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逍遥散加减方效果如何?

2023-12-13养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

IBS被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 罗马IV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根据这一标准,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是排便有关的周期性腹痛或与排便频率或形式的变化,排除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器质性疾病。

此外,IBS的症状必须是慢性的,在前3个月平均每周至少发生一次, 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而腹胀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由于调查人群、诊断标准、调查方法的不同

全球范围内基于人群的IBS的发病率也不尽相同,有研究显示,IBS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1.2%,其中以女性更为常见。 一项北美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美国、加拿大,IBS症状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5到2倍,估计患病率为14-24%。

我国尚缺乏大范围的IBS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我国IBS发病率略低于全球,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IBS还具有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好发于学生、教师、军人、医生等人群。

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它是多因素、多系统、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现有研究结果, 大体可将IBS的发病机制概括为在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等高危因素出现的前提下,以胃肠道炎症、食物不耐受、慢性应激、外科手术等致病因素为导火索。

出现的胃肠动力改变、内脏高敏感性、肠道通透性增加、免疫激活、肠道微生态改变等机制的改变。 其中,社会心理、慢性应激等精神心理因素是IB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神经胃肠病学的建立,脑肠轴作为IBS的病理基础,贯穿于其发病机制的始终,印证了精神心理因素对IBS的影响。 祖国医学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病名,因其临床症状符合古代医家对「泄泻」、「腹痛」等病证的描述,故可将其归纳入「泄泻」、「腹痛」等的范畴。

历代医家对于「泄泻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所差异, 但均肯定了「七情内伤」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关于情志致病学说的相关论述,可追溯至【内经】时代

其后形成了情志的概念及对情志致病理论的最初认识,历代多位医家认为七情内伤与泄泻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对IBS影响的观点不谋而合。 关于IBS中医病机,肝郁脾虚证很好的体现了情志因素在IBS中的致病机理。

更有学者认为IBS「情志失调-肝郁-脾虚-肝郁乘脾」的中医病机与现代医学普遍认同的。 ‘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相吻合。

因此,本研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尝试运用疏肝健脾止泻的经典方逍遥散结合中医情志千预疗法进行治疗 ,旨在从中医「整体观」和情志致病的角度出发,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探索一个身心同治的综合治疗方案。

【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提及'飧泄」、'鹜溏」等病名, 如【素问■阴阳气象大论】记载了湿盛则濡泻」,【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素问 举痛论】亦记载: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东垣医集 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有云: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以上描述均与该病大便溏薄的主要表现相吻合。

IBS-D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但病因不外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饮食不节、久病迁延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脾胃的功能。

脾胃居于中土,为脏腑之枢纽,担任起承转合之职,故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 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脾之运化,胃之和降,肝胆之疏泄以及大肠、小肠等脏腑共同协作的结果。 若多种病因的影响之下,一旦脏腑生理功能受损,就会导致本病的产生。

风、寒、湿三邪,由于其生理特性,侵袭人体时中焦脾胃功能极易受到影响。 风邪极易走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春伤于风,夏生飨泄。」

寒性收引,外感寒邪,可引起腹部疼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故后泄腹痛矣。」湿为阴邪,而脾喜燥恶湿,困遏脾阳则脾失于运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沈氏尊生书】言:「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小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

8情志因素与泄泻的产生密切相关。 【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而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情志不遂时,人体气机紊乱,进而脏腑阴阳、气血失于和调,心、肝、脾三脏首当其冲, 心神散乱必损及脾,肝失疏泄则脾气被肝气所乘,土虚木贼,通降失调、传导失常,最终发为此病。

中焦脾胃作为受承、运化饮食物的场所,若饮食不节,将直接影响到脾胃功能。 长期进食生冷,脾阳渐损,进而导致寒凝、气滞,最终发为腹痛、腹胀,若脾胃受损,功能失常

可致小肠失于分清化浊,大肠传导失司,最终糟粕混杂而下,泄泻乃作。 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阻滞,停滞不化,亦可发为腹胀、腹痛、泄泻。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脾胃之气虚弱,则失于健运,易于助湿生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发为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曰:「脾主运化,充营全身,至上可润肺气,下达可助肾阳,精气归五脏而化生气血」。湿属阴邪,阴盛则损阳,脾阳被困,致使泄泻进一步发展。

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 肝脾两脏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依存,病理上互相影响。肝脏属木,脾脏属土,生理上存在相克关系。

相互制约而维持着平衡,若平衡被打破可出现木旺乘土,致脾胃虚损出现泄泻,肝气横逆则腹痛。 脾肾二脏生理上互相资生,互相促进,肾为水火之脏,一方面肾主脏腑之气化,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可以资生脾阳

