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不打不成器?澳洲父母更喜欢「棍棒教育」,德国和西班牙禁止体罚

2024-05-29育儿

近期,由卡罗琳娜·冈萨雷斯博士领导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揭示了现代育儿观念动态中的一个惊人差异,将澳大利亚置于高收入国家中对体罚儿童接受度的异常位置。

据澳媒5月29日称,该研究考察了比利时、加拿大、德国、中国香港、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父母的管教常态,发现与国际上日益倾向于禁止体罚的趋势相反,澳大利亚父母对此做法持更为宽容的态度。这一发现提出了关于文化价值观、个人自主权及育儿实践演进讨论的问题。

调查涵盖了超过6700名育有2至12岁儿童的父母,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现象:62.5%的澳大利亚成年人在18岁前经历过至少三次体罚。

更有甚者,超过半数(53.7%)的澳大利亚父母承认至少使用过一次体罚。这些数据凸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挑战了普遍认为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进步国家,在儿童福利标准上与全球趋势全面一致的观点。

冈萨雷斯博士部分地将这种异常归因于澳大利亚个体主义的社会结构,其中管理儿童行为的责任主要落在父母身上,而社区参与或公开讨论则相对有限。

她指出,「可能存在着强调父母在控制孩子行为方面自主性的潜在倾向,这无意中抑制了将体罚视为社会问题而非私人事务的公开对话。」

跨国家分析显示了法律上的二分法:德国和西班牙已明确立场,完全禁止体罚,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国家则滞后,仅有部分禁令或根本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存在法律禁令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普遍的行为变化。冈萨雷斯博士观察到,尽管生活在全面禁令之下,德国和西班牙的父母与没有此类禁令国家的父母相比,并未普遍表现出对体罚接受度或使用率的显著降低。

这一细微观察突显了问题的复杂性,表明仅靠立法措施不足以实现持久变革。冈萨雷斯博士倡导一个多方面的办法,超越立法。

她强调教育父母了解体罚的有害影响的重要性,而不是诉诸评判。她的研究呼应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体罚不仅不能促进积极的行为结果,也不利于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行动的号召是明确的:营造无暴力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冈萨雷斯博士设想了一个综合策略,包括广泛的公众意识运动、旨在打破世代和文化体罚循环的倡议,以及为父母提供强大的支持系统。通过解决根本原因并为父母提供积极的替代管教技巧,澳大利亚可以踏上一个转型之旅,成为在培育尊重、同理心和无暴力童年的领导者。

这项发表在权威的【澳大利亚社会问题杂志】上的研究,是一个呼吁全国自我反省的号角,同时也是一份变革行动的路线图。它邀请澳大利亚人批判性地审视他们的育儿实践,鼓励他们采纳与国家对人权和儿童福祉更广泛承诺相一致的、基于证据的进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