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整编七十四师还魂记,重建后刚缓口气,又被粟裕第二次全歼

2024-06-08历史

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曾被誉为蒋介石的御林军。蒋介石对其非常器重。

1947年孟良崮战役整七十四师被基本歼灭,蒋介石如丧肝胆,心心念念要恢复这支劲旅。国军上下也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在1947年底,蒋介石下令召集七十四的残部,重新组建了整编七十四师。

一、重建七十四师

有人不免要问,孟良崮战役中,我华野主力不是已经将整七十四师全歼了吗,怎么还会有残部?

原来当时国军各个军(师)级单位,都有一定数量的补充团和教导团,主要由新招募的兵员构成,也有一部分军官主持训练,并适度接纳一些伤愈归队的老兵。这种部队一般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和物资装备补充,再逐次加入主战部队。

整编七十四师在宿北、涟水等战役中,虽说重创了华中野战军,但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据后来被俘的七十四师军官讲,全师连以下战斗骨干损失高达三分之二。师长张灵甫迅速补充了部分兵力,用以向山东进攻。但仍有三个教导团新兵比例过大,无法执行作战任务,便留在了后方。

此外,七十四师还有一个榴弹炮营,大概是战前还未编齐配全,也没有参战,侥幸在后方残存下来。国军重建七十四师,就是以这些残存的部队为引子,从其他军师级部队整建制抽调一些旅、团,重新拼凑起一个整编师的架子。

部队好找,但师长人选不太好选。七十四师的团以上军官非死即俘,从原部队中找接替人选已无可能。那选谁来呢?

重建一支部队,主官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非常重视派系、归属的国民党军中,七十四师这种御林军级别的嫡系部队,绝不能随随便便找一个将领来充任师长。

后来趸摸了一圈,还真发现一个合适的人选:邱维达。

此人是黄埔四期出身,正宗蒋介石嫡系。抗战爆发后,有一段时间在七十四军中任职。后来升任整七十四师五十一旅旅长,算得上是七十四师的老人。

本来这位旅长也会像张灵甫一样,死在粟裕的包围圈里。但是天缘凑巧,在整七十四师进军沂蒙山时,他阴差阳错地调任台枣警备司令,从而躲过一劫。

国军方面任命邱维达为新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又在数月之内为七十四师补齐了原有的三个旅九个团的建制。一个崭新的七十四师又出现了。

所谓哀兵必胜,新整七十四师上下,都愤愤不平于张灵甫三万人马被歼灭,认为孟良崮之败只不过是中了粟裕的圈套,如果真刀真枪的干,未必输于华东野战军。全师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想要报仇雪恨。所以这支部队虽然新兵比例高达六七成,其战斗力居然也堪堪可夸。

二、阜阳大战

新组建的七十四师,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1948年初,我中原野战军打出大别山,开始纵横驰骋于河南、安徽交界一带。蒋介石深恐刘邓大军在中原立住脚跟,调集重兵围攻之。七十四师也在征调之列。

该师师长邱维达认为,部队新兵比例太高,拉出去和刘邓大军作战,恐怕力有不逮。但蒋介石不管三七二十一,下死命令必须前出作战。

1948年1月,邱维达无奈地派其第五十八旅进驻阜阳,第五十一旅向蒙城集结,准备参与对刘邓大军的围堵。

谁曾想到,正是这次连邱维达自己都没自信的作战行动,居然打出了国军在中原战场罕见的惨胜。

1948年3月27日,刘邓首长发现国军各部陆续后撤,驻守阜阳的敌五十八旅,成了相对突出的一支孤军,遂集中四个纵队的兵力约五六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阜阳城团团围住。

五十八旅大约一万余人(整编师下的旅相当于一个普通师的编制),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如果强行突围只能是死路一条。五十八旅便决心死守。

该旅中有不少军官是老七十四师教导团过来的,对解放军怀有刻骨的仇恨,他们也深知解放军的作战特点,因而守备的相当顽固和高效。

五十八旅以极强的战术执行力,在阜阳城墙大修工事,并与河流、地形充分结合,建构了火力十分强大的防线。

偏巧,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十分缺乏重武器,攻城能力远远不如华东野战军。正反消长之间,胜利的天平悄悄发生了倾斜。

自3月28日起,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接近阜阳城区后,开始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逐步攻击城垣。

阜阳城城垣虽然并不高大,但该地有颍河及其支流,地面交通条件并不好,步兵行进受阻。我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攻克了北关和南关,但城东南面有一座高大的古塔,五十八旅在塔上设了火力点,塔内仅仅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却将中野一个团的兵力整整挡了大半夜。

