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一个家,越来越好的5大征兆

2024-09-11生活

导语: 一个人的家也是一个家,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的理解与包容,没有好与差,好与不好是相对的。

而家庭幸福则不仅是在这个家庭的成员在一起安安稳稳地生活着,而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幸福温暖。

那么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呢?

一说到「家」,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是吧?

这就表明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并不是要靠什么物理空间来获得的。

摘要

家庭的幸福首先就体现在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这样的他们自然会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他们和这个环境之间是互动着的,帮忙营造着这个空间的井然有序。

那么就接下来要说一说,这些家庭成员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首先是「乱」,乱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这里东西放着,明明在下一次来找它的时候,这个东西已经不知道落在哪里了,于是就需要找到物品所需要浪费时间,甚至形成一定时间开销。

从全局来看,这就是一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个人来看,这就是一种自己管理东西问题,自己的东西都没有管理好,别说清理出其他空间了,这便是自己的私有空间都没有能力更好经营更好的话,那到底应该去处理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很繁杂的,工作上要做什么,学习中要学什么,生活中还要自己去料理衣食住行等等,哪来的多余的精力去留意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东西的时候,去留意那些东西。

想必大家有听说过「杂乱」这个概念吧?

什么叫杂乱呢?

就是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整齐有序,反而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一大堆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又会是什么呢?

既然周围环境很杂乱,那自然周围这些东西也不会是立场整齐有序的。

那么这些不整齐有序又会是什么呢?

自然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什么叫没有价值呢?

指的是这些东西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福利,他们只是分散在那里,让我在走过路过的时候看一眼,然后就消散了。

那么这样一来,更不用说引导我在繁杂的时候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那么所以,家里一定要整齐有序,并且有秩序感,有秩序感是什么呢?

是这些东西相互之间有一条关系,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它们之间有着存在的共同性。

所以,只有当周围环境有秩序感时,才能提升我的效率。

这还不仅仅只体现在物理空间中,也体现在心理舒适度上。

我们不难发现,有秩序感的时候,人的心理会更舒适。

比如说高楼大厦一眼望过去都是一样高度的楼房,因为本身它们都是一模一样地被修建起来的,并且由于排布整齐,所以它们高矮完全一致,于是这就更能显出人类建筑文明之伟大,于是我们的内心会有种自豪感萌生。

再如,一个整齐排列着的数字型,例如电话本中的号码排列,学术上会认为这种排列比起杂乱无章排列着的数据而言,对人们的认知起来说更好的。

所以来说,爱干净的人才会家里整齐。

在上一篇观点中说到家里不能脏,但是不能脏并不是不能脏到每一个角落,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和宗教信仰中的不杀生是一个道理。

只要不杀生,自然这个生命体都是幸存着的,只不过可能是在隐秘性较强或者不利于生存繁衍生息点地方,也不会因为我不杀生就对你实施保卫或者守护行动。

同样道理,只要不脏自然周围就不会存在太多污垢,而这些污垢本身已经离不开生长,其实现在不大扫除也是真正影响卫生环境健康问题。

你想,人每天都在不断流逝,所以体内空余的位置在不断收缩,那么没流失的血液就会越来越厚重,于是各种垃圾毒素就会再也排不出去了。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人们似乎都认为,只要地上脏就够了,他们从来不会关注天花板和墙壁上面还有窗帘在这块地方甚至家具上面所积存着的灰尘。

这些灰尘是怎么来的?

是空气中的颗粒物落地组成的,而空气中的颗粒物又是谁排放出去的?

真的没人能知道。

所以,当大家都以为自己没干脏的时候,其实不少人都在干脏。

再者说了,不光这样的问题,在自己家庭中,不注意卫生,自然也外放到了室外,人们自然也都不会理会自己走过的时候留印子。

所以,有这样一个共识: 我希望你来管我的卫生,同时希望你也不要太关心我的卫生。

这样,养成习惯的人,每个人大致能达到自己家庭3分之一左右标准即可,如果不习惯,我希望你不要来打扰我,不要看,不要专注,不要拿走,不要触碰,你既然知道我环境不够干净,那你自己尽量避免也别看就好。

道理刚才说了,也正因为这样,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选择定期进行一次大扫除让家中保持一定卫生标准。

单位也是一样,一年或一年多次进行一定标准以上大扫除外,就开始慢慢放宽标准,因为理论上的卫生标准不会被严格执行,还有各种人愿意借故偷懒掉。

这些大扫除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行政行为,因此一般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会集中进行,这就是另外一种家庭幸福象征: 节假日与亲友团聚和谐存在休闲与清扫生活两种情绪并存氛围,使得它们之间相互制衡,恩威并存。

而大扫除并不是单方面行为,而是一种带有良好互动行为,大扫除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好评。

因此,要维护家庭卫生状态良好,更不能光靠一家还得靠确实强大着自己的孩子们和老年人的参与与责任感。

最后一个方面可以看见并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系列行为共同造成结果,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是什么原因才能产生断舍离行为?

梁晓声曾经这样写道:「我宁愿为自己的遗产买个车库,我也不愿为别人的荣华富贵卖命。」

我能留下什么不是重点,但我能留下些许自己控制下来的东西作为将来自己更多选择余地和可能性空间这是重要的。

何止于此,这种思维其实更深层次地创造了一种心理,放下过去拥有与现在拥有偏差较大的执念,以更加平和地态度面对现在,于是生活也就变得起来轻松起来。

但你要想谈感情,可也谈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来。所以,这就是断舍离方式带来的变化: 心心心平气和乐适,好的生活就来了。

结语

只有家这个环境不去创造或破坏,家庭成员才会有所作为和改变于其中,因此仅仅依靠环境作用没有强迫性是不够持续有效愿望实现的。

因此,其实家庭幸福需要自己能力创造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不缺这些能力,我们缺的是谁都能想得到,但是谁都难以坚持执行在生活中的共同信任与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