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三国演义】中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尤其是五虎上将的存在,更是让曹操、孙权都十分忌惮。
可到了三国演义后期,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张飞为兄长报仇被杀,刘备自己也病逝白帝城以后,蜀国的军事实力就来到了衰弱阶段,即诸葛亮独挑大梁,一人指挥蜀国军队完成北伐工作。
刚开始还好,赵云虽年迈但实力尚在,可随着时间推移,能用的将领变得越来越少。
以至于诸葛亮事必躬亲,战场每一处细节都需要他亲自考虑,这就导致蜀国军队虽然对曹魏政权呈进攻姿态,但一直都不能放开手脚多路开花,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北伐之路崎岖坎坷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无论成功与否,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精神还是值得后人肯定。
而现如今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手下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一统天下?那么这三员大将分别是谁?又是否真的可以帮助诸葛亮完成北伐击败曹魏的任务?
刘封
作为刘备的义子,同时也是年轻一代将领中,较为出众的一名将军,刘封的个人才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和蜀后主刘禅相比,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可刘封是如何被处死的呢?当时关羽荆州兵败败走麦城的时候,作为距离麦城最近的援军,刘封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支援关羽。
对于这件事情,无论刘封没有选择出兵的原因是什么,最终他都回到刘备身前请罪。虽内心怨恨,但仁义的刘皇叔还是没有选择处置刘封。
然而诸葛亮一句:「封刚猛,易世之后恐难制御」,彻底将刘封送上了断头台。那么刘封如果留下,蜀汉真的有可能统一天下?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刘封能不能留下暂且不谈,经过此次事件以后,诸葛亮还敢重用刘封?
古代最怕所谓的义子和太子争权夺势,更何况还是能力比刘禅更强悍的刘封。所以即便诸葛亮不怕刘封搞小动作,为了避免麻烦,也会直接送他终老。
至于留在身边严加看管?那朝堂大臣们的猜忌可不是闹着玩的。
马谡
其次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件事情,如果将马谡留下,说不定真有可能帮助诸葛亮一统天下?这样的认知未免太勉强。
马谡的军事见解的确值得肯定,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前,有意试探马谡,看到马谡给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回答,诸葛亮十分欣慰,认为自己后继有人,可诸葛亮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马谡没有实战经验!在街亭守卫战之中,马谡分兵守护山上山下,而张郃围困山上并将山下蜀军全歼以后,就已经宣告北伐失败。
这样的军事将领虽然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但远不及姜维灵活。倘若诸葛亮心慈手软,马谡在面对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时,又岂是对方的对手?一统天下,言辞夸张。
魏延
最后就是最具争论的蜀军将领魏延,在刚刚投降刘备的时候,诸葛亮便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不可重用。因此,诸葛亮尚且在世的时候,都一直没有同意魏延奇兵北伐的战略方针。
而诸葛亮去世以后,更是给马岱留下锦囊,让马岱伺机诛杀魏延。那么作为蜀军最高实际军事统帅,诸葛亮的选择是否正确呢?
单论脑后有反骨的说法,显然不足以服众,古人的迷信之说,也更像是一种借口。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非杀魏延不可,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蜀军权力的争夺。当诸葛亮去世,蜀国军中便无人能够压制魏延,这种时候,将领和朝堂大臣的矛盾会从原来的克制演变成激烈的冲突。一旦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
诸葛亮能够做到朝堂大臣支持自己一直北伐,这是个人的威望所在,可魏延想要效仿诸葛亮,朝堂大臣必然有无数理由反对,而后来杨仪与魏延的矛盾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如此,无论魏延多么有才华,诸葛亮也不得不将其杀害。毕竟相较于军事而言,内政显然更加重要。本国内部的事情都处理不好,一统天下又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