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胃轻瘫症状?中医有什么治疗方法?

2023-12-09养生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新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显示, 全世界患有糖尿病的人高达4.2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8%, 2045年预计糖尿病患者将增长至6.29亿。

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年内的发病率,占1型糖尿病患者的5.2%,2型糖尿病患者的1.0%,正常人(无糖尿病患者)仅仅只有0.2%当然, 中国也正面临着糖尿病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胃轻瘫,近年全国性调查数据表明,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

其中糖尿病患者就有将近一半的的人胃肠动力出现障碍, 轻者仅表现为胃胀、早饱,重者就会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体重减轻,胃的排空能力的减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进一步还会干扰降糖药的应用和治疗的效果,使患者和医生不能很好的了解血糖的变化,进而增加低血糖反应或酮症发生的风险, 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西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 主要是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片等促进胃动力的药物。

但是这仅仅能减轻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而且易于反复发作, 西药的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

中医学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积累的宝贵的医学,顺应时代需求,中医药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信赖, 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正积极的探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法。

并且已经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 而且很少有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这更加促使中医学者积极寻求中医药来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所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是一项不可或缺课题。 糖尿病胃轻瘫的患病率日益增长,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DGP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防治DGP也将成为整个世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学者们正积极探寻其发病机理以寻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实质是指胃排空的延迟,是在排除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亦是糖尿病患者中经常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临床特点为恶心、早饱、呕吐、腹胀满、食量减少等。

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胃蠕动功能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超过一半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胃轻瘫者。

糖尿病胃轻瘫发生率越来越高,引起了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从西医学方面进行分析,糖尿病胃轻瘫产生的机制仍未被探索清楚,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

(1)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的经典发病机制是神经病变,Rundles是最早提出自主神经病变诱发所导致的糖尿病胃排空延迟观点的人, 并且2017版ADA也将糖尿病胃轻瘫归属到自主神经病变的范围。

支配胃肠的运动的神经包括三部分(胃肠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主要作用是抑制胃肠运动及胃肠分泌, 交感神经作用与副交感神经相反。

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控肠神经。迷走神经是引起胃肠动力障碍的关键。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的形成会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其病变范围不仅存在于神经本身, 也可存在于突触、神经递质或受体等方面,涉及多方面的调节障碍(神经元细胞的病变和各种自主调节的失衡)。

包括SMCs与外在自主神经元的出现抑制性突触传递改变、ICCs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细胞内NO水平降低等。

非特异性树突肿胀、神经轴突脱髓鞘改变、神经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神经细胞变性属于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表现。

DGP患者的神经节超微结构发生非特异性的树突肿胀,脱髓鞘病变节段性地发生在内脏神经轴突, 在结构上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能亦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改变。

这就是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高的原因所在。综上所述,四大神经(交感神经、胃肠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理性改变。 都会诱发异常胃电节律的产生,进而导致胃蠕动功能的减弱,进一步产生胃排空功能延迟。

(2)胃肠激素病变:胃肠道分泌的多种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抑胃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 发挥着重要的调节胃肠运动的功能。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胃肠激素的偏高是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发生胃功能失常区别于健康人原因之一, 其中MOT作为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激素。

具有加快胃排空的功效;GAS对胃动力具促进和减弱的双向作用, 在胃功能正常运作的情况下,GAS分泌胃酸,促进胃进行正常的运动。

但是GAS过多地异常分泌则会导致胃的运动功能减慢;抑胃肽,顾名思义,其作用是使胃的运动受到抑制, 此外,属于抑制性激素的还有生长抑素。

有研究结果表明,血浆GAS、MOT水平在胃轻瘫患者身上则表现为显著升高,SS水平下降,究其原因则是高血糖导致SS的异常分泌, 从而抑制了MOT、GAS对胃运动促进作用。

而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是一种多肽激素,其属于内源性的,胰岛素的分泌与合成随着L细胞分泌变化的,L细胞分泌的减少会抑制患者的食欲, 从而出现胃运动的障碍。

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空腹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水平及餐后半小时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胃排空功能障碍。

总之,糖尿病胃轻瘫的产生与胃肠激素的紊乱存在密切的联系。(3)胃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改变: 激发平滑肌细胞会诱导胃肠运动的起搏节律的发生。

1911年,西班牙Cajal神经解剖学家发现胃肠道中一种特殊的细胞(Cajal间质细胞),它们存在于胃肠道中, 并且于自主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分布;

