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中日关系或要大变!消息突然传开,中国态度强硬,岸田希望落空?

2024-09-28推荐

据外交部网站报道,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国之一,中国对此举表示坚决反对。我们同时呼吁日本认真回应国内外的各种关切,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并全面配合建立利益相关国家实质参与的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机制。此外,中方还要求有权进行独立取样监测。围绕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两国相关部门近期已进行多轮磋商,并最终达成共识。

截至2024年7月底,日本通过7次排放处理后的核污水,总量约为5.5万吨。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未来30年内完成这一排放任务,以维持对熔融核燃料的冷却。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物质,如氚、碳-14、锶-90和铯-137等。日本已经对核电站周边海域进行了超过1000次快速检测,并宣称氚的浓度符合标准。然而,国际监测机制尚未建立,对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也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在中国及相关国家的强烈呼吁下,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在福岛设立了常驻办公室,并在福岛核电站及其周边海域进行排海监测。对于福岛核污染水对海洋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相关课题,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将其纳入了2025年至2029年的优先和紧急项目之中。此次达成的共识明确要求日本确保包括中国在内的利益相关国家能够有效参与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进行独立取样监测。

这一结果的达成,可以说是在多方博弈中的一个折中方案。作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当事人",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一直希望单方面处理核污水排放问题。然而,在来自中俄等国家的强烈反对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下,日本政府最终无法独断专行,只得同意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对日本而言,这显然是一种妥协和让步。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或许也为日本增加国际可信度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事实上,日本领导人和其他官员在与中方对话时,重点之一就是希望中国能够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失去中国市场对日本渔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中方对此态度坚定。面对这种局面,日方不得不放弃强硬立场。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日本选择姿态放低,中方也会作出相应回应。然而,中方对于安全问题绝不妥协,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前提是产品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日本需要全面透明地接受相关安排并采取措施降低影响,才能有可能获得中方的认可。

9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再次明确表示,中国坚决反对日本擅自启动排海的行为,这一立场始终未变。事实上,中国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之一,一直反对日本单方面启动核污水排海,认为这一行为极其不负责任。毛宁指出,中日双方曾发表共识,目的是敦促日本切实履行国际法义务和安全监管职责,尽全力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负面影响,有效防范排海的潜在风险。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国家,与中国一道严格监督日本履行其承诺。

中方认为,日本政府在强调核污水排海「必要性」的同时,对国际社会的担忧和质疑置之不理,这种行为显然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对此,中方敦促日本正视国际社会的关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沟通和协商,共同探讨安全、可靠且可持续的核污水处理方案。实际上,除了排海之外,国际社会还提出了其他可行的处理方法,例如长期储存核污水,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处理,或者将核污水固化并深埋,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骆志平认为,在当前阶段达成共识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做法。他表示,由于国内民众普遍关注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排放问题,如果日本方面同意我们独立进行取样和监测,就能保证获取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口附近的准确数据。此外,国内的海关、食品检验检测等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公众可以信赖这些测量数据。他强调,放射性是否会对健康构成危害,关键在于对食品尤其是水产品中放射性元素的测量结果。

深入研读新闻内容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的「共识」并非指放弃将核污水排入海洋,而是指双方在「如何降低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换言之,日本排放核污水已成为定局,目前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实现「安全排放」。但这种「共识」真的能令人放心吗?显然不能。核污水的危害显而易见,即使经过处理,放射性物质仍然无法完全清除。一旦这些物质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将会通过食物链逐步传递,最终威胁到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