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人到中年才知道,人生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拒绝

2024-04-14育儿

(全网维权,请勿抄袭!)

女儿刚读小班时,有个妈妈邀我进一个小群。

她解释说群里就是同班的几个妈妈,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我不仅没拒绝,反而感激别人看得起我,带我一起进步。

进群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大家聊的基本就是房子、老公和金钱,还经常约着一起玩乐。

感觉就一个字,炫。

我反感这种交友方式,因而在群里常缄默无言;聚会能找借口就不去。有时实在碍于情面,也只好违心地参加一下。

我以为这样就可相安无事,直到几个月后,有个妈妈怂恿群里其他妈妈们孤立我。理由是我和她们不同圈。

原来,我一直被人当成小丑来对待。但转念一想,这不是我自找的吗?

中年以后,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拒绝。

不懂拒绝的人,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生活中,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我有个亲戚,经常晚上出去喝酒。

其实,他也不喜欢喝酒,喝多了胃难受,但他在老家县城工作,同学朋友一大堆,别人邀请了,他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一一答应。

时间一长,妻子满腹恼骚,有一次两人因为喝酒的事闹到法院准备离婚。他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糟糕,30岁出头啤酒肚大得像孕晚期,有一次半夜酒驾,差点撞到树桩上。

其实,生活中很多麻烦,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定力。

因为没有定力,自我原则性弱,别人稍微说情一下,就分不清主次,人云亦云,被人利用了也不自知。到头来,所有的烦恼与后果只能自己承受。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一句名言: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如果在乎他人的期待和眼光,时时寻求他人的认可,你的生活必然会一团糟。

拒绝烦恼,先从拒绝开始。

学会拒绝,净化朋友圈,毕竟,朋友不在多,在于知心与相互欣赏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话:

成长的标准就是,拒绝别人以后,没有任何的愧疚感。

小时候,我们会三五结群,玩耍打闹,把大家捆在一起的不是什么共同爱好,而是天真地以为,加入他们就是身份的象征,多了一层安全感。

长大后,经历一些世事才知道,身份是自己给的,安全感是自己建的,靠拢别人,换来的只有卑微。

真正的朋友圈,崇尚相互欣赏。否则,再多的朋友,就是消费自我。

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仕途得意时,加入了很多圈子,结交了大批官员。他以为,这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因此洋洋得意。

后来,他被贬地方。临行前,只有久卧病床的王质前来送行。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曾经的酒桌情谊,原来都是一场虚假做秀。真正的朋友,一定是相互欣赏,相互扶持。

我们没有那么幸运,随时碰到能欣赏自己的人。所以,懂拒绝,并不带任何愧疚,才能减少麻烦,保持自我的独立。

我们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一生,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独处中度过。

过多的社交,得到的不是认同,而是自我怀疑。

学会拒绝后,我的圈子少了,人却变得充实了

回到我被孤立的那次经历。

听闻那个妈妈准备孤立我后,我便退了小群。既然不受待见,那就干脆独自前行。

后来,即使有几个友好点的妈妈平时邀我一起聚聚,我理由都懒得找,直接拒绝了。

女儿幼儿园毕业后,便和她们断了联系。

人到中年,深知时间宝贵,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我甚至拒绝了很多无谓的同学交往,专注自我提升与生活品质上。

如今,我的朋友很少,两三个,但她们都是挚交好友,懂相互欣赏,闲暇时约在一起遛娃聊天,朋友圈少了,生活满是阳光。

生活中如此,工作上也一样,学会拒绝,才能凝聚力量专注自我。

人这一辈子,谁也不能为你保证富贵,更不能为你祈佑健康,那就让自己怀踹着对生活的热情,即使踽踽独行,依然不负人生,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