脾健水液运行畅通则湿自消;另一方面肾主水,司全身水液代谢之功能, 协助脾脏的运化和输布水液于周身,脾的阳气与肾阳的密切相联,肾阳亦需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得以充养。

脾虚则肾充养,命门火衰,同时,火不暖土, 亦会导致脾失健运,中阳亏虚.故泄泻迁延日久者,肾阳亏虚为其转归。

关于「泄泻」的治疗,古代医家的思路多为治标和治本两种,治标者着重强调「止泻」二字,【景岳全书】中记载通过「利小便实大便」而分消水湿。 【赤水玄珠 泄泻】篇亦有记载:「......泄泻多是湿,治湿泻之法,宜燥脾利水,胃答汤、五菩散之类。

【医宗必读】则将前人止泻治法做出归纳, 创造性地提出了「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淫」的治泻九法,被后人沿用至今。

治本者从病因病机入手,张景岳认为泄泻多与肝脾二脏相关,故【景岳全书】有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 此肝脾二脏之病地,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使然'亦有医家认为泄泻与心关系密切,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可以影响小肠的传化功能.从而导致其泄泻的发生, 正如【医宗金鉴】提到:心脾之热下移小肠胃府.则运化之职失矣.故下注泄泻也。」

本研究选用方剂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逍遥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为治疗妇女血虚劳倦之证。 关于其立方来源,始于仲景四逆散及当归芍药散,小柴胡汤、柴胡汤等柴胡方;然无论何种说法,皆肯定了其平调气血,宣达机枢之功效。

木郁以大之,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薄荷辛凉宣通为其助;茯苓、白术、甘草健运中焦之脾土; 当归、白芍二药,养阴以资肝用,补血以助脾运;生姜煨后温而不散,助全方收功。

由于逍遥散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的特性,其临床运用广泛,后世医家多有化裁以为己用。 若配伍牡丹皮、桅子而成丹梔逍遥散,在原方基础上增加养血清热之效。

若配伍合欢皮、茯神、郁金、柏子仁等品此为解郁合欢汤,有解郁宁心之长;若配伍茵陈、黑山栀等品,如【傅青主女科】中所载加减逍遥散可奏清热利湿止带之功; 若伍以香附、防风、牛蒡、连翘等药以祛风消肿,养血清火,此乃柴胡清肝汤,为外科治疗疮疡肿毒之方。

柴胡、白芍为逍遥散组方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味药。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属气分之要药,【 神农本草经】云:「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肝亦统摄一身之疏泄,故柴胡可疏利气机,引脾胃之清气上行输布;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

【神农本草经】云:「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 白芍入血分,养血和营,使睥化生有源,并可柔肝缓急止痛。

脾居中焦,亦为水液转输之枢纽,二者一静一动,一气一血,补散兼施,养血活血,以畅肝扶脾,可使气机周流通畅,脾胃升降有序枢机运转、三焦通达,脾胃气郁得开, 脾胃化生之津液得以上行布达,糟粕得以下行,不予补益而补尽在其中。

因此,柴胡、白芍相配,共奏理气健脾,和血利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柴胡、白苟二药 所含活性成分具有抗抑郁、调节免疫、改善神经可塑性、调节HPA轴等多种药理作用

尤其对缓解伴有精神症状的躯体疾病颇有疗效。本研究旨在针对IBS作为心身疾病的中医疗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实验组在中医症候、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联合情志干预治疗对IBS远期预后亦有良好影响。

。情志因素是IBS重要病因,以怒、思为主的五志过及,导致肝脾二脏功能异常, 逐渐发为肝郁脾虚证。因此,本研究釆用以逍遥散为基础方的中药方剂治疗,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止泻的功效;此外,尝试运用中医情志学说对IBS患者进行情志干预治疗,通过幵导解惑、移精变气,纠正五志之过及。中医学自古讲求「形与神俱」, 故中药方剂与情志干预虽属不同治疗手段,治疗侧重点不同,但都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

殊途同归,最终使中枢有序,肝脾和调,因此可以收获较为明显的疗效。 至心理疾病单纯归结于身体问题,而与此同时,临床医生对心身疾病亦缺乏全面认识

导致患者不断地就诊而疗效甚微,进一步诱发患者恐慌、焦虑心理,使原有躯体疾病进一步加重.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 其「人文主义」特色也更加明显。因此,在心身疾病的诊治领域,情志干预疗法更应得到重视,将中医优势的到充分发挥。

其疗效在停药后有较好的维持,提示其在IBS远期预后干预方面亦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疗程及观察时间尚短,还需进行更大范围、更长治疗周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