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入门:中医的血,生血的两大源头,和中医的血证

2024-06-25养生

谢老师:「 血的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主要有两个源头。第一,是水谷之精化血。这里的‘水谷’指的是我们饮食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精’则是指其中的精华。在中医理论中,水谷精微所产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第二,是肾精化血。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精充足,有助于血液的化生。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解答,他不时地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

「除了这两个源头外,血的生成还与一些脏腑器官密切相关。」谢老师继续说道,「 脾胃被认为是血液生化之源,它们运化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的主要物质来源。而心肺也参与着血液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肾藏精,精生髓,肾精充足也有助于血液的化生。

「其实, 中医认为血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 」谢老师继续向小王解释着,「 【素问·调经论】中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这说明了血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小王认真地听着,他感受到了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他快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语,准备在日后进一步研究。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因此被称为‘血府’。 」谢老师继续说道,「 血必须在脉中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小王心中默默地思考着,对于血液在脉中的运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意识到,只有当血液畅通无阻地在脉中流动时,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血液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则会形成瘀血。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 另外,如果因外伤等原因,血液逸出脉外而出血,就称为‘离经之血’。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觉得这些知识仿佛是一幅幅揭开人体奥秘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离经之血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就会成为瘀血。 」谢老师继续说道,「 瘀血不仅丧失了血液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新的病机变化。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密切相关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密切相关。 」谢老师继续介绍,「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肺朝百脉,主治节,能辅心行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正常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每一个知识点都让他对中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的了解。

肺朝百脉,主治节,能辅心行血。肺气宣发肃降,调节一身气机,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推动血液运行至全身。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的功能,也体现了肺在血行中的推动作用。 」谢老师总结道,「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关键环节。肝蓄藏血液,调节血量,根据不同身体部位的需要,在肝气疏泄的协调下,调节脉道中血液的循环量,保持血液循环的平稳运行。 」谢老师强调着脾和肝在维持血液运行正常的重要性。

「心气推动、肺气宣降、肝气疏泄是推动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统血、肝藏血则是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他继续解释道,「心、肺、肝、脾等脏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小王聆听着谢老师的讲解,心中对中医学的奥妙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仔细思考着谢老师所言,试图将这些复杂的理论联系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中任何一脏的生理功能失调,都可以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 」谢老师警示着,「 如心气不足,血运无力,可形成血瘀;肺气不足,宣降失司,也可导致血瘀;脾气虚弱,统摄无力,可产生多种出血病证;肝失疏泄,肝气上逆可致出血;肝气郁滞不畅则可致血瘀等。

小王听得入了迷,他意识到,只有深入理解每一个脏腑的功能,才能真正理解血液运行的复杂性,也才能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的精髓。

谢老师又说道:「 血液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这一句话出自【素问·八正神明论】。它明确指出了血液对于人体精神活动的至关重要性。

小王专注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笔记本上迅速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谢老师继续说道:「 血液的充盛,意味着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感觉敏锐,思维敏捷。相反,如果血液亏耗或者血行异常,就可能出现各种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神疲、失眠、健忘、多梦、惊悸、烦躁,甚至出现神志恍惚、谵妄、昏迷等症状。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深深地吸取着谢老师的教诲,心中感慨万分。他意识到了血液在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决心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

谢老师看着小王认真记录的样子,不禁暗自点头,心中对这个学生充满了赞赏之情。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血液的重要性。」谢老师接着说道,「【灵枢·平人绝谷】中进一步强调了血脉的重要性,指出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说明了人体的精神活动需要得益于血液的充分营养。」

小王听后点了点头,他深深地被这些古籍中的智慧所打动,心中对中医学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

谢老师继续说道:「【景岳全书·血证】更是全面地概括了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石。血液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在谢老师深入解释血液重要性的过程中,小王愈发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忍不住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老师,请问血证是什么意思?」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 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小王听后,眼睛亮起来,他深深吸收着谢老师传授的知识,心中对中医学的了解更上了一层楼。

谢老师继续说道:「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且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中医学对血证具有系统而有特色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对多种血证尤其是轻中度的出血,大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小王听后略有些疑惑,他向谢老师请教:「老师,那么血证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血证的引起可以归结为多种原因。首先,感受外邪是其中之一。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比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小王点头表示理解,继续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另外,情志过极也是引起血证的原因之一。」谢老师继续说道,「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小王听了点头,他开始逐一记录下这些引起血证的因素。

「饮食不节也会导致血证的发生。」谢老师继续解释,「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小王默默地记录着,他开始感受到这些知识的丰富和深刻。

「劳倦体虚也是血证发生的原因之一。」谢老师继续解释,「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小王听了这些知识,心中充满了对中医学深奥和广博的敬佩。

「最后,久病或热病也会导致血证的发生。」谢老师总结道,「它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小王连连点头,他深深感受到了血证的复杂和深刻。

「血证的治疗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谢老师鼓励道,「只有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有效地治疗血证,并保障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