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健康直通车」千里奔赴 13名西藏听障儿童重获新「声」

2023-12-14育儿

新快报讯 「嘟、嘟、嘟……」伴随着人工耳蜗的开机声,15岁的藏族少年仁青双眼放光,「听到了,听到了!」他紧紧握住父亲的手,指尖微微颤抖。13日上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为5名远道而来的藏族失聪孩子进行人工耳蜗开机测试,「小病号」们在期待中相继闻声,不禁激动落泪。据了解,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卫健委等单位主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健康直通车」于今年9月第三次开进西藏林芝市,已帮助13名西藏听障儿童重获新「声」。记者了解到,后期,省二医专家还将跟进孩子们的语言康复训练,呵护他们迈入有声世界。

仁青(右2)在家人与医护人员陪伴下开机测试。潘芝珍/摄

开机测试,成功!

随「健康直通车」数度走入林芝市的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邓泽义告诉记者,省二医专家及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在林芝地区开展了各类义诊和扶弱助医活动,「当时前来做听力筛查的有10多个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助听器无法为他们‘恢复’听力,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仁青就是在林芝做过听力筛查的其中一个孩子。他父亲告诉记者,儿子在8岁那年因摔伤导致耳聋,虽然佩戴了助听器,但效果不理想,需要重复多次才能明白别人的意思。「能获得来广东治疗的机会,我们非常幸运,谢谢医疗团队!」他的汉语并不流利,但仍通过志愿者翻译再三表达感恩之情。开机测试中,这个黝黑的藏族汉子一直站在儿子身后,父子俩都瞪大眼睛紧盯屏幕上的声波波纹。「听到了,听到了!」几次调试后,仁青激动地告诉身边的医护人员,「失聪」七年虽有助听器陪伴,但从未听到过如此清晰、美妙的声音。

坐在仁青对面的大眼睛女孩第二个坐上测试位,随着声波的传递,她突然泪水婆娑,并通过手势告诉大家,第一次听到声音,喜极而泣。「每一次开机测试都是同样的场景,看着孩子们又哭又笑,我也很感动。」在旁观察测试效果的邓泽义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不觉红了眼眶,「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听障儿童,让他们听到声音。」

记者在现场看到,5名开机测试的接连感知到「声音」,这也标志着本次耳蜗救助获得圆满成功。

守护陪伴,继续!

林芝市条件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医疗资源亦有短缺。但有「健康直通车」的真情连接,广东各大医院纷纷派出专家团队千里奔赴,守护当地群众身体健康。

邓泽义(右1)与医护人员为仁青(右2)做测试前准备。潘芝珍摄

「就当地听障儿童的总体情况来说,病因无非基因缺陷、内耳结构异常和后天极重度听障三大类,这些都需要及时诊疗早日植入人工耳蜗。」他说,此次接受手术的孩子年龄介于11-15岁,这意味着术后的语言康复训练会面临极大挑战,「年龄越小,语言训练难度越小。」邓泽义举例说,像仁青这样一直未失语言功能的孩子,术后因耳蜗植入会迅速提高听、说质量,而有些从未闻声的孩子,则需要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才能「学会」表达。

后期,专家团队还将定期回访、探望完成人工耳蜗植入的孩子,并联动当地残联、康复机构共同守护他们在获新「声」之后,亦尽早能「说」,回归正常生活。

测试结束后,仁青与爸爸将洁白的哈达献给邓泽义团队,「我好怕永远听不到,医生救了我的耳朵,谢谢广东的叔叔阿姨!」腼腆的仁青面对镜头真诚表白,「我以后能听得更清、说得更好!」

据邓泽义介绍,截至目前,省二医已为林芝市的13名患儿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部分人工耳蜗术后的小朋友已正常入学,而省二医的「健康直通车」人工耳蜗救助活动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听障孩子告别无声世界,并通过言语康复训练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我们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过上正常的校园生活。」邓泽义笑着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讯员 周颖怡

摄影:新快报讯记者 潘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