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北京的隔离带,治愈了多少打工人

2024-06-05生活

两个小长假的间隔期,拥有令大城市打工人窒息的浓厚班味儿。上班族们早上急冲冲的出门,晚上气鼓鼓的回来,仿佛一个被指指点点的河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冲刷班味儿,有人甚至会专门买一本【我与地坛】放在工位,在快要气急上头的时候读上一段。

还有一些北京打工人,是被5月的月季花治愈的。

这些月季花分布在北京环路的隔离带和大街小巷的绿篱中,5月是它们开得最艳丽、妖娆的时候。

它们被称为:路边的浪漫。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潘小晨

还有被治愈的人说,要「 谢谢那个决定在北京环路种月季的人 」。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赵西坡

5月的路边,集中盛开的月季花,短暂地治愈了被班味儿呛到的打工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maxD

同时,也在磨炼着他们的意志。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等待是个迷人的词

有人专门跑到北京市政府官网的领导信箱去问:北京绿化带中的月季到底种的是什么品种?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官网

这些被5月月季治愈的人,沿着花道一路拍拍拍,慢慢发现北京比以前更好「遛」了,除了月季的红,路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绿,以及惊喜。

网友评论

以前,每当有南方来客质疑北京是绿化荒漠,花开得稀稀拉拉,树一年有4个多月不长叶子,在北京生活的人只能一边频繁点头,一边认输。

网络段子

现在,他们硬气起来了,数据也信手拈来:北京环路、主要联络线及重点街区 一共种了300公里月季,有各类月季2000多万株 ,各大市政公园还有月季近百万株,全北京居民平均一人一株还多。

截至2023年底,北京公园数量达到了106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是深圳的134%。

北京全域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9.3%,生态空间(林地、绿地、湿地)的比例超过了70%,成为 国内绿化率排行第一的城市

北京绿化带月季

公园在北京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拆墙透绿之后,跳广场舞的、直播的、遛娃的、运动的、遛弯放松的,都有了各自的空间。

在经常逛公园的「京圈」中,甚至有一种现象:出六环的次数少了,公园成了郊区的平替。

一到周末,朝阳公园的湖边、草坪上、树林里,就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帐篷、垫子,有人还会在树间挂上吊床,拉开折叠桌、沙滩椅,拿出水果、零食、饮料,或者只是对着天空飘过的云发呆,不用鱼竿去钓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

有人说, 公园是城市的灵魂。你如果没有去过马尔代夫,那你可以先去朝阳公园的湖边坐坐。如果你没有时间去三亚,你也可以在温榆河公园的湖边沙滩上待上一天。如果你不知道威尼斯的样子,不用去欧洲,亮马河就可以满足你。

朝阳公园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一段优美的文字:「 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有人秉着膜拜和考古的精神去找那一片老树和颓墙,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了地坛的「海」。

那是一面被岁月斑驳了颜色的砖墙,阳光穿过树林不均匀地打在墙上,灰色的砖面和白色分缝隙在视野中铺开,加一点滤镜,它就变成了一片海。背靠树林、面对墙,有一个长条椅,坐上去之后,铺满眼前的都是浪漫。

有人特意去打卡,在那坐一坐,「 南边那一大片古树,坐一会儿整个心都安静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观伯

逛公园曾经是北京居民休闲生活中最低等级的存在,也是老年人几乎可以独享的自留地,当北京居民被全国人知道在「假装生活」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人会用北京有这么多公园可以休闲来反驳。

但现实就是,现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时间耗在公园,他们用6个字形容这一过程:质疑,理解,加入。

紧邻大广高速的望湖公园内,凉亭里是老年乐器班的地盘,湖边经常被摄影爱好者占据,对面廊道上孩子们在追逐玩耍,树林边的草坪上有人在拍视频、做直播,另外一边的广场上有人在打羽毛球,有人在玩轮滑……一切都自然而然。

除了冬天,北京人总能在公园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片段,它可以是3月的芽,4月的花,5月青草上的帐篷,6月湖边的凉风,7月的知了,8月的荷花,9月的云,10月的红叶。

在公园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四季分明的北京,以及这座城市生活节奏最慢的一面。

逛公园的人多了,一些中介和楼盘还专门跑到公园里去发广告,广告上写着:买房子,就是买生活方式。

大望京公园

从被人嘲讽,到被人羡慕,北京的「公园之旅」始于2001年。当年,【北京市城市绿化事业「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出台,其中规定:今后北京每条街道都要建设街区公园。