Cajal间质细胞能使胃肠的慢波电位发生机动,它是使胃肠产生运动的细胞, 我们称其为起搏细胞,调节神经递质则是通过它进行神经输出与平滑肌之间传递的。

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Cajal间质细胞变性可能为导致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原因之一。 胃平滑肌在DG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胃运动的终末效应器官,其作用是接收、调节各种信号并对此作出应答, 这就导致了胃动力差异的产生,从而引起胃排空障碍,甚至延迟。

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诱发糖尿病胃轻瘫的发作,而间质细胞的异常也会诱发糖尿病胃轻瘫, 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

(4)高血糖影响: 多数研究学者表明,胃肠运动和血糖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血糖会抑制胃的排空,从而导致胃排空功能障碍,造成胃排空时间延长,会导致胃轻瘫的发生。

反之,胃排空出现延迟与患者控制血糖不佳有关,胃排空功能随着血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高血糖对胃动力的影响比较复杂。

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症状会随着血糖的波动而发生变化,血糖波动程度大胃轻瘫症状较之前会加重,而有人持不一样的观点, 认为胃排空障碍则是由持续的高血糖诱发所导致的。

所以严格控制血糖以减轻高血糖对胃肠道的影响,降低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最重要的。 糖尿病胃轻瘫与高血糖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所以在治疗GDP时要求患者要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达标,控制饮食,选择低脂、低糖、低纤维食物,少时多餐, 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加强运动锻炼,强化身体素质。同时需要患者定期去医院复诊,以便详细的了解胃肠运动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当然,这对患者的依从性是个考验。

所以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胃轻瘫相关知识的宣教是非常必要的。(6)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为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 是寄居于消化道中的一种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使胃黏膜发生炎症,进而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而致病。幽门螺旋杆菌相比健康人更易于在DGP患者中滋生, 主要原因是胆囊收缩素、血清胃泌素水平异常升高。

生长抑素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胃肠的运动障碍, 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导致内源性NO水平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胃肠功能的正常运动。

研究结果表明,根除H.pylori的治疗可以改善DGP症状。国外研究结果表明,DGP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胃轻瘫的患者, 根除H.pylori能使血糖呈平稳态势,并明显减轻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症状。

所以,定期监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对其行根治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其诱发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还需探寻研究。

以上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是研究较多或比较被认可的, 此外,还有很多许多学者持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得出,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与高血脂症、雌激素和精神疾患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脂症可以导致胃排空延迟,从而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受高血脂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有减缓胃动力,抑制胃排空的作用。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精神障碍(易焦虑、失眠)的患者会诱发胃轻瘫,甚至加重胃轻瘫的症状, 研究结果也表明,不良心理因素会使得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情加重。

这就解释了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为什么会缓解胃轻瘫的相关症状。所以进一步明确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对进一步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润降利膈丸的成分:北沙参、郁金、柴胡、麸炒枳壳、茯苓、浙贝母、豆蔻、煅瓦楞子、白及、丹参等。

本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以养阴益胃,顺气开郁为原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本方中重用北沙参,以北沙参为君药,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入肺胃二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北沙参」出自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后来清初年蒋仪【药镜】首次将北沙参立条, 均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肝、心、胆经,具有活血行气以止痛、利胆以退黄等功效, 此方中取郁金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柴胡,其性苦、辛,微寒,归属肝胆二经,具有疏肝解郁之功。 其辛行苦泻,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的腹部胀痛。

【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枳壳味苦、辛、酸,味微寒,归脾、胃经,最早记载于【雷公炮炙论】,具有理气宽中和行滞消胀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腹部胀满疼痛、食积不化。以郁金、柴胡、枳壳为臣药,君臣相配伍,起到滋胃阴,疏肝理气之效果。 进而达到脾升胃降,调达气机的治疗目的。

白及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锻瓦楞子性咸,平,归肺、胃、肝经,二者共奏敛疮、止酸止痛之功效;丹参善活血化瘀, 通行血脉以止痛,血为气之母,血性则气机条达;

浙贝母苦寒,具有清热泄浊、医疮散结之功效;茯苓补益脾胃,又能渗水利湿,脾虚运迟,水湿停蓄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蔻仁行气化湿,健胃止呕,共同视为佐药。糖尿病胃轻瘫在以阴虚为本,以燥热、痰浊、血淤、气滞为标的病机特点,以疏肝和胃、润养脾胃的治疗原则下,治疗效果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