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为何名垂青史?三大原因,一个比一个尴尬

2024-04-14历史

对于熟悉【大明风华】的观众来说,朱棣带领的「朱家五子」必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这些角色中,最具喜剧色彩的人物非朱高炽莫属。这位身材丰满的男士,无需多言,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忍俊不禁。

然而,正是这位身材魁梧的男士,收获了最多的惊叹。就连朱棣本人也不禁感叹,「在整个大明朝,论实力无人能敌,当属这位太子爷。」

虽然朱高煦在剧中行为不端,但他却不敢在朱棣面前公开表示要造反。然而,朱高炽在得知儿子朱瞻基被当作人质后,却在朱棣与建文帝见面之前,公然宣称:「如果皇上仍然固执己见,我将要反抗你,朱棣。」这种举动确实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历史剧中对朱高炽的描绘过于夸张,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真实朱高炽时,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尽管他的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10个月,但他的影响力和贡献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为什么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在笔者看来,这背后有三大原因,而且每一个都带有一些尴尬的成分。

经过某种方式或手段,成功地化解了朱棣所面临的困境或窘境。

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朱家五子所制造的一系列幽默诙谐的情节,其实都源于朱棣皇位继承权的争议。原本朱元璋已将皇位传承给了建文帝,然而朱棣却凭借靖难之役成功篡位。尽管朱棣在那一刻登上了皇位,体验了短暂的权力快感,但他因此背负的尴尬与争议却将伴随他一生。

例如,对于那些坚守建文帝信仰的靖难遗孤,我们应如何应对?指斥他们为叛逆?这显然站不住脚,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在维护朱棣之父朱元璋的立场。然而,如果我们选择忽视或纵容他们,那更是说不过去,这岂不是在默认朱棣的行为是无理取闹、毫无根据的吗?

因此,朱棣对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例如,根据【国朝掌故】的记录,铁铉的妻子杨氏,年仅二十五岁,被送到了教坊司。劳大的妻子张氏,五十六岁,也同样被送到了教坊司。

教司坊,另一种说法是官方的妓院,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朱棣的冷酷无情。然而,对于那些曾支持他的官员,朱棣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以三杨之一的杨荣为例,当朱棣闯入皇宫时,杨荣提醒他不要急于登基,而是应首先祭拜祖陵。因此,杨荣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官运亨通。

此外,这也揭示了朱棣五度北伐,并最终在榆木川辞世的原因。他执着于证明,相较于建文帝,自己才是大明皇位的更合适人选。然而,对于建文帝的下落,他的追求同样执着,以至于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朱棣的处境充满了困境,同样,朱高炽,作为靖难之役的胜利者,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难题。他必须为这场内战划上句号,恢复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朱棣逝世后,朱高炽登基的第一项决策就是颁布赦免令,宽恕靖难遗孤,竭尽全力弥补因战乱造成的创伤。这一行动相当于认可了那些曾忠诚于建文帝的大臣们同样是大明的忠臣。虽然这样的举措略显尴尬,但却赢得了历史的尊敬和赞誉。

经过妥善处理,兄弟间的尴尬局面得以化解。

尽管朱棣将皇位传承给了朱高炽,但他同时也为大明王朝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颗炸弹就是汉王朱高煦,也即【大明风华】中那位权谋深沉的「二叔」。朱高煦的存在对大明王朝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混乱和动荡。

朱高煦,此人堪称历史上的杰出军事人物,仅次于朱棣的统帅才能。在靖难之役中,如果没有他的杰出贡献,朱棣是否能够取得胜利尚属未知。为了激励朱高煦,朱棣曾经以深情的言辞对他说道:「你的大哥身体欠安,你需要挺身而出,承担起这份重任。」

最后发现,两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犹如两只猛虎在争斗。朱高煦步步逼近,气势逼人,而朱高炽则如同太极拳高手,游刃有余地应对,既保持了兄弟间的和谐关系,又机智地避开了朱高煦的攻击。

最终,朱高炽登上了帝位,尽管朱高煦发动叛乱企图推翻他,他却选择了宽容与忍耐,没有进行报复。与自朱元璋以来朱家一贯的冷酷无情、刻薄寡恩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朱高炽的怀柔政策,即他表现出的宽宏大量,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因此,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尽管朱高炽成功地避免了家族内部的血腥冲突,并因此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和赞誉,但他的做法却为他的儿子朱瞻基带来了巨大的困境。朱瞻基最终被迫承担了杀害二叔、导致家族纷争的恶名,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父亲朱高炽的决策。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尴尬,如果朱高炽在九泉之下有知,恐怕会深感懊悔。实际上,比起让朱瞻基来承担这个责任,或许朱高炽自己承担会更加合适——毕竟,朱瞻基是晚辈。

03年,我们成功地扭转了过分强调武力而忽视文化的局面,从而打破了重武轻文的尴尬。

在朱高炽的统治时期,明朝文官集团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文官集团崛起,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高炽之所以能够战胜朱高煦,文官集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使他不得不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举例来说,他在不违背朱元璋所制定规则的前提下,安排杨士奇、杨荣等人兼任六部职务,此举显著提升了内阁的权力。另外,在处理科举的南北榜等事务时,他也充分展示了对文官集团的尊重和倚重。

再者,从军事转向文化,对于大明的安定与进步大有裨益。战争耗费巨大,民众往往只关注个人的生活品质,而非长远的国家大计。若持续征战,超过民众承受极限,将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一旦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们定会大力称颂。

与此同时,编写历史书籍一直是文人份内之事。即使如太史公般公正无私,也难以实现绝对的中立。过去文人受到压迫,如今终于得以扬眉吐气,他们自然会对朱高炽进行美化。可以预见的是,参考雍正因得罪文人集团而遭受抹黑的案例,这种美化现象将会出现。

因此,尽管朱高炽只担任了大明皇帝短短10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一个尴尬的时间长度。然而,必须认识到,朱高炽在担任太子期间一直负责监国,这可以看作是他的功绩之一。同时,朱瞻基继位后,基本上继承了他的政策,这使得仁宣之治的成就得以持续。这就是其中的内在逻辑,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在描述中可能会有所夸大,这也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