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3年秦基伟受毛主席接见后,警卫发现异常:首长你怎么不抽烟了

2023-12-17历史

1953年6月,时任第15军军长秦基伟奉召回国,汇报抗美援朝作战情况。16日那天正是端午节,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秦基伟,这也是他第一次单独被主席接见。

尽管秦基伟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杀伐果断,但见了主席却颇感紧张,立马立正敬礼,举手投足间显得很拘谨。

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秦基伟同志,欢迎你。上甘岭打得很好,这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

秦基伟谦虚地回答说:「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

既然打得好,那就要有所奖励,但毛主席身边又没什么东西,只能幽默地说:「我请你吃支烟吧。」说完把一支烟递到秦基伟面前。

秦基伟是个老烟民,警卫员说他一天要抽两包烟才过瘾。主席递过来烟,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接。但手伸到一半,转念一想,正汇报工作,在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太礼貌。

于是他手一翻,接烟变成了拒烟,嘴里还言不由衷地说:「主席,我不会抽烟。」

毛主席诧异地说:「你当军长的竟然不抽烟,还能够坐镇指挥?要是我,可就是没办法啰。」

那天可苦了秦基伟了,主席在抽烟,他闻着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后来,他回到部队却再也不抽烟了。看到一个老烟民突然不抽烟了,比看到他不吃饭还稀奇。连警卫员都很纳闷地问:「首长,最近怎么没看到你抽烟了?」

秦基伟笑着说:「做人要言而有信,我在毛主席面前说过不抽烟。」

秦基伟一天两包烟,烟瘾比毛主席都大,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长征路上,连吃的都没有,更别说烟了,那时真是过过瘾,有一口抽一口。秦基伟的烟瘾完全是在上甘岭的坑道里培养起来的。

秦基伟

一、彭老总来电:「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

1950年10月,中央正在筹备第二批志愿军入朝作战。秦基伟的15军正在西南地区剿匪,西南局原计划由他出任西南公安军司令员。这无疑是一个美差,但戎马半生的秦基伟看着兄弟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得火热,实在是坐不住。

在西南局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要入朝作战。他的理由很充分:其一、15军正在剿匪,战士们弦绷得很紧,士气也很高,无需时间适应,到了战场就能打。其二、15军没有地方建设任务,完全是野战结构,说走就能走。

当然,秦基伟想去朝鲜也有「私心」。15军的历史并不久远,是1947年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前的九纵穷得响叮当,20000多人只有8000多条枪和9门轻型火炮,有的战士还背着大刀。

这样的配置只能帮主力部队打打下手,他们缴获多了送来几条枪,大家都要高兴半天。秦基伟喜欢思考,不久就在郑州战役中找到机会。他判断郑州已是一座孤城,守军敌40军并非老蒋的嫡系,打起来肯定要跑,而最有可能的方向就是过黄河铁桥与新乡的敌人会合。

于是秦基伟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埋下伏兵,果然二野还没形成合围,敌第40军就打开城门,仓皇而逃,结果半路中了秦基伟的埋伏。这次秦基伟收获颇丰,光俘虏就有9500多人,自己吃不下,还给各兄弟部队分了一些。武器自然也是鸟枪换炮,一半以上战士用上了美式卡宾枪。

此后秦基伟率部战淮海,渡江由皖入赣,长驱1500多里打到福建南平,接着又调头挥师南下,横扫两广、激战西昌。解放战争三年,秦基伟率部立下汗马功劳,但解放军英雄部队实在太多,即便是在西南军区也有12军这样的显赫部队。秦基伟的15军在解放军57个野战军中也只能算「二等部队」。

谁又能甘当第二呢?解放军的将领中就没有一个愿服输的,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才在短短三年之间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几百万大军。不服输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呀,要说秦基伟有什么私心,那就是部队名号还不够响亮。

15军到达朝鲜,正赶上艰难的第五次战役。15军攻得很快,接连击溃美三师、菲律宾营,一直追到汉城北大门。志愿军连战月余,将战线推到了三八线以南四五十公里。此时彭老总发现了异常,敌人一触即溃,似乎故意在引诱我们深入。

朝鲜战场

事实上,这正是「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所谓的磁性战术:在志愿军进攻时故意后撤,待志愿军粮食弹药即将耗光,跑不动了再发起反攻,凭借其机械化优势向我后方穿插。

彭老总急令后撤。事实上大军突然后撤极易出乱子,组织不好,就如洪水决堤。郑州战役中缴获的一批通讯设备发挥作用,秦基伟要全军打开报话机,把团长一个个拉出来亲口交代行动顺序。在后撤过程中,除了19门高射炮被敌人炸毁坏外,全军并未受太大损失。

战场上风云突变,由攻转守,我东线部队尚未部署完整,美军却跟在西线大军身后。如果任由其向纵深穿插,很可能切断东线部队退路。彭老总急令北移中的15军调头,在芝浦里阻击敌军。秦基伟坚决表态:「请彭老总放心,我们至少顶住10天。」

