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你还在给孩子讲格林童话?千万要慎重选择,里面很多内容少儿不宜

2024-06-03育儿

对于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除了小时候知道的几篇经典(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渔夫和金鱼等)之外,还真从未细细读过里面其它的故事,托儿子的福,为了满足儿子听故事的愿望,我们买了一本格林童话。

刚开始出于对格林童话的信任,我自己看都没看就直接给儿子读了起来,可是读着读着我就读不下去了,因为里面有些情节实在不适宜讲给孩子听,可孩子又在旁边催着,于是赶紧急中生智自己将内容改编改编给儿子讲了一个妈妈版的格林童话。

趁儿子睡着了,我拿起格林童话仔细地研究起来,发现里面有许多内容实在是少儿不宜,妈妈们在给孩子们讲这些内容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千万不能全部照搬地灌输给孩子,否则真地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包含的不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有些内容太残忍,容易培养孩子的暴力倾向

如【没有手的姑娘】,内容是有个恶魔与一个磨坊主做了一笔交易,磨坊主把女儿给他,他给磨坊主大笔财富,女儿不愿意恶魔没办法接近,于是恶魔就让磨坊主砍掉了自己女儿的双手。又如在【莴苣姑娘】中,一对夫妻吃了巫婆的莴苣,只好把女儿给了巫婆,巫婆把长大后的莴苣姑娘囚禁起来,后来一个王子与莴苣姑娘相爱,巫婆为了阻止两人相爱,弄瞎了王子的眼睛。还有下边的【金鹅】中,不是砍伤胳膊就是砍伤腿。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这样的内容你敢给孩子读吗?这是不是在培养孩子的暴力倾向?

二、 故事人物的成功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不宜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格林童话里许多主人公不是靠仙人帮助就是靠天上掉馅饼的运气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如后边讲到的万能博士,本来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夫,胡乱说了几句话后便好运连连;又如灰姑娘,靠着仙女的帮助成了王子的妻子;再如〈金鹅〉里的小傻瓜,居然靠着给了小老头一点吃的就娶上了国王的女儿,而且还继承了国王的王位……我当然知道这是童话故事,也就是说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不能当真,但是到底应该不应该当真得等到我们有了辨别能力之后才能确定,所以在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时,给孩子补充点适当的内容还是应该的。

三、 有些内容没有是非观念,容易教坏孩子

如大家很熟悉的【大拇指】故事。一个农夫和老婆生了一个孩子,只有大拇指那么大,但却很聪明,一天大拇指钻在马耳朵里指挥马,被两个过路的人看见了,过路人就想把大拇指买走赚钱,大拇指爸爸本不同意,说「这是我的孩子,给多少钱也不会给你们。」但大拇指悄悄告诉他爸爸,让爸爸卖了他,他还会回来的,于是他爸爸就把大拇指给卖了。看看大拇指的爸爸,刚开始说话还真像个父亲,可一听到大拇指说不但可以得钱,人也还能回来,马上就将良心掖到腋下,把钱揣进了裤兜。不管那两个人出于什么目的,你不卖孩子不就算了吗?孩子没有非观念,出了那样的主意,那当父亲的也没有吗?这样做岂不是在鼓励孩子骗人吗?但故事显然是在夸大拇指的机智,但这也能算是机智吗?这种机智你敢教给孩子吗?

再如【万能博士】,说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在医生的指点下自己挂牌当了「万能博士」,一次有个贵族老爷丢了钱,请万能博士到家帮忙找出小偷,万能博士随便说了几句话就让做贼心虚的小偷误以为自己被发现了,小偷怕事情败露,许诺万能博士只要不告诉老爷就可以得到一大笔钱,结果万能博士最后分别从老爷与小偷那里各收了一大笔酬金,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看清楚这个万能博士是什么人了吧?一个黑白两头吃的贪心之徒!但格林童话中讲述这个故事的态度却明显偏向于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万能博士,如果照读,则可能误导孩子,让孩子认为小偷的钱或坏人的钱就是可以拿的,这种教育对小孩子思想的形成是非常危险的。

四、有些故事中报复心理太强,不适宜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在【格林童话】中,因为一点小事就极为狠毒地报复别人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且很多报复手段都让人不寒而栗。比如在故事【金鹅】中,有个男人养了三个儿子,最小的叫小傻瓜,大儿子去森林砍柴,碰到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向他讨东西吃,他不给,结果砍柴的时候就砍伤了自己的胳膊;二儿子也不给,就砍伤了自己的腿;三儿子给了,最后就娶了公主,还当了国王。

同样的还有【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小姑娘把吃的分给了三个小矮人,三个小矮人就祝她长得越来越美丽,说话就吐金子,还让国王娶她做王后;小姑娘继母的女儿没分给他们吃,他们就让小女孩长得越来越丑,说话吐癞蛤蟆,还无法善终。

这两个故事应该主要是在讲好人有好报,但听起来总有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气势在里边,只是因为人家不给他吃人家的东西,故事里的小老头和三个小矮人就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报复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充其量只能说不善良,但小老头和三个小矮人与这几个小孩子相比起来就可以用「恶毒」两个字来形容了,但故事并未对小老头和小矮人进行批判,因为给了他们东西吃的人以后还要靠这些恶毒的人走向幸福呢。如果毫不选择地把这些内容讲给孩子听,除了能把孩子吓得以后无论见了谁都要把手中的东西拱手相让外,就是让孩子学会了如果别人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可以不择手段地报复他们,即使孩子想要的东西的所有权本来就是属于别人的。

再如【吹笛手】,意思是讲以前有一座城市里有许多老鼠,人们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能把老鼠赶走。后来来了一个吹笛手,人们向吹笛手承诺,如果他能把老鼠消灭掉就付给他1000个金币。后来吹笛手吹起笛子把老鼠引到河里淹死了,人们却不讲信用,拒绝付钱。于是吹笛手又吹起笛子将全城所有的小孩子都引到一个山洞里,之后将洞口关闭。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是「很多年过去了,小孩子一个也没有回来。」城里的人们肯定是错误的,对此我不想多费口舌,我只是想问一问大家,如果你是那个吹笛手的话,你会不会效仿吹笛手的做法?

最后看看【山雀和熊】的故事,就因为熊说了句小山雀是私生子,山雀的父母就发动了一场鸟兽之战,用兄弟姐妹的血肉之躯换得了战争的胜利,最终以逼熊认错了事,熊信口雌黄固然是不道德的,山雀父母的做法难道就值得肯定吗?在我的眼里,他们只不过是一群鸡肠狗肚之徒而已,如果不加评论地给孩子讲这些故事,岂不是在培养孩子牙眦必报的狭隘心理?

格林童话能够流传到今天,确实有许多值得人称道的地方,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经典之中也难免会包含些许糟粕。看到【猫和老鼠合伙】的时候(讲的是猫突然要和老鼠合伙,共同弄了一罐油说是备过冬之用,结果猫却偷偷自己把油都吃完了。老鼠意见还没提完,猫就很不讲理地把它也给吃了),文章是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收了尾。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格林兄弟可能就是想把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以童话的方式展现给我们,他们并未想对这个世界做更多的评判,但实际上在他们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他们还是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情色彩。优秀的前人也不一定都是完人,所以无论如何,在我们给孩子讲这些故事的时候还是应当慎之又慎,给孩子过滤掉那些不适宜他们的东西,让孩子在接受经典的同时能培养一颗健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