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常园的拳拳之心

2024-10-01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董意行、王楚捷

闪亮的美甲、自然的妆容、利落的马尾辫,拳手常园的场外形象与她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子54公斤级金牌后的仰天呐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黎奥运会上,常园在决赛中对阵土耳其拳手阿克巴什,她在裁判打分中一路领先,最终以总比分5:0取胜,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女子拳击金牌。常园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赢得这枚金牌对我个人是巨大的鼓舞,对推广拳击运动也有重要意义。」

「这一次中国拳击突破了历史,3金2银的成绩创下单届奥运会奖牌数新高。中国拳击的上升趋势还是肉眼可见的,希望可以越来越好。」她说。

回顾通往奥运金牌的道路,常园认为半决赛对阵朝鲜选手方哲美是「最艰难的一场比赛」。「我的心理状态受到很大挑战。因为我们是老对手,每次大赛都会遇上,好像有一种磁场。」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51公斤级决赛,常园面对方哲美的凌厉攻势耐心周旋,最终以3:2险胜。杭州亚运会上,两人在女子54公斤级决赛中再度交手,常园在首回合占据优势,但此后两回合方哲美冲劲十足,最终以微弱优势逆转获胜。在巴黎再次面对方哲美,常园坦言她体验到「练拳击15年以来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我和教练专门针对这场比赛做了分析,但我当时状态就是比较紧张的。(比赛前一晚)看完录像、分析完以后我可能基本上没合过眼,满脑子跟演电影似的,在想怎么去应对。但是上场的时候就想着打就行了,打了才能赢。就专注于这场比赛,不要去想结果。」

「那场真的打疯了,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在场上的时候脑子是清晰的,教练安排的战术都是知道的。但是比赛结束再回想的时候,就什么都记不太清了。」

27岁的常园出生在河北一个武术世家。她先跟父亲学武术,又练习跆拳道,后在中国女子拳击传奇张喜燕的指导下接触拳击运动。只因觉得「拳击很帅」,12岁的常园便开始了和拳击的缘分。

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17岁的常园赢得女子48-51公斤级冠军,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15年全国首届青运会,她又问鼎女子48-51公斤级冠军。

「青少年期间的确是一路平步青云,非常顺利。有自己的努力,可能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常园说,「从小就有奥运梦想,但是那时候不理解,对奥运冠军的高度没有概念。真真正正地想要去参加奥运会是进入(国家)拳击队以后,开始参加世少赛、世青赛、青奥会,慢慢地对参加奥运会的渴望更强烈了。」

「我觉得能走到国家队的运动员,没有一个心里没有奥运会的。所以我觉得与其自己憋着,不如宣告全世界,我就是想要参加奥运会。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她回忆道。

作为伦敦奥运会银牌得主任灿灿的陪练,常园参加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上她首次出战女子51公斤级比赛——中国拳击队长期以来的优势级别。

然而,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常园不敌保加利亚选手科拉斯特娃止步四强,这种压力达到了顶点。「有那么一段时间,其实是非常低谷的时期,甚至我想要放弃了。当时的确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金牌的目标。可能是太在意结果了,导致了那次奥运会的失利。」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对你有很高期望,自己也有了一个过高的期望。但当你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就会觉得愧对相信你的人。再加上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其实压得我挺难受的。」常园说。

陕西全运会后,常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才重回国家队。在新来的古巴教练团队的指导下,她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备战巴黎奥运会。「他们对拳击的理解跟我们不是特别一样。体能这方面练得比较狠,超级狠。有一句话叫‘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但其实我们是‘鬼都不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

据常园介绍,她和队友每天早上5点起床准备,上午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体能训练。午休过后,再进行两个半小时左右的专项基础训练。晚饭后放松康复,有时会泡澡、蒸桑拿,有时会进行理论学习、录像分析或听教练们讲课。

这样的训练强度一直持续到抵达巴黎入住奥运村。「我们外教的训练理念就是这样,一开始我们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没有调整,上了赛场万一有疲劳感怎么办?但外教告诉我们,你感到疲劳的时候,就是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他给我们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到了赛场上也没有疲劳的感觉。」

展望未来,虽然拳击尚未被列入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常园依然对自己的第三届奥运会充满渴望。她说:「目标就是卫冕。如果有这个机会再次站到奥运赛场上,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