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孩子是疑似自闭症,家长到底应该怎么看?

2024-08-09育儿

家长的焦虑与疑惑

「疑似自闭症?那孩子肯定就是自闭症了?」

「孩子会不会误诊呢?」

拿着「疑似」的诊断,很多家长们会心生疑虑,左右为难。而这种疑虑一旦产生,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家长的心态失衡,可能会让他们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比如盲目寻求不科学的治疗方法,或者过度担忧而影响了与孩子的正常互动。

为什么会给出「疑似自闭症」的结果?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果孩子的症状不是特别典型,或者只在某些方面符合自闭症的特征,但并未达到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或者存在与自闭症表现完全相反的症状,这时医生可能会给出「疑似自闭症」的诊断。这一诊断意味着孩子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特征,但尚未满足自闭症的全部诊断标准。

自闭症诊断的流程和依据

对于疑似自闭症的诊断,医生通常持谨慎态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儿童发育的不确定性:儿童的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在某些发育里程碑上可能会表现出暂时的延迟。很多「疑似」自闭症,主要是因为「不满三岁,不做明确诊断」。至于孩子的异常表现,他只能根据当下所看、所听做出阶段性判断。

2、诊断的慎重性:确诊自闭症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特别是在初期,家长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会进行多次观察和评估,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不会贸然下结论的。

3、疑似≠误诊:有些爱钻牛角尖的家长,会反过来想,疑似自闭症是不是误诊呢?并不是,医生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判断,是经过充分的,长远的考虑的。医生也希望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及早期的干预,有更多充分的证据判断孩子不属于自闭症。

诊断依据主要包括:

行为观察:观察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

家长访谈:了解孩子的发育历史和家庭环境。

标准化评估工具:使用如ADOS(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和ADI-R(自闭症诊断访谈-修订版)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

如何看待「疑似自闭症」的结果?

作为一个经常带「闭娃」干预的机构老师,实际上我是比较乐观的。我们从2个角度去看待「疑似」这个结果。

1、孩子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所有自闭症特征,在2大核心症状中,他只符合3项,或者4项。这样的孩子程度不会很重。

2、有一些项目测试,孩子是达标的,说明他们的基础能力比较好,可以作为干预介入的机会窗口。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早期2岁多是疑似闭娃,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再次评估时,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特征逐渐消退。随后转为发育迟缓或者其他类型。

阳光语言矫正中心官网-国内集语音病理学,语言认知学研究,和语言障碍矫正实践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语言障碍矫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