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退休的张嬢嬢,在成都社区开了家「解忧裁缝铺」,一半顾客被「劝退」

2024-07-04生活

左手拿着拆线针,右手拈起卡其色的蛋糕裙,银色的针在裙缝之间跳跃,半身裙就拆成了裙腰、内衬,随后依照顾客尺寸将内衬与裙体对齐,「笃笃笃……」缝纫机在裙子上踩下了密密麻麻的针脚,一条原本不合身的裙子「重获新生」。

这是成都市锦江区牛沙后街「物织造」裁缝铺店主张振川的日常,除了最寻常的改尺寸、换拉链,牛沙路社区里不少邻居的衣物都在她的双手下焕发新生:将一件衣服的下摆拆除,缝到另一件西装的袖子上,过时的衣服「秒变」走秀款;把一条暗红色的刺绣真丝被面改造成复古款的长裙和背心,「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手艺精湛的旧衣改造铺让社区周边不少居民慕名而来。

然而,这家店成为社区里订单「劝退率」最高的店铺。「找我的顾客几乎有一半都会被拒绝。」张振川告诉记者,「考虑旧衣改造的舒适度、实用性和经济性,我一般会先‘劝退’他们,如果顾客坚持,我会提出最经济实惠的改造方案。」在她看来,位于社区边边角角的裁缝铺,最讲究的就是口碑。

「劝退」订单 「旧衣布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张振川是地道的成都人,如今已经55岁。2014年,她从深圳工作回来,开了一家自主设计的服装厂,有十年的服装设计、打版经验,技艺精湛。退休后,她便选择在自己居住的牛沙路社区开了一家社区裁缝铺。

「这两年复古风兴起,很多社区的年轻女孩都会拿着老一辈的服装找我改造,将以前过时的样式改制成流行款,有的是为了留存这件衣服当时的故事,大部分是为了日常穿着和拍照打卡。」最初,张振川接到了不少类似的订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区里的一个女生,带来一件二十多年前的暗花长裙,是她妈妈年轻时穿过的裙子,裙子布料磨损得已经很严重,还有油渍、滑丝。她希望能够在自己身上重现妈妈年轻时的模样。」

经过数天的交流、设计、修改,最终这件暗花长裙被改成时新的吊带长裙,「简单的修改让裙子的效果意外地好,顾客很满意。」但张振川观察到,几乎每天都会从店门口路过的女孩从未穿上这件花了不少工费改造的衣服。

经过询问,张振川才知道,「上世纪的布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比如以前特别流行的‘的确良’,色彩艳丽,但是透气性很差、不吸水,尤其是夏天,一出汗就会黏在皮肤上,穿着体验感极差,所以即便改款,(衣服)也很少被穿上。」

款式修改了,但布料依旧。顾客花几百元的工费和材料费,最后成品却「束之高阁」,无法满足日常的穿着需求,这让张振川感到十分愧疚,「不从事服装相关行业,对布料的透气性、舒适性可能没有那么了解,但作为店主,我应该尽到告知的责任。」

从这之后,每当有社区邻居拿来想要重新改制的衣服,张振川就会耐心劝解,「大部分顾客听到改造后的‘坏处’,都会选择重新买一件。」她笑着说。

打造「阳光角」 成为社区的「解忧裁缝铺」

「我希望让邻居们穿上最实惠和舒适的衣服。」当记者问起为何「有生意也不做」时,张振川这样回答。

有时候,她也很乐意接受旧衣改造,「比如以前的毛料,含毛率高,适宜二次改造;再比如牛仔布料,耐磨时尚,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她在旧衣中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审美需求。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成都要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丰富小缝小补、特色餐饮、家政便民等服务业态,更好满足市民改裤脚、配钥匙、磨菜刀、修水电等家门口的生活需求。

在张振川看来,嵌入社区边边角角的裁缝铺,最讲究的就是口碑。除了为社区居民们提供小修小补的日常服务以外,「物织造」还是社区的「解忧裁缝铺」。

不大的店面还设置了「会客厅」。谈论的话题都是家长里短,张振川能从中感受到来自中老年女性的焦虑,「或许是来自婚姻,或许是来自事业,沉浸在具体的烦心事中是很痛苦的,她们需要一个倾诉窗口去宣泄,我很乐意去聆听、给出合理的建议。」

温情和善意是相互的,它在社区中流动。

「物织造」没有招牌门头,但只要问起裁缝铺,这条老街上的邻里们都指向这个摆满花花草草的平房。「我们早上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上午。」挎着包,烫着短卷发的陈阿姨自来熟般地拉开椅子,坐在正在工作的张振川身旁。

老街对面的文创店、咖啡店店主也经常「过来串串门、撸撸猫」。

由于店铺采光好,为了让来作客的邻居们能在冬季晒到太阳,张振川还买了桌椅摆在店门口。不多久,就有邻居匿名送来花盆、植物,她就将这里打造成「阳光角」,「买完菜的社区嬢嬢,若不着急回家,都可以在这里歇一歇。」

这个嵌入老街区的裁缝铺,丰富了社区肌理,串联起家长里短、邻里温情。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报道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