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蒋对宋苦笑:此人太厉害

2024-02-04历史

尽管蒋介石曾轻视陈毅,认为他只会凭借军队实力,实际上并不会指挥,但陈毅在抗日战争中的智脱梅岭包围圈证明了他的卓越指挥能力。

他的存在,让蒋介石意识到,打胜仗并非只靠军队实力,更需要懂得如何指挥和领导。

尽管蒋介石对陈毅的评价并不高,但在解放战争中,陈毅却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在1955年的授衔典礼上,陈毅被毛主席授予了元帅军衔。蒋介石在接到这份元帅名单后,独独指出了陈毅的名字,并对宋美龄说:「那么,陈毅元帅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使得他在我的眼中不再是那个不被看重的人呢?」

陈毅出生于1901年8月的一个四川落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曾经是拥有几百亩田产的地主,但由于水旱天灾和苛税的影响,陈毅出生后,他的家庭就开始走下坡路。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他的影响使陈毅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1911年,陈毅经历了「保路运动」的爆发,各大成都学校响应,师生走上街头,清政府为镇压这股「反动力量」,不惜屠杀请愿群众。

当时只有10岁的陈毅,虽未参加请愿军,但对清政府的暴行感到痛恨。于是,看到许多人在剪辫子来反抗清政府,陈毅和哥哥陈孟熙也在衙门门口剪去了自己的辫子。

然而,陈家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但母亲仍然期望至少让一个孩子接受教育。于是,陈毅成为了家里唯一的在校生,他被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录取,主修染织。

然而,陈毅对染织并无兴趣,反而对政治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地参与抨击时事的活动,并带领学校的学生发起「闹学潮」运动,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1918年,陈毅和哥哥陈孟熙考入了勤工俭学会的留法预备学校。随后,他们俩踏上了前往法国蒙达尼公立中学的旅程,开始了他们的勤工俭学生活。

在那里,他们在施奈德公司找到了杂工的工作。 此时的欧洲正在被十月革命的风潮席卷,陈毅认识了同来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蔡和森,后者向他介绍了【共产党宣言】。

尽管陈毅被书中所写的内容所吸引,但他并没有立即决定信仰共产主义。他的主要目标是能在法国读大学,成为一名文学博士。

然而,他的计划并未按预期进行。1921年,北洋政府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巴黎,以赋税和铁路修筑权为抵押,请求法国政府借款。

消息泄露后,大量留法学生开始反对这一行为,并发起了反对中法秘密借款的运动,陈毅也在其中。得知此事后,北洋政府非常愤怒,下令停止对留法学生的勤工俭学费用供应。

他们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开展求学运动,占领里昂中法大学。在法政府的镇压下,他们被驱逐出境,陈毅被迫结束法国求学之路回到北京。

1923年,陈毅抵京,他梦想成为文学家,却对革命充满迷茫。在这里,他遇到了成为【向导】主编的法国同学蔡和森,后者介绍他接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看着同窗投身革命,自己还在犹豫,陈毅深感愧疚,下定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他成为党员,仍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但不再单纯追求艺术,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文学创作。

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期间,陈毅在组织的安排下,积极参与学生和工人运动,成功完成了从文艺青年向革命青年的转变。

1927年7月,由于汪蒋合流和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陈毅从武汉出发,带领教导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但途中教导团被国民党将领张发奎缴械。

尽管如此,陈毅仍成功在江西临川加入了起义军队伍。然而,南昌起义时的3万人经过多场战斗,只剩下2000人。

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许多人选择退出,导致部队人数减少,士气逐渐减弱。

在困难重重的时期,朱德激励大家要坚守革命的理想,陈毅表示支持:「虽然南昌起义失败了,但这不代表中国革命的失败。

作为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在困难中展现出英雄的一面,我相信在朱军长的领导下,我们可以走出困境。」在陈毅的协助下,朱德成功完成了分兵和「赣南三整」。

朱德敏锐地发现陈毅是一个拥有出色军事才能的人才,不久后,他公开宣布要和陈毅一起领导这支艰难保存下来的革命队伍。

在两人的领导下,这支队伍成功取得了湘南起义的胜利,壮大了井冈山军队的革命力量。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陈毅按照组织的安排,带领剩余部队保卫中央苏区。在国军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攻击下,陈毅迅速转变斗争策略,开始进行游击战争。

在赤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交界处,陈毅灵活地采用了「黄色村庄」的战略,即打着国民党的旗号,为共产党办事。

