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要到了,今天聊一聊春节,聊一聊70后童年的春节,那个简单快乐浓厚纯香的节日。
我们时常感慨,生活好了,年味淡了,这的确是事实。我的童年,家境不太好,所以春节是我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因为那几天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打牙祭,可以有零花钱买鞭炮买零食,可以和村子里面的小屁孩漫山遍野逛,天地就是乐园,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说起那个年代的春节,那就从春节前几天开始说吧。
天涯海角,回家过年
1,杀年猪灌香肠炊腊肉。
杀年猪是那个年代春节最盛大的预备曲。那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养猪,养猪所带来的收入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小时候每年春节之前必杀年猪,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杀年猪,那是村子里一年中最热闹非凡的时候。村子里的姚叔是杀猪能手,家家户户排队请他,春节前是他最忙的时候。
在院子里挖一个土灶,支一口巨大的铁锅,烧着滚烫的开水,杀年猪就开始了。
每家每户杀年猪后,都会请乡里乡亲和亲戚一起聚餐,就叫做吃团年饭,你家请罢我家请,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都能吃到美味的佳肴。要知道那个年代,并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可想而知,杀年猪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多么期盼的一件事情。
一头猪的肉,显然一家人消耗不完。通常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把一半的猪肉拿去卖,换成一些经济收入。另外就是灌香肠炊腊肉,有时也放进坛子里做成咸肉。咸菜咸肉在一起,可以放很长一段时间。小时候我们读书,在学校里蒸饭吃,自己从家里带菜去,一周能吃上一些咸菜咸肉,已经相当满足了。
四川香肠腊肉的味道也是顶呱呱的,到现在也是我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杀年猪吃团年饭
2,穿新衣逛乡场。
那个年代,行政机构分为省市县乡村,我们生活在村里,「乡」就是我们眼中的一座小城市,每逢3、6、9,就是乡上赶集的日子,乡亲们从漫山遍野汇聚于此,热闹非凡。
但最热闹的当然就是春节这几天,这几天乡场面目一新,因为每个人都会穿上新衣服。
穿新衣,也是那个年代孩子盼望的事情。我们家的新衣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鞋子也是母亲手工缝制的,现在听起来是不是很遥远?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真的无所不能,尤其是母亲纳的鞋底,放到现在都是工艺品。春节前一两个月,母亲就开始给我们缝制新衣服了,除了我们兄妹4人的,还有爷爷奶奶的。我们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很宠我们,有好吃的总是留下来给我们吃,那是属于我们的童年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乡场就是巨大的游乐场,虽然只有东西南北两条街道交汇。都是青瓦房,但在我们的眼中,就是一座「大都市」。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人穿上新衣,和村子里的人相约一起,赶往乡场。登上山腰,发现漫山遍野都是穿着新衣往乡场去的人,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笑脸,那种放松,那种开心和快乐,会彼此感染着每一个人。
乡场有多热闹?现在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到,也没有机会经历那样的日子。摆摊的,卖艺的,耍猴戏的,卖糖人的,卖鞭炮的,卖小人书的,两条街道密密麻麻的摊点,各式各样,只要你能想到的这儿都有。
我们手里有零花钱,也是一年中难得奢侈一下,买点零食,买点鞭炮,打打气球,买一本自己喜爱的小人书,都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
现在的乡镇已经完全衰落了,人们都涌向了大都市,都市的摩天轮越来越高,但或许这种简单的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乡镇的热闹城里人想象不到
3,扎灯笼写春联贴门神扫新家。
农村的孩子,哪有不会干活的,我们基本什么都干。
春节前有一个伟大的任务,就是哥哥带着我和姐姐负责扫新家,负责扎灯笼,贴春联。
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母亲非常爱干净,家里总是收拾的井井有条,这也给我们兄妹三人一生带来了影响。春节前,准确的说是大年30的一天,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大扫除,因为按照习俗,大年三十大扫除之后要把扫帚藏在床下面,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的。
