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买书的野心

2024-03-13生活

有意识地开始买书具体不记得啥时候了,大概是大学毕业以后吧。因为大学期间使用的教科书大多都是复印本,而参考书或者喜欢阅读的闲书大都可以在图书馆阅读或者从图书馆借阅,所以是很少买书的。上大学之前也买过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两本,一本是老舍的作品集,被同学借走后丢了,另一本是英文版的【老人与海】,至今没有读完。

工作以后,没有学业和考试的压力,反而更喜欢阅读,尤其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完全按照自己兴趣的阅读。但手边书籍有限,所以开始了买书囤书的不归路。除了一些图书销售网站外,旧书市场和旧书摊也是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在后者,如果去了不买几本书就有如入宝山而空回的遗憾。有人说,藏书为富,所以即便收入微薄也经常买自己喜欢的书。

上大学期间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之一,就是闭门造车加道听途说,编了一个书目,取名【浣梦轩经典录目】,主要是根据相关课程老师推荐的重要参考书目和自己了解的经典著作编目汇总。古人说目录学是读书的门径,治学的钤键。所以大学毕业至今,每年都会对自己编的书目略有增益或删改,并时时翻阅,敝帚自珍。有段时间,豆瓣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经常查阅书籍介绍。

张之洞【书目答问】(范希曾补正、孙文泱增订)、【輶轩语】(司马朝军注解)和梁启超【读书指南】、杨伯峻【经书浅谈】、朱自清【经典常读】、刘咸炘【学略】、严耕望【治史三书】、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等著作,在我修订书目和买书的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野心膨胀的「帮凶」。另外,还应该加上巴蜀书社的【古代文史名著提要】、商务印书馆的【中国古代著名史籍】以及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当然,【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也是不错的目录导读类书籍。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的是单位提供的宿舍,因为地方不大且两三人合住,所以买书还是比较克制的,毕竟多了也没地方搁。然而,在搬了一个较大一点的住所后,就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渐渐地,书成了最多的行李,也成了个人最大的固定资产。买书的野心开始暴露,并且不断膨胀,仅工作前三年就累计囤书上千本,范围涵盖历史、文学、经济、政治、哲学、管理、建筑、数学、医学、艺术、科技等领域。

对于买书的经历,我写了7篇【北漂十年藏书记】的短文予以记录。这期间也买了一些一时半会儿估计是不会阅读的书,先藏着,万一以后会看呢,如章太炎【国故论衡】(庞俊、郭诚永疏证)、【訄书】(徐复详注)和某版的【诗毛氏传疏】(清晰记得系梁启超【读书指南】中推荐),以及【德】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美】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等。

虽然买书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大都为经典著作,阅读的价值很大,但真正收藏的价值并不是很高,所以个别书籍也逐渐开始了流转。毕竟不阅读的书籍如同废纸一样,只是占地方而已,但如果当废纸处理,自然是十分不忍心。所以,有的书五块一本或者十块一本转让给了有缘人,也有几套书大致以购书时的成本价转让,如中华书局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上下)、北京古籍出版社的【日下旧闻考】(全四册)、刘志琴主编的【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三册)等,至今觉得可惜。因为都没有翻阅,而且这几套书似乎还有一点点收藏价值。

都说不经历几次搬家,称不上真正的北漂。尤其是每次搬家的时候,才觉得买书的野心太大,毕竟书首先是用来阅读的,所以书籍流转也很正常,能流转到喜欢或者需要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令人尴尬的是,几乎每次搬家的时候,不知为啥,似乎总有几本书不愿意一起搬走,选择不翼而飞,既然如此就随它去吧。

有人自嘲,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用来形容我也是十分恰当的。看来,看书不可无野心,买书不可有野心,因为除了买书,图书借阅和置换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有道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己感兴趣的,值得收藏的,至少想读两遍的,或者需要时常翻阅和检索的书,还是当然应该买的。

(文中图片系个人书架实拍)

【原创:武阳书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