陈毅认为,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困难、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三年的浴血奋战中,他带领南方游击队赢得了主动权,并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斗争经验,为我党保存了巨大的革命力量。

在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后,他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发布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宣言,希望国共两党能够放下成见,共同抗日。

他亲自起草了合作意见书,并希望与国民党的赣南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尽管国民党的赣南军政当局试图混淆视听,在报纸上登出了「共匪投诚」的消息,但陈毅坚信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坚定地表示要与国民党的赣南军政当局进行谈判。

这一决定得到了赣南地区民众的强烈支持。

在陈毅的坚决抗争下,国民党被迫修正了报道,宣称共产党是来寻求合作的。经过一段时期的交流,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实现了赣粤区的第二次合作。

随后,陈毅还亲自到各个游击区域传达了中央的合作指示,并促成了赣粤边游击队向新四军的改编。然而,蒋介石发现利用合作击破游击队的目标无法实现,转而开始策划利用日军消灭新四军。

新四军改编完成后,蒋介石将这支队伍局限在长江流域和南京附近,此处日军力量猖獗,蒋介石便想借刀杀人,利用日军将新四军力量一网打尽。

陈毅识破了蒋介石的诡计,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抵达南京附近后,迅速渗透到敌后方,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新四军因此愈战愈勇。

1940年,陈毅率领部队到达苏北,准备在此创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对新四军的壮大感到担忧,于是命令江办省主席韩德勤挑起摩擦,企图在陈毅未稳之前将其消灭。10月份,韩德勤的军队开始在黄桥东门发动猛攻。

陈毅深知,这场黄桥战役将决定新四军在苏北地区能否稳固立足,因此这场战斗必须获胜。但是韩德勤的部队有三万多人,而新四军只有七千多人,兵力悬殊,如何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取胜呢?

粟裕敏锐地察觉到,尽管他们人数有三万之多,但他们采用了兵分三路的进攻策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瓦解并各个击破。

当韩德勤的首发部队猛烈进攻时,他的后续梯队也在持续跟进,试图快速增援。为了阻止他们的增援,陈毅和粟裕大胆采用了「黄鼠狼吃蛇」的策略,将3000多人的增援部队看作一条长达四五公里的长蛇。

通过分解长蛇的策略,分别击败,黄桥战役的局势得以逆转,极大地提升了新四军的士气。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连续作战五个月,却未能获得压倒性优势。

他策划了攻击解放军重要地区的策略,诱使其他地区前来救援,最终一网打尽。在权衡利弊后,他选择了临沂作为攻击目标。

一方面,临沂易守难攻,解放军一定会拼死保卫,如果攻下临沂,不仅可以重创解放军的主力,还可以解决山东和苏皖问题。

另一方面,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是蒋介石看不顺眼的将领,他认为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为了拿下山东解放区,蒋介石甚至派出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74师。

然而,即使动用了近40万的兵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陈毅集中兵力进行中间突破,仅两天便击溃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与各地配合,国民党军队溃败,大部分力量退至上海。

上海是蒋介石反动力量的最后据点,也是帝国主义入侵严重的地区。为解放上海,毛主席特别指示陈毅,入城军队需遵守公约,禁止使用重武器,严禁进入民宅。

陈毅强调,即使天王老子也不能违犯,这是解放军给上海市民的第一份礼物。1949年5月,战役开始,蒋介石亲自指挥20万军队,而汤恩伯也统筹战局。

为全面确保上海的安全,我军在陆地构建了三种阵地,并与空海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严密立体的防御系统。蒋介石深知,仅靠自己的20万军队无法抵抗,于是他企图通过破坏城市,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

然而,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汤恩伯的军队很快被消灭。为尽量减少市区内建筑设施的破坏、减轻市民的经济损失,陈毅采用了绕道策略。

他秘密联系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通过与解放军谈判,最终说服了当时的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投诚。5月27日,这场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结束,上海成功解放。

在此次战役中,上海市区的建筑设施基本完好,水电正常供应,通讯畅通无阻,极大地保障了市民的利益。

抵达上海市中心后,解放区严格遵守组织指示,没有进入任何民宅。战事结束,清晨到来,当市民提心吊胆地打开家门,想要一探究竟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支英勇的部队正躺在潮湿的街道上休息。

上海一位知名商人刘靖基回忆起这一幕,忍不住感叹道:直到这个时候,上海市民才终于明白,国民党再也无法重返上海。

成功解放上海后,陈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上海市的市长。在组织的指导下,他与上海市民一起,开始了上海的崭新旅程。

