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刘明自传:1994年我为何要选择来长沙?

2024-03-30生活

1994年3月28日在湖南烈士公园

1994年3月28日在湖南烈士公园

视频加载中...

1994年3月28日,是我第一次到长沙的日子。一直记得,是因为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一年,在湖南机电学校即将毕业的我,工作还包分配,即便不来长沙,回家乡湘西也会有个单位安排。

同学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当时大家对单位的好差还没什么概念,只晓得中专毕业后,不用回家干农活了。

那个年代毕业分配的原则,一般是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当年就是中专毕业,也没有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焦虑。

中专岁月,四年光阴,过得很快,大家很快乐,也很知足。

这种知足,源于那个时代中专生的优越感:读书不用花什么钱,吃饭每月发餐票,奖学金人人有份。

无忧无虑的学校生活,让我们看不到国企改革的残酷,所谓自我感觉良好的天之骄子,后来大多都成了下岗工人。

不是命运和我们开了玩笑,而是当时信息有限,所接触的书籍多是文学生活类,关于时事政治的少。

这也跟学校所在的津市偏僻分不开。中专四年,我们活动范围狭窄,接触人事单一,感受不到即将到来的社会巨变。

还有,同学虽大多来自农村,家里也穷,但读书时都是「学霸」,缺乏挫折经历,以至于在后来的困难面前不知所措。

当然,作为工科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专业领域非常努力,对社会时事关注较少,也是我们那个时代中专生的不足。

我那时是学校文学社社长,校刊主编,还在团委、学生会当秘书长,少年得志,倒认为将来在哪都不会太差。

我喜欢的作家是沈从文和路遥,读两位先生的作品多,特别是【从文自传】和【平凡的世界】,至今都百读不厌。

毕业前夕,我也想向沈先生学习,走出湘西,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看看让自己来支配自己,是不是比让命运处理好一些?

有时却又觉得自己应该像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脚踏实地,将来不管在哪,无论干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所以年初,有少部分同学打算去常德和长沙找工作时,我还不为所动,总认为自己没关系没熟人,回湘西等安排算了。

不得不说,我和很多湘西老乡一样,在机会和社交面前都不是很主动,常常需要贵人点拨和提醒。

说来说去,我也并不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有时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很固执,其实内心还是在反复掂量着。

现在想来,假若命运不给我一些机会,允许我那么把岁月送走,这时节我肯定在家乡的工厂下了岗,可能还去了江浙一带打工。

我当年想去的工厂早关门了,我和很多同龄的大中专工友一样,可能还因此得到一点安慰性补贴,但一定到县城买不起房。

如果结婚早,我的爱人也可能是下岗工人,孩子也大约只生一个。我的生活是应该在那么一个公式里发展的,无法例外。

这种推测不是现在的想象。这几年听到些中专同学的经历,看到不少校友的现状,心里犹如五味瓶,常感叹命运的无奈。

无疑,我是幸运的。幸运当年在团委、学生会有些同学和校友,他们的行动和建议让我选择来到了长沙。

当年学校团委副书记童忠顺

我的同班同学熊厚辉

现在回想起来,有那么三个人是我一生要感恩的。一个叫童忠顺,同届读轻工机械专业的,汉寿人,当时是学校团委副书记。

一个是金铁龙,同届学食品工艺专业的,鹤城人,他当时是学生会主席。

还有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熊厚辉,华容人,当时是学生会副主席。1993年的暑假,他还在华容教会了我骑自行车。

我们几个当时在团委、学生会关系很好,除了谈工作,更多的是聊人生。大家相约爬过嘉山和大同山,还经常在澧水边散步。

谈得来,聊得多,我们那时都是理想主义者,总以为目前生活太平凡,今后一定要做点不小的事情来。

当然,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希望今后能在一起,不管到头来如何,最好我们能像学校一样携手并进。

所以快毕业了,当金铁龙选择要去长沙卷烟厂、童忠顺要去长沙锅炉厂时,我有些犹豫了,还要不要回湘西?