不仅要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院坝更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包括屋后的一片竹林。说起了一片竹林,又不禁闪现出很多美好的回忆,那大片的竹林,加上屋前的池塘,屋后的青山,是我们童年的三大乐园。
可能是由于遗传的原因,我们兄妹三个字都写得很好。父亲是高中生,在当时已经是比较高的学历了,写得一手好字。哥哥后来考上了中师,不要小看中师,那个年代能考上中师的,如果读高中,基本能考上211,985。
父亲带着我们写春联,哥哥是主力军。到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也能独当一面了。我们不仅写自己家里的春联,也帮村子里乡亲写春联,对父母而言,那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年代,知识真的是非常重要,所有人都看重。
贴门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堂屋的正门,家家户户贴门神。左张飞右关羽,是我们家最喜欢贴的门神。
门神
扎灯笼这绝活,则是爷爷教我们的。
家无竹,穷得哭。在四川盆地的很多山村,青瓦房后面都是成片的竹林,很多乡亲都是竹编的高手,我爷爷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除了编制各种农用品以外,甚至还会用竹子制作玩具手枪等,村子里面的小伙伴都很崇拜他。
挂灯笼
我们小时候都会扎灯笼,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自己扎灯笼,而且水平越来越高。看到挂在房檐下的大灯笼,除了喜庆,还有自豪。
4:放鞭炮,炸烂泥,窜天猴,入云霄。
在现在各地禁放烟花爆竹的背景下,听到这一排词,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是不是很令人回味?
我们那里放鞭炮是有讲究的,大年三十12点放鞭炮迎新,大年初一很早父亲就起床放鞭炮,然后村村落落,家家户户都放鞭炮,宁静的清晨被鞭炮声叫醒,预示着一年都热热闹闹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个习俗,每年大年初一都是父亲起来做饭,一年之中,那是母亲唯一不用上灶台的一次。母亲劳累了一辈子,是家里面最辛苦的人,大年初一让母亲休息一下,是有指向意义的,那是父亲对母亲的感恩。
对于我们村里的小屁孩来说,放鞭炮,另外有一层意思了,那就是快乐。从乡镇上买上一个个鞭炮,或把鞭炮点燃扔进草丛里,或把鞭炮点燃扔进水塘里,或把鞭炮点燃扔进烂泥里,甚至把鞭炮点燃扔进牛粪堆里,鞭炮声响,快乐无边。
童年之乐放鞭炮
窜天猴,是那个年代最具代表的花炮,握在手里点燃引线,嗖的一声,窜天猴直入云霄,啪的一声,村里小屁孩欢蹦乱跳。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咱名为「地钻钻」的花炮,这种火炮在地下旋转乱窜,遇到人就会顺着人的腿往上窜,有一年我就碰到了这样的地钻钻,钻进我的衣服里把我的新衬衣给烧坏了,把我伤心得呜里哇啦哭。
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所有小屁孩都聚集在一起,放鞭炮是最快乐的事情。
5,守岁,发红包,亲情至浓处。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但在那个年代,春晚是大年30的必需品,大年三十看着春晚守岁,也是一年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候。
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有电视,我的印象中,是从广播中听春晚,吃着花生,嗑着瓜子,好像也挺快活。
还有一个快活的重要原因,就是那天晚上父亲会给我们发压岁钱,不多,但对我们而言很宝贵。
后来我们家买了一台红岩牌黑白电视机,那是我们家第一件奢侈品。天线是立在屋顶上的,风一吹,电视画面就会抖动,所以经常需要哥哥爬上屋顶,我就站在门口一边盯着电视,一边给哥哥提供信息,向左向右,不厌其烦调天线的方向。
虽然是黑白电视机,在那些年代,春晚带给我们的快乐,真的是实实在在的。马季姜昆的相声,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陪伴我们度过了很多个除夕之夜。
现在的春晚淡而无味了,是因为我有太多途径去享受娱乐带来的欢乐,而那个年代,春晚是不可替代的。
大年三十这一步,一定丰盛
岁月如歌,年复一年。70后童年的春节,是不可复制的,除了环境不可复制,快乐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70后容易怀旧,是因为70后是跨世纪的一代,上个世纪和这个世纪,真的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充满激情和梦想,有家国情怀也有责任和担当,现在,我们这一代人也渐渐走向退休,看着祖国发展壮大,心有感慨,心有祝福。
祝所有人春节快乐,祝祖国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