话虽如此,但敌人毕竟来势汹汹,而15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已经损失三分之一兵力,并且弹药也将耗尽。这是关乎荣誉的一战,秦基伟当面命令45师师长崔建功:「只许顶住,不许后退。」

军人的话术就是如此直接、简明,45师打得异常惨烈,几乎每个阵地打到最后都成了白刃战,涌现出大量英雄。15军两个师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苦战了10昼夜,毙伤敌5000多人,以伤亡1200余人的代价,粉碎了敌军截断我东线部队退路的企图。

战后,一向严肃的彭德怀发来一封充满感情色彩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

二、「一生中又一个焦急如焚的日子」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5军休整了9个多月才被调往五圣山一带接替26军防御。彭老总单独向秦基伟交代:「五圣山是朝鲜中线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这是彭老总在朝鲜的最后一次排兵布阵,正是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才让他们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这番话是信任,更是重担,让秦基伟倍感压力。但对于一个优秀指挥官来说,压力就是动力。

从地图上看,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它南面是597.9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不高的高地就是日后著名的上甘岭阵地,它向南突出,像悬在敌人头顶上的剑。五圣山西面是西方山,再往西是平坦的平康河谷,也是15军与38军的结合部。五圣山东边是敌人占领的注字洞,敌人的大口径步枪可以打到五圣山主峰,对我军造成威胁。

第五次战役后,双方打打停停没有太大规模的运动战,战线也基本稳固。毛主席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积小胜为大胜,能挤掉敌人一块阵地就挤掉一块。秦基伟也正在盘算着打掉敌人的注字洞南山阵地,主要炮火都已经指向该方向,计划于10月18日发起进攻。

但10月14日这天,美军突然对上甘岭阵地发起了进攻。美军档案显示,这一天他们投入了:重炮320门,轻火炮百余门、坦克30辆、战斗轰炸机77架次,共投下20余万发炮弹,随后又投入10个步兵连发起进攻。要知道上甘岭阵地仅有3.7平方公里,守在阵地上的志愿军只有两个连。

战斗一打响,电话线就被炸断,前线失去联系。接近黄昏时,45师师长崔建功才得知阵地准确情况。秦基伟称那是「一生中又一个焦急如焚的日子」,那天他寸步未离指挥所,由于前线情况不明,他要求观察所每半个小时报告一次。

秦基伟一直在想, 敌人为何动用如此大的力量进攻易守难攻的上甘岭?他们有机械化优势,应该打平康河谷才对呀。对手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好歹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名将,总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吧?

一时间,秦基伟猜不透上甘岭到底是敌人的主攻方向还是佯攻方向。就好比一个下棋高手,在没猜透敌人动机之前是不敢轻易落子的。踌躇不决,确实让人煎熬。

经过14日的激战后,敌人投入的力量有增无减。秦基伟立即向兵团请示,调整战斗部署,将炮火调到上甘岭方向,增强上甘岭两个高地防御兵力,各级指挥所立即前移。

其实范佛里特何尝不想进攻平康河谷,他曾拟过几份作战计划,但李奇微和他的继任者克拉克都否决了。因为美国实在不想再拖下去了,多占一点地对美国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想以一场小规模的胜利,在谈判桌上压倒中国。

于是才有了进攻上甘岭的「摊牌作战」计划,美军最初只打算投入2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拿下上甘岭。但显然,他们低估了志愿军的意志,秦基伟似乎也高估了美军的战术,所以上甘岭打成了双方都未料到的持久战。

秦基伟在听取战士报告

三、王近山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打,二是撤

上甘岭表面阵地战从17日打到20日,双方反复拉锯,志愿军白天丢失的阵地,常常通过夜间反击夺回来。

秦基伟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一会接到阵地丢失的报告,一会接到阵地恢复的报告。连续7个昼夜,秦基伟守在指挥所,没有睡过一秒。他神经高度紧绷,眼珠里布满血丝,声音已经嘶哑。

常人哪受得了这种煎熬?秦基伟正是靠着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用尼古丁刺激中枢神经,让大脑变得清醒。前线的45师师长崔建功更为紧张,七天七夜没合眼,刚走出坑道差点晕了过去,连上厕所都要人搀扶。

那些从解放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基层指挥员,很少吃败仗,阵地丢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他们恨不得一巴掌把敌人打下去,但就是这种求胜心切的心理让志愿军吃了亏。由于志愿军发起进攻的位置离阵地较远,加上敌人火炮强大,与敌人硬拼,45师伤亡较大。

这一天45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在向秦基伟报告伤亡情况时,说着说着竟然失声痛哭,难以言语。崔建功只能接过电话亲自报告。

