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往后余生
有时候,我们大人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那里就好像是心中过不去的那道坎儿。
就说没开学之前,儿子至少问了我3次,他说:「开学后,妈去送我不?」每当这时,我总是回应他一个字:送!
我以为这回答得够直接了当了吧?谁知,他就给人一种感觉,仿佛听不懂我说的话似的。
下次,凑到跟前,还会重复以前同样的问题:妈到底开学送不送我?这样的话问得多了,我就不免心生疑惑。
这时,我就会反问他:为啥已经跟你说过好几次了,还老是这样问?儿子的回答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也就是说,我们大人觉得已经确定的事情,给他的感觉有些敷衍,不是认真的,他才会这么反复的问。
一直以来,我的心中就有个观念,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想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包括大女儿读高中那会儿,就比如每次开学这件事情,我们大人把她带得所有东西都搬到车上,就完事了。
剩下的去学校的事情,把行李从学校门口搬到宿舍,我们也嘱咐她了,那就跟别的同学商量好,互相帮忙一起搬。
那时,我认知里的孩子独立就应当是这个样子。因为,年少的我读书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才会让我的孩子也这么做。
可是,这种做法好像只针对的是大女儿,等到小女儿和儿子的时候,也许我们大人的时间多了起来,日子过得不像先前紧巴了,就一改先前的做事风格了。
比如小女儿上高中开学,要么拼车打滴送她去学校,要么坐班车去,放假的时候接她也是如此。
儿子就更不用说了,总共才上了一年的高中,不是我送,就是他爸接,反正没有让他独自去的时候。
那他为什么还这么的不相信我说的话呢?归根结底,还要源于小时候没有给足他十足的安全感。
比如夏天的午休,这个事情我提起来就有些心烦。有过这种带孩子经历的人都懂,就是大人总想趁孩子睡着了的工夫做些事情。
然而,我们大人越想这样,孩子也不知是怎么了,他就越睡不着,好像故意跟大人唱反调似的。
不瞒大家说,我家的大女儿,还有儿子从小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在他们中午的体息时间不让大人离开,必须在旁边守护着似的。
我家的三个孩子里,只有小女儿是那种午休能睡2-3个小时。这个时间段,我可以做做家务,洗洗衣服什么的,可以干一些事情。
现在,我才逐渐地回想起来,说真的,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比如,在老家的环境里,我的任务主要就是带孩子,那肩头的责任还是比较轻的。
毕竟,再怎么不济,觉得还有人可以依赖。比如,着急的时候可以找娘家人帮忙。
然而,等到带孩子们来山里后,家庭里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亲自去面对。
这其中包括除了孩子们的事情,还要兼顾和老公一块干活赚钱养家。那么,大人做的事情多了,而自身精力是有限的,就有些手忙脚乱。
这时候,其实大人的心也是定不下来的,像中午不可能孩子睡觉的时候,也跟他一起睡觉。
那时候,感觉到家里的活儿太多了,即便我想和孩子一起睡,脑海里也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老公在窗外打手势比划着,让我赶紧出去做事情。
还是那句话,我的心有些定不下来。然而,现在才觉悟到,当大人的心是躁动不安时,孩子虽小也是能够感应到的。
也就是说,我们大人的这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影响到他的一生。
就说儿子已经是高中生了,还依然是如此,对我的言论极其的不信任,要反复地确认才可以让自己安心。
大家想想看,也就是说,这种内心躁动不安的情绪,一直是陪伴他着成长起来的,直到现在。
所以说,那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为什么每当他看到别的同学在用功,而他又不想学习时,就会被别人带节奏被动的去学习。
这时的他的内心是极其煎熬和痛苦的,因为,他觉得假如不学习就会被别人超越,自己的学习也会退步。
这不,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总共读了一个礼拜的书,而他已经跟我至少通过5次电话了。
而电话的内容还是总重复以前同样的内容,每当看到别的同学用功,他就会莫名的紧张。
然后,被动的极其不情愿地再去效仿他们那样去学习。就在几天前,我是这样对儿子说的。
我说:每次你看到别人都在用功,就心情紧张。然而,每次他们都还不是没考过你嘛!
他说,这倒也是事实!看到我说的话得到了儿子的认可。那么,下次他再讲同样的话时,我还把这句话重复一遍。
也就是说,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最起码是我们大人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让他坚信自己是很行的,非常棒的!
同时,与儿子交流时,把他从这个牛角尖里引出来也很重要。其实,每次他望向别人时,其实,他学习已经很累了,想休息下的。
这时,我就告诉他,不管别人怎样,应当把注意力转回到自身上来,想休息就休息,想干嘛就干嘛。
因为,有好多孩子跟他一样,早就想休息了,只是看到别的同学都在用功,只好盲从罢了。
然而,人看上去是坐在那里的,至于心在何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假如每个孩子的心都用在课本上,那势必都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现在,我对孩子们面对学习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对他们老是强调,身体第一,学习第二。
至于情绪方面,开心第一,学习是捎带顺便的事情,这个方向一定要搞对了。
前天,儿子打电话又对我说,他已经买好了两本练习册,想主动地多做些课外习题。
看来,他的注意力是收回来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样才能聚气聚集更多的能量用于学习。
以前,我就不懂得这些,只会一味而又单调的对孩子们重复那句「好好学习」的话。
至于怎样好好学习,觉得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然而,胸中有丘壑,胸有成竹的家长,他们是会把自己的子女引向一个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方向的。
假如,我没有做自媒体5年的经历,没有2年学习道家思想的心路历程,又怎么能够知道这些呢?
所以,现在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明心见性,看清一切事物的本质的。
一旦上了读书这条道,可能前期是有些艰难和困苦的,但这条路越往前走,越觉得前方是一片坦途,越走越顺的感觉。
尤其家长们,哪怕自己只是读了那么一点点,但受益的是整个家庭。不得不说,这么做还是相当值得的。
每个人只有接触了新鲜的事物,才能改变头脑中的固有认知,就像给我们的身体内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
那么,身体内那些陈旧的,破败不堪的认知就可以新换旧,取而代之了。
毕竟,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唯有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内在,才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
而年轻的一代想要脱颖而出,自然也离不开家庭父母的托举。我们做父母的认知只有达到一个高度了,才会把自己的孩子托举得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认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认知也是决定一个人心量大小的至关重要的法宝。
只有人的认知到了,能量也就有了,想做什么事,那是一念即达,快到连我们自己都有些不相信,就这么不可思议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