括毛主席。

1909年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孙先生的同盟会,那年他才17岁,后面他还跟老蒋都在许崇智的幕下共事,他的声望是相当高的。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加入共产党之前,已经是国军内的一名参谋长,军饷可观。

但他毅然放弃了此前打拼下来的一切,脱离国军,转头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成为一名共产党人。

从穿皮鞋的变成穿草鞋的,这样的决心不是谁都有的,这是很了不起的。

除了在军事上很能打,张将军的口才也十分了得。

对此,叶帅印象十分深刻,他曾多次与张将军搭档,两人在工作上很投得来。

叶帅晚年回忆起张将军,他说,张云逸将军的好脾气,在部队里很少见,「儒将」二字他担得起。

多年以来,他很少见到将军发脾气,但将军的口才确实了得。

有一次在饭桌上,他几乎是在谈笑间,把一位国军将领说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在孙克骥将军那里得到过证实,这还要回到1938年张将军带军入闽的时候。

他刚进闽地,就会见了国军中的一位旅长,此人是余汉谋的部下,是余先邀请人来的。

张将军不好拒绝曾经的部下,答应了此次会面,但他提了要求,不谈军事,只谈过往情分。

酒足饭饱后,这旅长喝多了,开始口无遮拦地吹起牛来,他说到自己与老蒋之间的师生关系有多么好。

张将军一听,开口问道:「我与委员长多年不见,他近日可好?」

原本还十分得意的旅长一下就呆住了,他知道自己这次把牛皮吹破了。

张将军接着说:「那会儿还是民国初,我们在许崇智麾下共事过,算下来也过去了数十年了吧?」

那旅长脸涨得更红,尴尬地出去透风去了。宴会过后,张将军与叶帅离开了余汉谋部。

余这才提着人耳朵教训说:「你胆子也太大了。张云逸将军是我的老上司,蒋校长见了他,都得尊敬人家。」

毛主修都曾评价,张将军是少有的能在国共两边说得起话的人,可见他的声望,还有对两边的了解程度。

有了毛主席那边对张将军的劝慰,很快两人就见了面。

张将军也十分看重此次会面,他还做了详细的安排,首先他把家人都安排出去游玩。

因为,当年李宗仁对妻儿的伤害实在太大,必然很难原谅他,但在政治上,又需要原谅以让对方放下芥蒂。

那天两人见面时,他只带了秘书,还有一众工作人员招待他。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特意请厨师炒了几个广西的家常菜。

这让久别故土的李宗仁感动不已,他离开家乡太久,已经很多年没有吃上家常菜了。

自那次见面后,两人彻底放下了之前的恩怨,相处融洽,而李宗仁也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组织的宽容大度。

多年以后,1969年李宗仁即将病逝,他用最后的力气,跟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一封信。

他说,1965年他决定回到祖国,这一步他是走对了。

他为自己成为中国人民而感到骄傲,也希望其他流落海外的同胞,能早日回到祖国。

可见当年,张云逸将军在处理李宗仁回国一事上起了不小的作用,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将军有容乃大,气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