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起义投诚和被俘虏有何区别?看看郑洞国、傅作义与杜聿明就明白了

2024-01-15历史
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向前推进,国民党中的许多将领,开始做出关乎自己一生的决定,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为常出现的三个词语,就是起义投诚和被俘虏。对于军事不太了解的,经常会将这三个词混为一谈,但是实际上这三个词语,分别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状态,将领们的选择不同,他们最终的待遇也是全然不同的,分别看国民党中的三位将领选择以及他们最终的处境,就可以区分这三个词语代表的是什么。
首先就是起义,国民党中的首位起义将领是高树勋,他会选择起义自然是因为无法忍受在国民党队伍当中的处境,因为他是西北军出身,所以频繁遭到蒋介石的排斥,无论他怎样努力,还是要面临各种刁难,所以最终高树勋选择起义。而在国民党队伍当中,起义的将领还是相当多的。据统计,在1949年一年的时间当中,共有924位国军将领起义,给国民党造成不小的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起义与投诚的情况是全然不同的,起义从严格意义上面来讲,此举动要发生在战斗爆发前,且双方一定是处于胜负难定的状态下,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称为起义。傅作义是国民党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举动既可以称为起义也可以称为投诚。起义后的将领,一般都还可以统领自己的原班人马,就如陈明仁等人,但是傅作义起义时,却表示可以接受改编队伍,这在其他起义将领的起义条件当中是不存在的。
所以说傅作义既是起义也算作投诚,所谓的投诚,就是指在双方交战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双方还未战至最终结果,但是考虑到不想再选择更多的人员伤亡,所以选择放下武器。投诚的将领相对来讲,可以做出的选择会更多一些,毕竟他们还经历了一番战斗,就如郑洞国,他虽然在当时的投诚选择,是在自己部下的逼迫下才做出的选择,但是他算作投诚,接受的也是投诚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投诚也并非是所有的战争当中都适用的,就如当时的东北守备总队,是在战斗到接近尾声,也明知沈阳城已经保不住的情况下,才主动联系共产党投诚,甚至还提出条件,必须归于火线起义行列。中央对此事极为屑,表示这根本跟起义没有任何关系,此时放下武器仅可以算作投诚,如若不然就要面临被全歼,显然这支队伍只能选择投诚,毕竟成为俘虏,待遇会变得全然不同。
在解放战争后期,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将领成为俘虏,杜聿明、王耀武以及黄维等人,都可以算作俘虏,即便是同为俘虏,后续的选择不同,待遇也会全然不同,大部分俘虏,会被直接安排到功德林当中改造,这也就有后续的特赦出现,他们有恢复自由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国民党将领拒不接受改造,所以是多年后才被特赦出来。
还有一部分不仅成为俘虏,还要面临被审判的局面,此类是情况最为糟糕的,一般都是在战争当中,犯下重大罪过之人,就如如覃道善他成为俘虏后,还被定罪判为死缓。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曾在淮海战场当中使用毒气弹,所以只能是接受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