然而,接管上海,虽然充满期待,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

当陈毅接管上海后,国民党声称:「上海是一片浑浊的海域,即便共产党占领了上海,也无法将它治理得井井有条。」

解放初期,上海的情况十分不稳定,一些敌对势力趁着共产党尚未站稳脚跟之际,疯狂地进行破坏,仅仅一个星期,上海便发生了上百起刑事案件。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特务组织还试图谋杀共产党的领导人,陈毅首当其冲,成为了最主要的目标。这一天,陈毅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时,秘书前来将一封信递给他。

这封信十分沉甸甸,上面写着陈毅市长亲收。陈毅打开信件,一枚金黄的子弹头掉在他的书桌上,原来这是一封专门寄给他的恐吓信。

秘书十分惊慌,但陈毅却处变不惊,他让秘书不用担心,并表示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

陈毅早早就获得了情报,国民党特务机构计划采用枪击、投毒等方式暗杀上海的主要领导人。他的秘书建议他增加警卫人员,但是当时上海的经济尚未恢复,政府无法支持过多的工作人员,所以必须实行人员精简。

尽管如此,陈毅仍然坚持亲自执行精简政策,要求将自己身边的警卫人员从16个减到6个。公安部门对此表示反对,他们担心精简可能会威胁到陈毅的人身安全。

陈毅看到自己身边的警卫人员一个也没有少时,明白公安部门的担心,但是精简政策是党内早就做出的决定,他认为自己不能破例。

他叫来警卫处长,严肃地说:「不管我身边的人多还是少,子弹该来还是会来,我这颗脑袋并不值钱。我们要严格执行党的方针,如果我自己破坏了党内要求,怎么让民众信任我们?」

在陈毅的坚持下,警卫团队的人数最终被减至6人。与此同时,国民党秘密指派特务实施暗杀任务,他们的武器设备先进,包括美国无声手枪、雷管、剧毒氰化物等。

尽管如此,这些特务还是很快被我方抓获。蒋介石得知后愤怒至极,将当时的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训斥了一番。

他明白,一般特务无法成功暗杀陈毅,于是他指派了刘全德这个绝杀人物。刘全德在国民党领导层中备受重视,被赞誉为百发百中的职业杀手,但很少人知道,在为国民党效力之前,他曾是一名红军,也是陈毅的部下。

刘全德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陈毅领导下担任传令兵。随后,他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然而,不久后,刘全德被国民党逮捕。

为了活命和升迁,他背叛了曾经的同志,倒戈向国民党。他因其间谍身份备受戴笠重视,并在戴笠的安排下返回上海,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专门暗杀共产党的领导人物。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刘全德辗转回到台湾,进入了毛人凤的保密局特务机关。为了成功暗杀陈毅,他还专门接受了美国的专业训练。

毛人凤承诺,只要刘全德在六个月内完成任务,就给予他2000两的黄金,保证他后半生的衣食无忧。

陈毅在刘全德即将到达上海之际,收到了刘全德可能面临的暗杀威胁。为了避免意外,陈毅采取了加强警卫的措施,同时也在等待刘全德的到来。

经过几天的仔细搜索,公安部门仍未找到刘全德的踪迹。为了引出刘全德,陈毅找到了可能与他有联系的人——高某。

高某和史某是刘全德在汪伪时期的政治保卫学校的学生,刘全德曾经救过史某的命。陈毅推测,刘全德可能在史某家里躲藏。

正如陈毅所料,高某以同学叙旧的名义来到史某家中,果然发现了坐在屋里的刘全德。刘全德对高某非常警惕,想趁吃饭的时候灌醉高某,了解他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然而,高某镇定自若,面对刘全德的酒来者不拒。

在推杯换盏的欢愉氛围中,刘全德对他的学生高某放松了警惕,开始痛饮。高某见状,便故意吞下半截香烟,引起呕吐,以此为借口离开。

刘全德信以为真,放任高某离去。高某出门后,碰巧遇见了正在巡逻的解放军,他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并重新返回史某的住所。

他发现刘全德已经因酒醉而昏睡,脱掉了衣服躺在床上。于是他赶紧招呼解放军前往,将醉酒的刘全德拘捕。最终,蒋介石精心策划的暗杀陈毅的计划未能得逞。

蒋介石对陈毅的评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指挥才能变为高度评价他为「陈毅是个厉害人物」。这一巨大的转变,是陈毅元帅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