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中野才将古塔内的火力点打掉,但继续向城内冲击时,受阻于城内一片湖水,未能继续前进。

此时,五十八旅拿出了不亚于老七十四师的凶悍作风,派出突击队迅猛地冲击中野两个主攻旅的结合部。历来结合部的兵力都比较弱,五十八旅这么一冲,居然撕开中原的进攻阵线,迫使攻城部队不得不后撤。

一座小小的阜阳,谁也想不到居然还埋伏着这种硬核桃。中野刘邓首长命令四个纵队不惜代价一定要打掉五十八旅,并派出生力军一纵一旅接替伤亡惨重的二十旅,继续向城内进攻。

国军方面见五十八旅居然硬生生扛住中野的猛攻,不由得一片欢呼。蒋介石严令在阜阳周围的整编第十师、二十师、五十八师、十八师、五十二师、一三八旅、五十一旅、新二十一旅、邱清泉第五军等部队,迅速向阜阳靠拢,企图将中野主力四个纵队围歼于阜阳城下。

这个情形,与上一年孟良崮大战极为相似。区别是,中野力量没有当时华野战斗力更强,无法迅速吃掉围在垓心的五十八旅。如果战局再拖延下去,当年张灵甫没有实现的「中心开花」,估计要应验在中野身上了。

刘邓首长权衡利弊,这仗没法打下去了,只能忍痛命令各纵迅速脱离战场,将主力转移至豫西南一带。

阜阳一战,我军虽然从始至终都将五十八旅死死扼制在城内,处于相对优势状态,但攻克阜阳、全歼五十八旅的战役目标没有达成,从全局的角度看,这一仗确实是失败了。

三、第二次被歼灭

1948年夏,整编七十四师恢复军的番号,所属各旅也改为师。淮海战役爆发后,七十四军因其优异表现,再次被推上前台,隶属于邱清泉第二兵团指挥。

粟裕指挥华野包围黄百韬兵团后,徐州方向不断派出兵力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救黄百韬,但因华野设置了强大的阻援阵地,国军多次进攻均不能越雷池一步。

邱清泉急中生智,派邱维达率七十四军,经潘塘阵一线从南面绕过华野防线,到双沟一带攻击解放军侧背。

邱清泉有此急智,华野粟裕又岂能没有。粟裕早就看中了潘塘一线,这里是阻击阵线的南端,从这里向西攻击可以直达邱清泉兵团侧背,他也派出三个纵队进至潘塘,企图侧击邱兵团,以搅乱敌之阵形。

两军都乘夜前进,天亮时分互相都大吃一惊,双方的战线都已经全部绞在一起。华野迅速向七十四军发起猛烈攻击,七十四军亦拼尽全力反击。

双方反复冲锋与反冲锋达六次之多,七十四军死死顶住华野冲击,拼出吃奶的力气保住了阵地。粟裕了解到前方的战况不利,感到不宜在此硬拼,便令部队后撤,诱敌深入再寻机歼灭之。

此役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粟裕和邱清泉不约而同地掐准了彼此脉搏,所以谁也没能奈何谁。唯一的亮点是,七十四军发扬了老七十四师悍勇不怕死的作风,没有被解放军击溃。

邱清泉闻报狂喜,向南京发电狂吹「徐东大捷」,被蒙在鼓里的蒋介石还通令嘉奖了七十四军。然而,只有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知道,华野在七十四军面前虽然没讨到好,但人家要来则来,要去则去,七十四军追不上也打不过,处境是越发危险了。

果然,就在邱清泉陷入自嗨之时,粟裕已经成功利用徐州国军注意力被吸引到潘塘一线的机会,对碾庄发起了总攻,全歼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凶猛地斩断了徐州国军的左臂。

随后,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将杜聿明辖下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合围于徐州外围。

1948年11月25日,杜聿明急于突围,让七十四军打头阵。邱维达率军在前开路,虽有飞机大炮配合,但华野的包围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七十四军打了一天,只前进了3公里。

七十四军越打越心惊。从军长到士兵,这时已经回过味来。不管是阜阳战役击退中野,还是潘塘战斗「打退」华野,顶多算得是平分秋色。

无论是战斗经验、战斗意志等主观层面的东西,还是火力、装备、人数,又或是双方指挥员的运筹算略,七十四军连当年老军长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时的水平都赶不上,又怎能和华东野战军相提并论。

七十四军左冲右突,根本无济于事。

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向被围的国民党军发起最后总攻。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亲率其第五十一师冲击解放军的包围圈,结果师长王梦庚被当场击毙,邱维达被生俘。七十四军第二次被华东野战军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