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晚年张学良「灵归异国」,遗憾原因众说纷纭,真相到底为何?

2024-04-17历史

前言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享年101岁。

战乱岁月,本可以成为「东北王」的他,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此后遭到蒋介石监禁,从36岁到83岁,度过了将近50年毫无自由的生活。

如果说,没能将自己所有的豪情壮志奉献给家国大业是张学良此生最大的遗憾,晚年恢复自由后未能重返故土同样令他痛心疾首。

1991年,邓小平委派开国上将吕正操赴美面见张学良,两人曾是师生也是旧部,最重要的是,吕正操此行肩负着一个使命,便是邀请张学良重返祖国。

图|晚年张学良

「我跟你说,假如哪天需要我,我愿意奔走,不是为了国民党,也不是为了共产党,我只是个朝野人,一心只为中国人民,我就是为了中国!」

这便是当年两人谈及归国事宜时,张学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对他而言,苍生的利益总是高于党派、国家,这份格局与气度丝毫不减当年。

面对吕正操,张学良的归国心志十分坚定,生命最后的10年时间里,他随性而洒脱地活着,却为何还是落了个「灵归异国」的结局?

对于这份遗憾,后人有着诸多的质疑和猜测,要说阻碍张学良归国脚步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背后真相到底为何?一同了解一下。

一、吕正操赴美,邓颖超致信

说起这位吕正操,他曾是张学良的同乡,17岁报名加入张学良的东北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两人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吕正操读书之际,张学良继承张作霖成为讲武堂校长,两人在上下级关系基础上又有了师生关系,这份军人情谊从来都是真挚的。

1925年毕业后,吕正操被任命为张学良的少校副官,还参与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后的他一直都是张学良的心腹人物。

就在张学良不幸被蒋介石软禁后,吕正操带领辖下691团趁着53军南撤之际正式脱离国民革命军、转投中共,之后的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任冀中军区司令员,一手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1955年大授衔之际,他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对于吕正操而言,此生最不能被遗忘的就是他与张学良的情谊,有生之年,他曾不止一次对外宣称。

「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无论他到哪里,我都要与将军见上一面!」

对于张学良敢于披肝沥胆的虔诚爱国心与民族气节,吕正操向来极为崇敬,直到80年代,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之际,两位老将军才有了书信往来。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获准携夫人赵一荻飞往美国探亲,党中央立即做出决定,委派吕正操以私人会友的名义代表中国前往美国探望。

为了找到更加理想的契机,经过研究后,吕正操选定赴美时间为张学良91岁大寿之际,这样看起来也就更加自然了。

图|张学良、吕正操年轻照

当年,张学良赴美探亲的3个半月时间里,在昔日女友贝夫人家中住了整整3个月1天,他原本并没有打算抛头露面,可还是见到了诸多重要人物,还参加了几次祝寿活动,可谓盛况空前。

毫不夸张地讲,即便张学良当时已是耄耋老者,他的受关注程度依旧不减当年。

5月29日,吕正操终于见到了阔别近50年的张学良,两人有着一番寒暄与回忆。

事实上,两位老将军当年在美国有过三次见面与会谈,每一次的谈话主题都有所不同,可谓层层深入,就在第一次会谈中,他们对于各自命运走向有着诸多感慨。

「你当年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去了?」

「将军,当年你去了南京,我根本不相信蒋介石还能让你回来!后来,东北军就乱了,我回到冀中部队,接受了共产党的指示,趁着国民党军南撤,脱离东北军才留在了冀中,开始敌后抗日斗争!」

「看来,这条路,你真的走对了!」

对于当年没能跟随我党直接加入抗日阵营,张学良晚年提及时依旧有着深深的遗憾。

首次会谈,碍于陪同人员众多,张学良也感觉出吕正操的使命在身,两人没有太过深入地交谈,而是默契地约定第二天到外面找个清净处详谈。

5月30日傍晚,两人约在曼哈顿瑞士银行总经理办公室密谈,而这一次,吕正操才将邓颖超受邓小平委托写给张学良的信拿了出来,同时转达了党中央对张学良的问候。

在邓颖超的信中,诚恳地表达了希望张学良归乡看看的愿望,要知道,因为她是周总理的夫人,这封问候信自然很有分量,原因便是,张学良曾对周总理极为崇敬。

不过,有关于归乡事宜,张学良还是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我这一次还不能直接从美国回大陆,还是得先回台湾,征得李登辉同意后,再确定回大陆的具体时间和日程!」

6月4日,两人有了第三次会谈,这一次的交流,两位老将军的大国格局与气度得以彰显,尤其是张学良,在他最关注的台湾问题上,两为年迈的老将军依旧愿意贡献一份力量,正如开篇提到的张学良的那句论断。

按理来说,三次会谈如此融洽,张学良此生也一直在渴望归乡看看,为何最终却还是落了个灵归异国的结局呢?