2002年,【北京市公园条例】正式出台,给北京的公园建设制定了几个硬性规定:新建居住区必须建设公园;城市道路两侧、河道两侧,应结合周边环境建设公园;旧城区改造、新区开发应当规划建设公园;并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建设公益性公园。

此后,北京一方面对城市核心区公园进行改造维护,另一方面,在城区和郊区之间规划「绿化隔离带」,形成环城区绿化带,而郊野公园就是建立「绿化隔离带」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北京奥运会前一年,北京第一批郊野公园正式登场,古塔公园、东坝郊野公园、将府郊野公园、京城梨园等15个新建公园建设完成,北京市一共投资了4个多亿。

2008年奥运之后,北京市的公园建设并没有减速,到了2012年,北京已经有各类郊野公园70个,从2007年启动建设开始, 平均每一个月就会诞生一个中大型公园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建设完成,北京已经变成一个被公园环抱的城市,预计到2024年年底,北京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1%。这意味着北京几乎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公园。

温榆河公园,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张慧娇摄

在「小」规划中,北京的公园镶嵌在每个片区中,但在「大」规划中,整个北京都在公园里。

起初,北京的整体设想是以六环路为界限建设两条绿化隔离带,一条位于四环至五环之间,第二条位于五环至六环外1000米。实际上,第一条绿化隔离带最早是为了防止城市摊大饼而设置的,但北京在房地产黄金时期快速外扩,第一条绿化隔离带的角色渐渐变化成了防沙和居民休闲。

以郊野公园为主的第二条绿化隔离带,最早也没有规划太多休闲设施,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绿化」,原则是「以野为魂,以林为体」,要求 公园绿化面积不低于90%,高大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70%, 不鼓励大兴土木建设和人工雕琢,所以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绿」。在满足「绿」的基础上,才要求有一定的观赏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开花植物、彩叶树品种等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搭配上。

但后来,北京公园的「格局」越来越大。

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为了增加色彩丰富度,北京引入了紫叶李、紫叶桃、金枝槐、金枝柳等大量彩叶树种,2010年至2022年间,北京公园栽种的树种增加到180类之多,同时可能也是国内大城市中引入树种最多的城市。有些树种还专门被从国外引入,如北美乔松、蓝粉云杉、北美圆柏、欧洲刺柏、挪威槭、银白槭等,通过各种方式把 彩叶林的种植面积提高到了260万亩以上

现在,北京建新公园时,选择植物的首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彩叶植物。

北京公园的树种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进化史。最早,为了放风防沙,同时鉴于高温干旱的地理环境,北京绿化使用的主要树种为杨树、国槐、油松、柳树、侧柏等传统的北方当地树种。再后来,公园环、城市森林的概念被提出之后,白蜡、栾树、海棠、栾树、元宝槭、鸡爪槭、黄栌、槲栎等种类被大量使用,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

为了增加公园树种多样性,北京海淀等区还规定:单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街边公园一角

近几年,为了解决飘絮问题和越来越普遍的花粉过敏,北京不断对杨树、柳树、侧柏等问题源头树种进行治理,并寻找替代方案。北京市区的第一大绿化树种已经悄然从上世纪的杨树变成如今的栎树。

但杨树的耐旱、生长快、树冠大、不易生虫的优点很难有别的树种替代,是北方大面积绿化离不开的种类。对此,北京专门从北京、河南、山东、甘肃等10余个省市收集、引进雄性毛白杨资源,培育无飞絮新品种。到2024年,北京已经储备不飞絮优良杨柳树苗木20万余株,用它们逐步更换掉城市核心区既有的杨柳树。

如果你在公园里看到一棵杨树上被画了♀,则意味着它会被挪走,换上新的雄性不飞絮杨树。

朝阳公园

2021年2月11日,朝阳公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也预示着 原先为了防沙防洪绿化而建立的公园环,开始全面向服务市民休闲活动、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倾斜 ,从规划到公园的实际使用,都越来越重视居民的游园体验。

除了增加公园覆盖率,一些大型公园也开始「加班」。2021年起,北京市属11家公园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了开放时间,平均开放时长达到了15小时,11家公园内的70处景区院落、展览展馆也都将延长开放半小时至2小时,平均每天开放10小时。

