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育儿新思路:从"控制"到"引导"的蜕变

2024-08-14育儿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说娱乐的罗莉妍

编辑 |说娱乐的罗莉妍

当"玩手机"成为家庭战争

李芳站在儿子小明的房门外,手悬在半空中,犹豫着是否要敲门。

房间里传来游戏的声音,她知道小明又在玩手机了。

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每次都以争吵告终。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小明,你又在玩手机?不是说好只能玩15分钟吗?"李芳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

小明头也不抬,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嘟囔着:"马上就好,再玩一会儿。"

李芳感到一阵无力,这样的对话她已经重复了无数遍。

她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你每次都说再玩一会儿,结果呢?作业写了吗?明天还有考试,你就一点都不着急?"

小明终于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不满:"我知道了,你不用每次都这样。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能管好自己。"

李芳听到这话,心里更加着急:"你能管好自己?那你现在在干什么?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你看看你的成绩,都快垫底了!"

小明猛地站起来,把手机往桌上一扔:"那你想怎样?我就是爱玩手机,你管得着吗?"

说完,他冲出了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李芳站在原地,感到既愤怒又无助。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手机,竟然能让她和儿子的关系变得如此紧张。

当"否定"成为习惯,爱也会变成伤害

这样的场景在现代家庭中并不罕见。

父母们总是习惯性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希望通过批评和否定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他们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指出来,孩子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家张教授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说道:"很多父母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批评和指责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但实际上,这种'否定式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每天都对你说'你工作效率太低'、'你这里做得不对'、'你怎么总是犯这种错误',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变得更有动力,还是会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

听众们陷入了沉思。

确实,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孩子也不例外。

手机:魔鬼还是天使?

在指责孩子沉迷手机之前,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手机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王教授指出:"手机对孩子的吸引,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家长的想象。

它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工具,更是孩子探索世界、社交互动的重要渠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手机上,孩子们可以找到认同感、成就感,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自主权。

当我们简单地将手机定义为'有害物'时,其实忽视了它背后所代表的深层需求。"

一位13岁的中学生小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喜欢玩手机游戏,因为在游戏里我可以成为英雄,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在学校里,我总是被人忽视,但在游戏里,我是团队的核心。"

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手机不仅仅是一个设备,它承载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社交愿望。

从"神"到"人":重新定义家长角色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时,往往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

他们期望通过一句话、一个命令就能让孩子立即改变行为。

这种期望不仅不切实际,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李老师在她的新书【与孩子同行】中写道:"我们要用人性来理解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孩子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

我们不能期望他们像神一样完美无缺。"

她建议家长们转变角色,从高高在上的"管教者"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孩子的呼救信号。"

以身作则:当家长也爱上了手机

在批评孩子沉迷手机之前,家长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在一项针对家庭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有超过60%的家长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30%的家长承认,他们经常在陪伴孩子时使用手机。

家庭教育专家赵老师指出:"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他建议家长们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

"试着制定一个家庭手机使用公约,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

这不仅能帮助控制手机使用时间,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从"玩"到"学":重新定义手机的价值

既然无法完全杜绝孩子使用手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呢?

IT工程师张先生分享了他的经验:"我发现儿子对编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编程学习的APP。

现在,他不仅学会了基础的编程知识,还经常和我分享他的新发现。

手机反而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育专家王教授表示:"手机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使用一些有益的APP,比如学习外语、练习乐器、学习编程等。

这样,手机就从单纯的娱乐工具变成了学习的助手。"

"肯定式教养":用爱浇灌成长的花朵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心理学家张教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肯定式教养"。

"所谓'肯定式教养',就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

张教授解释道,"当我们经常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他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说,如果你发现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去看书,即使只看了10分钟,也要及时给予肯定。

你可以说:'我注意到你主动放下手机去看书了,这真是个好习惯!'这样的肯定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被看到了,他会更有动力去继续这种好的行为。"

携手同行:共创健康数字生活

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制定家庭数字使用公约:全家人一起讨论,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包括使用时间、场合等。

记住,规则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家长。

创造替代活动:安排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做饭、外出郊游、玩桌游等,让孩子体验到不用手机也能很快乐。

利用技术监管:使用一些家长监控APP,合理设置使用时限,但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开放沟通:经常与孩子交流他们在网上看到的内容,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引导。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也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为孩子树立榜样。

寻找平衡:允许孩子适度使用手机,但要引导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学习、运动和娱乐。

结语: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与之对抗,不如学会与之和谐共处。

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不是简单地禁止或批评,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个工具。

让我们放下成见,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需求,用智慧去引导他们的行为。

相信只要我们以爱心和耐心陪伴左右,终会看到孩子在数字世界中茁壮成长的美好画面。

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培养他们成为能够自我管理、有责任心的人。

当我们从"控制"转向"引导",不仅能解决手机使用的问题,更能建立起更加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

这条路或许漫长而曲折,但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必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健康、快乐的数字生活环境。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描绘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