一开始我也想去长沙卷烟厂的,当时他们单位还专门到我们班来招生,有八个同学被选中了,我犹豫了一下,错过了报名。

童忠顺说,那和我到长沙锅炉厂去吧,两个工厂挨着,大家同样可以经常走动,有个照应。

说完,童忠顺还给我展示了长沙锅炉厂要他去面试的通知单,建议我马上按地址邮寄一份简历,应该问题不大。

熊厚辉的父亲在华容县电力局上班,他当时选择回父亲单位工作。不过,他劝我最好还是去长沙。

熊厚辉说,你刘明不是喜欢沈从文吗?那不如到更广阔的世界看看去,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将来不管做什么,机会都很多。

金铁龙也建议我去长沙,能到长沙锅炉厂也好,和长沙卷烟厂一墙之隔,大家今后也可以常交流。

这三个朋友我很感谢他们。因为若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我虽时时刻刻心存理想主义,却往往在付诸行动时犹豫不决。

其实生活中,嘴巴上说说是一回事,能按内心想法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在一念之间,你说了那么多,还不如勇敢地去做,你不去做,怎么可能变为现实呢?

也许我们都去做了,因此到后来金铁龙还当了长沙卷烟厂厂长,童忠顺现也在长沙卷烟厂任部门负责人。

熊厚辉呢,三十年来,先后辗转华容、岳阳、临湘、长沙县和浏阳市电力部门,如今也到了长沙,在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工作。

我呢,三十年来,当过工人、厂长秘书、记者,做过销售,干过策划,玩过自媒体,出过书......也就成了现在的我。

三十年来,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奋斗,互相帮衬,特别是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大家都曾援手过,一辈子都忘不了。

帅气的丁海波同学

穿着丁同学的西装还是蛮帅的

熊厚辉和杨志权同学是我面试装扮师

往事如风。

记忆中大约1994年3月初,按童忠顺给的地址,我给长沙锅炉厂劳动人事处投了份简历,单位很快回信,要我3月28日去现场面试。

当时我还没有到过长沙,长沙也没有一个熟人。但既然机会来了,不妨去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总拼了一回。

1994年3月27日,为了给面试单位一个好印象,就找丁海波同学借来一件西装,另外从熊厚辉同学那里又借了双皮鞋。

我又去剪了头发,还涂了层厚厚的摩丝,大家且帮我装扮起来,把我打扮得像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后,方送我上了轮船。

晚上从津市选择坐轮船去长沙,一方面是想沿澧水而下,看看洞庭和湘江,另一方面也是船票只要70元,比坐汽车便宜一半。

轮船上只有凳子,坐船的人少,沿江河短途上上下下的倒多,到长沙的只有我一人。

我在船上时而坐着,时而站着,整整一夜未眠,轮船的轰鸣刺耳的声音和寒冷彻骨的江风,让人终生难忘。

经过长达12小时的跋涉,第二天早上到了长沙轮渡码头。看面试时间还早,我坐公交车去了烈士公园,还拍了两张照片。

那时拍照是用胶卷,无法当即取回,我就花了5块钱,留了学校地址,并按照拍照人的建议,坐公交车辗转去了长沙锅炉厂。

在一栋两层红楼的一楼左边第一个办公室,一位微胖的中年男子接待了我。

他说他就是面试通知单上的「王明安」,长沙锅炉厂劳动人事处处长,看了我寄来的自我推荐资料,觉得不错。

于是,他问了我在学校的情况,又聊了些我家乡湘西的故事,微笑着把我送出门,说了三个字:等通知。

离开长沙锅炉厂,我下午还去了橘子洲头,在写有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的碑前站了一阵,晚上又坐轮船回了学校。

回学校后,我和童忠顺也说了长沙面试的经历,可后来参加工作时,他不知什么时候选择去了长沙卷烟厂。

我呢,四个月后,来了长沙锅炉厂报到,去了机修车间当电工,一干就是七年。

报到那天,我还记得是1994年7月29日,下着小雨,一路泥泞。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我换了身蓝色的工作服,走进车间。

当晚,我给远在湘西山寨的父母写了封信,还写了篇日记,躺在四个人住的集体宿舍里,听风听雨,彻夜未眠。(完)。

1994年在长沙锅炉厂

1994年参加工作时的日记

1994年在长沙锅炉厂日记

刘 明,男,湖南永顺人,现定居长沙。湖南省政协委员,湘西州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九期学员,中新社原记者,十八洞村原顾问。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大汉控股集团、凤凰旅投集团公司、永顺县毛坝村、长沙市泸溪商会、保靖县委宣传部、双峰县委宣传部等单位宣传策划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