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

2024-07-07生活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文人之于茶,犹茶之于水。

茶文化反映的诗一般的精神境界,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我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唐宋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的黄金时代。

茶与文人结下一种特殊的亲缘,饮茶、品茶、谈茶成为一种风雅之举,自然也蕴涵人生的旨趣。

诗人们或借茶抒发胸臆,或以茶相互酬答,或独啜孤芳自赏,或茶禅洗涤尘心,总是在一片芳馨中孕育出无数佳作,成为茶文化中的奇葩。

唐代竟陵人陆羽,被世人称为「茶圣」 ,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谈论茶的学术专著【茶经】。

而他的诗写得极好!在他师父智积去世后,他写的一首怀念诗,透露出他的心志,也代表了一大部分茶友无欲无为的心情: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全诗没有出现一个茶字,却使人感到茶的高洁,茶的清雅,茶没一点富贵的气息,而从一丝丝的清香里,编织着陆羽澹泊的人生。

陆羽的这种澹泊的生涯,给一些不屑在官场角逐,无意于市井竞争的士大夫们以极大兴趣,开辟了另一种生活天地。

把茶大量移入诗中,使茶酒在诗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嗜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居易喜欢边品茶边吟诗:「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尤其茶助诗思、诗兴遄飞,令人击节赞叹。他的「或饮一瓯茶,或吟两句诗」的自适心境,同陆羽的澹泊都是异曲同工。

茶就有自适的功能,往往成为闲时的「好友」。「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白居易的心境亦平展夷畅,此时将天地之甘露入肠,清心涤性,臻至物我两忘之境。而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暑茶】诗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收到新茶后,马上煎汤逄煮的「馋劲」活跃纸面,正是对赠茶者最好的感谢。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既赞许李六郎中对自己饮茶的关怀,也表白自己却有鉴赏茶质优劣的本领。读来亲切,却又风趣。中国茶文化所显示的情谊交流,正是通过佳茗和知友作为佳话。

苏轼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他写茶,也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以茶与美人相比。「人间谁敢更争研,半争红窗粉面」,人间似乎没有能比得上如此茶色茶花的,除非佳人那美丽嫩白的面貌。

在中国茶史上,将茶与美人相比,似乎也是从苏轼开始的。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足迹遍及各地,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

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借民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未办报群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是「月兔茶」;「浮石已士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是「焦坑茶」。

而苏轼的【安国寺寻春】诗,「有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调茶烟中」。年老多病,烹茶自慰,茶烟袅袅,大不如「谈笑间,樯掳灰飞烟灭」,却是较为伤感。

苏轼还写过【记梦回文二首】,属于茶诗中的回文诗。「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人浪漫,梦中也在饮茶,既有小团茶,又有美女相伴唱,这样的意境,是诗也是歌,因而在梦里也激起了他的诗兴。千百年来,茶文化的诗词中,像苏轼这样的回文诗也仅此两首。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内容涉及茶的就有近二百首。并且他还谙熟茶的烹饮之道,他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前」。

在【渔家傲.寄仲高】里,缕缕茶烟,还思念着亲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悉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手足情深,远离家乡亲人,往往牵挂。陆游是最重情愫的,「行遍天涯真老矣」,他在外地,东望山阴,不觉感到年老矣。茶,在人们感伤的时候,不失为知己的伴侣。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以一幅墨竹图而家喻户晓,他是一个品茶好手,他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他说:「坐小阁山,烹龙凤茶,烧夹煎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

他的一首「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得到了不知多少文人的共鸣。

颜真卿在【月夜啜茶联句】中有「素瓷传静夜,芳草满庭轩」诗句,描绘了月夜饮茶的幽雅环境。杜牧的【醉后题禅院】诗,有「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这缕缕轻烟,却引起诗人的纷纷思绪,牵挂种种。

刘禹锡的「诗情茶助爽」,司空图的「茶爽添诗句」,薛能的「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戌人」等等,都是诗人的亲自体验,是吟出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