秦基伟在电话那头坚定地说:「告诉大家,咱们15军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老崔啊,上甘岭要是丢了,你可不好回来见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着一个个平时活生生的小伙子再也不能回来了,秦基伟岂又不难过?但现在还不是难过的时候,作为一军之长,他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坚定的意志影响整支部队。

崔建功接到命令后也坚定回答:「打到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志愿军的。」

经过七天的激战,敌人不断调整部署,准备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也打电话来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打,二是撤。王近山外号「王疯子」,打仗以勇猛著称,连他都踌躇不决,可见当时形势之艰难。

秦基伟认为:「我们困难,敌人也困难,现在正是拼胆魄和意志的时候,战斗要坚决打下去。」他把责任都扛在了自己身上。

打并不意味着硬抗,由于45师伤亡较大,需要先集结兵力才能再发起反击。但秦基伟始终没有动西边的44师,就是担心敌人突然从平康河谷发起进攻。他决定暂时转入坑道防御,争取集结时间,做好反击准备。

激战

送一筐苹果进坑道记二等功

坚守坑道,是上甘岭战役中最艰难的时刻。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后,一边修筑工事,一边烟熏火烧、放毒气,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付隐蔽在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被敌人越炸越短,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得不到治疗,坑道内还有牺牲战士的遗体和各种污浊的气体,简直让人窒息。但对坑道内的战士来说,最大的威胁是缺水。坑道内有大量的米面,但没有水也无法利用。

而且干燥的喉咙,已经不允许他们吞下任何东西。即便饿得眼冒金星,即便手上拿着饼干馒头,却难以下咽。有的战士靠舔岩壁上渗出的一点水维持生命,有的干脆靠喝尿解决眼前的困境。

身在后方的秦基伟也是心急如焚,他下令后勤部队想法设法送水、送蔬菜。但从后方到坑道有几百米的距离,这几百米被敌人设置了几道火力控制网。许多运送物资的战士牺牲在这条道路上,45师甚至规定,送一筐苹果上去记二等功。

但最终送上去的苹果只有一个,大家都舍不得吃,传了一圈到连长手里仍是一个完整的苹果。他只能带头咬了一小口,最终又传了两圈才吃完。这就是课本中一个苹果的故事。尽管如此艰难,但坑道内的战士明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他们战胜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秦基伟也在不断派人进入坑道增援,由于缺乏兵力,他提出「婆娘娃娃一起上」,部队能上的都要上前线。他的贴身警卫员王六也请求上前线,此人灵活机智,深得秦基伟喜爱。

坑道内的战士在接水

刚进入朝鲜战场时一架美军飞机俯冲扫射,王六一把将秦基伟推倒,救了他一命。秦基伟听到他申请上前线很欣慰,临行前送给他一支派克笔,本意是希望他以后能好好学习。但王六在上阵地的途中不幸牺牲,直到晚年秦基伟提起他还是无限感慨和哀伤。

终于撑到10月30日,我军反攻准备就绪,炮兵在这次战斗中展现出高超的战术。他们先以正常火力急袭、延伸,接着步兵佯动,引诱敌军走出掩体进入战斗队形。随即炮火又打个回马枪,如此反复几次,敌人已经被打得晕头转向。

出发前,指挥部特地命令每个战士带两条麻袋。因为上甘岭上的土早被炮火炸松,只能装到麻袋里才能构筑简单的工事。我军内外出击,只用了5个小时,就恢复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

从10月30日到11月5日,敌人先后投入17个营连续6天发起反扑,但都被一一打退。11月11日下午,志愿军2两个营对573.7高地北山发起反击,仅用两个小时就夺回表面阵地。一开始敌人发起猛烈反击,但被我军击退后,反击的力度越来越弱。就好像猛兽毙命前的嚎叫,声音越来越小。

最终,敌军伤亡过大,实在扛不下去了,停止了进攻。在这场魄力和意志的比拼中,15军将敌人压下去了,成了英雄部队。日后,上甘岭高地也被称为我军的精神高地,而这正是15军的先烈用血肉浇筑而成的。

剧照

尾声:

上甘岭战役打了43天,烟也是致胜的功臣之一,正是它让疲惫而又紧张的指挥员保持着清醒。但烟是成瘾的,是对身体有害的,多少老烟民口口声声说要戒烟,过了两三天又抽起来了。笔者至今还记得老人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把饭戒了,烟就戒掉了。」

一天要抽两包烟的秦基伟见了毛主席以后却再也不抽烟了,如何做到的?:

其一,这体现了秦基伟言出必行、求真务实的作风。古人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信用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对一名军人来说,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既然在毛主席面前说了不抽烟,那就必须言行一致,尤其不能当「两面人」,这也是检验一名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

其二、上甘岭那么艰难的仗都打赢了,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这种精神动力,往往能指引人类创造奇迹。上甘岭战役告诉中国军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精神的力量至关重要,它给军队注入了灵魂,它能让一支军队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