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央行重磅!事关降准

2024-03-21推荐

据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 (图片来源:中国网 杨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合理增长、节奏平稳。 在灵活摆布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开年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从量上充分保障流动性供给。同时,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贷款均衡投放,防范信贷波动加大、「开门红」过度冲高,为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在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注重提升效能。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都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人民银行继续实施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也已全部发放,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不断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促进有效投资,助力化解过剩产能。

在价格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面对国内银行存贷息差、境内外利差约束,人民银行通过政策组合推动降低成本的效果持续显现。在前期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以及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政策的传导下,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有效带动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同时,既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又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成效显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总量合理增长。2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分别保持8.7%、9.0%、10.1%的较快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二是「五篇大文章」支持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3.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8.3%、26.5%,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三是融资成本降、汇率稳。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月以来稳在7.2元左右,兼顾了内外均衡。

宣昌能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图文无关)

信贷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有记者提问称, 2024年前两个月新增信贷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呈现哪些亮点?

宣昌能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在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设施、民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从总量看, 信贷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前两个月新增贷款6.37万亿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以下亮点:

一是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增长保持高位。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前面也说到,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0%,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1%,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前两个月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1102亿元。2月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前两个月增加2.53万亿元,同比多增1708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呈现量增态势。2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5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网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