从市政绿化,到以园林绿化为主,同时满足居民文化休憩、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空间,这一思路的转变,让 北京公园从初期的纯「绿」,变成了引导居民走到户外的健康生活配套 ,由此也改变了公园和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周末去公园的原因之一。

北京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整个「五一」小长假,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906.74万人次,接近2189万总人口的一半。

与此同时,公园+文化活动的组合也越来越多,实景演出、灯光秀、科普夏令营等活动被策划出来。

朝阳公园还和泡泡玛特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一方面让公园更加好逛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公园收入,为免门票之后的运营维护减轻了压力。

温榆河公园

定位发生改变之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会发现,北京的公园越来越「开放」了。

2021年大批公园延长开放时间的同时,海淀、通州、顺义三个区率先拆除了部分公园围栏,将公园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连通,形成一个「透绿」的开放式环境。2022年一年,北京拆除了近8万延米公园围墙,仅朝阳区就拆了52处公园围墙。

对于居民来说,开放的公园才是好公园。 2023年,北京市发布【2023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其中指出:拆除公园的围栏,促进城市绿道、滨水廊道等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新建公园原则上非必要不再设围栏。

这意味着,公园开始「不设防」了,在心理上距离与居民又近了一步。

从「绿化」,到放松休闲空间,再到注重「共享性」的日常活动重要场所,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中,北京的公园发展历程走过了两个阶段:增加数量、覆盖率,和定位变化,从而一步步进入了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

口袋公园

北京叫得上名儿的新公园大多是「拆」出来的,将工厂、村子、荒地腾退一块,就绿上一块,温榆河公园、广渠路生态公园都是这么建成的,但随着公园环体系逐渐完成,城市建设「洼地」减少,可用来建大公园的土地越来越少,小微公园的需求开始凸显。

小微公园的主要形式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面积通常在上百平米到上千平米,位置紧邻居民区、办公区,服务半径在300-500 米左右,方便市民在5分钟内步行到达。

从2018年开始,北京将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作为提升公园绿地覆盖率的有效补充,以「见缝插绿」的方式开启建设。

在建设形式上,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也更加有多样性,新区的口袋公园一般在片区整体规划之初就已经确定,而老城区等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则是通过对街角绿地的改造,或者对废品收购站、小商街等市容市貌差、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小地块改造而来。

一家参与了多个口袋公园建设的开发企业表示,在北京,地块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发企业可以以代建方式参与口袋公园的建设,企业出设计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审核把关、验收。在功能设置上,与中大型公园的综合多样功能不同,口袋公园对绿化率、彩叶树种占比也有要求,但主要聚焦于特定的休闲活动、如社区交流、体育活动、儿童游戏和观赏休憩等服务功能,同时强调共享和无界,需要与周边路网系统和街道界面融合。

一些新板块的规划中会预留好街边绿地,以满足「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森林城市建设要求。比如作为北京「好房子」模板的龙湖观萃,项目东西两侧就近规划了两个共计近13000平米的口袋公园,企业在代建过程中按照要求,栽种了白蜡、金叶国槐等彩叶植物,提升观赏效果,同时以「让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公园绿地结合布局」为指导,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区、宠物区等丰富的活动区域,充当周边居民的「绿色会客厅」。

媒体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底,北京建设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23处,人们有了更多可以饭后散步的街边空间。

规划升级之后,北京将形成「一屏、三带、九廊、多片区」的生态空间,在二、三、四环将形成「环城花廊」,五、六环将建设「环城彩林」,以及100处平原大美林海和100条美丽的「城市画廊」;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公园、小微绿地等各类公共空间,形成大、中、小、微四级公园游憩绿地体系,让2000多万北京居民沉溺于远山、近林、家门口的公园。

街边口袋公园

在快节奏的大城市生活中,能治愈打工人的紧张神经的,除了money,只有难得的松弛感,一次「公园20分钟」,一个5分钟可达的公园,已经成为打工人的「常备用药」。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公园管理相关企业近30.5万家,其中北京现存1.54万家,在用自然治愈上班族的赛道上,位居全国各城第一位。

北京打工人,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公园可逛,才有了更多的真实体感,以及对生活过程的热爱,对未来的好奇和期盼,就像地坛之于史铁生,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园,而是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