有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也有着诸多猜测。

二、灵归异国,原因众说纷纭

当年,有关于张学良为何已有回国契机却迟迟没能返回祖国大陆,传言最广的说法有如下几种。

其一,因为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的身体原因,始终未能成行。

在多年被幽禁的岁月中,张学良先后患过几次重病,等到恢复自由之际,年过九旬的高龄,哪怕身体再是硬朗也经不起频繁的折腾。

不过,要说夫妻俩晚年的身体状态,反而是赵一荻更加羸弱。

跟随张学良60多年,赵一荻的确做到了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当年,两人入台后不久,她就先后患上了严重的肺癌与红斑狼疮等疾病。

虽说当年有着宋美龄的照拂,赵一荻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医治,可就在夫妻俩晚年定居夏威夷之际,她的身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1996年之后,赵一荻常常需要入院治疗,对于张学良而言,他最渴望的便是携夫人一同归乡,面对病情危重的赵一荻,他不忍独自归乡也在情理之中。

图|张学良与赵一荻

其二,当年张学良原定的归乡时间与日本天皇访华时间发生了冲突,源于此,他不肯与昔日仇敌同时出现在大陆的土地上,也就错失了最后的归乡机会。

说起日本关东军对张学良的伤害,父亲张作霖被炸死、「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等等,摧毁了张氏家族在东北三省经营了几十年的半壁江山。

从这个角度看,张学良仇视日本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如此猜测还真的有些站不住脚,原因便是,就在1992年拟定归乡计划之际,张学良就已经得知新华社在大陆公布的日本天皇访华的消息。

要说将张学良未能归乡一事完全归咎于日本天皇访华,就多少有些太过牵强了。

其三,赵一荻始终对张学良的归乡日程加以阻拦。

凡是当年在美国及台湾见过赵一荻的人们,都很清楚她在张学良心中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要说这位红颜知己的每一句话都的确可能左右张学良的重要决定。

相传,赵一荻一直对张学良有着尽己所能的守护,就比如,曾有台湾记者想要对张学良进行电视采访时,如果没有赵一荻的首肯,无论对方与张学良关系再好也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赵一荻曾多次公开、私下表露自己不希望张学良归乡的想法,言语间也是口无遮拦、毫不顾忌,这些也都深深动摇着张学良的归乡意志。

实际上,真正熟悉赵一荻本人的人们都知道,她的爱国情怀与故乡情结丝毫不亚于张学良,要说她不希望张学良高龄归乡,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张学良的身体情况早已不如壮年。

不过,以上三种说法就是真的吗?按照张学良的果敢将帅脾性,做出归乡决定是轻易不会改变的,只能说,他灵归异国真正的原因太过无奈罢了。

身为政治人物,毕生无法远离政坛,这一点才是张学良毕生悲剧的根源。

三、故乡不可及,真相很无奈

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开始,张学良就与我党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共领导人往来的书信中也能看出,张学良在退出中国政治舞台前后,都与我党保持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即便被幽禁后,周总理仍然通过秘密渠道千方百计与张学良取得了书信往来。

1990年恢复自由后,张学良面对媒体多次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慕之情,邓颖超病逝后,他还专门叮嘱北京友人敬献花圈。

每一次有关于祖国及东北故里的谈话,张学良都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向往,从这些举动来看,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归乡看看的机会。

图|张学良与吕正操交谈

只能说,他此生未能回到大陆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位热爱祖国、主张统一、反对台独的民族英雄头上。

当年,表面上以张学良基督教友自居的李登辉,实则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台独分子,在他及其他国民党右派人士的不断阻碍下,张学良只能落了个灵归异国的结局。

结语

2000年9月,张学良还曾在夏威夷见到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面对这位中国传奇将领的后代,年迈的张学良同样敬佩有加。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想要归乡看一看的渴望,如果当年的情景放在今天,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对于张学良而言,他曾是东北军的灵魂人物,看似铁腕军阀却有着古道热肠与家国热情,兵谏蒋介石、幽禁半生都不曾让他感到后悔,恰恰碍于时局无法归乡,才是他以及所有国人永远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