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现在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主要是这四个原因,不得不面对

2024-03-02推荐

年没年味?2024年是甲辰龙年,今年的春节虽然循序放鞭炮了,但这期间还是有人感叹年味变淡了。

实际上不只是今年, 近几年人们都会在网上吐槽,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前些年人们虽然普遍没有现在有钱,日子也没有现在好,但是那时候亲戚之间好像特别亲,过年的时候也有趣。

往往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 最想见到的就是老家的亲戚、朋友,最想吃的就是家人亲手做的年夜饭。

哪怕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各色特殊食材,哪怕只有简简单单的水饺、年糕,人们也觉得幸福感爆棚。

反观现在人们的腰包鼓了,见过、吃过的美食多了,但是过年却成了年轻人想要避开的节日。

拜年则成了让人厌烦的社交场合。为什么生活好了,年味却淡了?这四个原因将揭开年味变淡的秘密。

一、距离近了,关系远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也是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为了能够好好的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在过年之前,人们会备上丰厚的年货。

还会跨越好几个省份,回到老家,回到那个让自己觉得温暖的「港湾」。近些年虽然公共交通有了长足的进步,飞机、高铁和火车完全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

但是在春运的面前,却是有点不够用的。为了能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人们甚至会采取自驾的方式回家。

可以说是为了回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近两年人们回乡的热情却在逐渐消退。 有一些打工人选择不回老家,或者是两、三年回一次老家。

还有的即使是回家过年了,也觉得非常无趣,甚至会和父母、亲戚在过年的时候发生争吵。

别说感受过年的温馨和幸福了,就是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说说话、吃个饭都成了奢望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但是关系变远了。

现代科技发展的太快了,生活节奏也太快了。如果有情人相隔两地,那么想要互诉衷肠不再像古时候一样得飞鸽传书了。

而是只需要打开手机的聊天软件, 一键开启视频聊天,日思夜想的脸就会出现在面前。

再比如说想家了,想父母了,也可以打电话、发语音、开视频。

即使是和家人、朋友隔着太平洋,也是可以常常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近况的。

这么一来,想要表达思念不一定非得和亲人、朋友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网络进行线上的互动和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就是想面对面的和家人见个面,也不一定非要赶在春节见。

春节的时候本身就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不论是什么交通工具人都挺多的。

飞机、高铁、火车的票基本上是秒空,就算想自己开车回家高速公路上的车也多。

自驾回家也不是特别安全,要是碰见下雪或者是下冻雨的话,就麻烦了,搞不好要被困在半路上。

所以很多年轻人开始错峰回家了。平时人少,不管是动车还是高铁都更好买票,出行体验更好,不用抢来抢去、挤来挤去的。

出门在外的孩子不回家,春节的年味自然就淡了。

二、问的多了,关系淡了

还有的人是被催婚、催生烦的压根不想回家。

别说是过年了,就是单位突然放了二十天假,他们也宁肯待在出租屋里无所事事,而不是回到家里听七大姑、八大姨聊闲嗑。

上学的问成绩,上班的问工资;未婚的问对象,已婚的问孩子。

没孩子的问什么时候生孩子,有了一胎的问什么时候生二胎;孩子上学了还得问孩子的成绩。

无死角的形成「死亡」问题的闭环,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随着这些问题被越问越近的,而是被越问越远的。

本来好好的关系,也能被问淡了。年味为什么减少?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美食多了,念想少了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是很盼望过年的。

虽然那时候条件不好,没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但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平时想吃却吃不到的美食。

那时候穷是真穷,一年到头能吃到的好东西是有限的。北方的小伙伴们可能更能体会到那句「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现在一提过年吃饺子,人们都不觉得有什么新鲜的了,甚至觉得总吃饺子都要吃吐了。

还有人干脆在网上发问:「饺子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可是在之前物资匮乏的时候,饺子费面、费油、费肉、费时间,可以说是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用到的美味佳肴,人们当然爱吃的不得了了。

但是现在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只要你想吃,甚至都不需要你自己费劲吧啦的忙活,而是只需要门口超市买一袋就行了。

要是连门都不想出,还有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动动手指、点个外卖。

啥时候想吃饺子,啥时候就能吃。

谁还非得在过年才吃上这么一顿吗?现在要是说自己特别爱吃饺子,估计都得有人反驳他:「你就是没吃过什么好的!」

中国人本就爱吃,还爱研究吃的、琢磨怎么做食材才好吃。所以,有钱以后,人们更爱吃好吃的了。

什么海参、大闸蟹、帝王蟹,鱼子酱、鹅肝酱、佛跳墙……

秉持着什么贵吃什么,什么新奇吃什么的理念,年夜饭的花样越来越多了。

菜式新颖,食材也花样翻新。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出现在平时的餐桌上的。

说白了,人们平时也吃鸡鸭鱼肉,也吃火锅烧烤,也吃海鲜、西餐。这样一来,年夜饭也就不再让人念念不忘了。念想少了,年味自然也就少了。

四、观念进步了,习俗变少了

春节是我国得传统节日,年味往往也体现在那些传统习俗上。 比如,很多人对于过年最深的印象是大年三十早上和家人贴春联。

也有人的印象是穿新衣、拜新年。还有的人记得的是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习俗在一起,成了人们对春节、过年的记忆。

但是现在的人们观念都进步了,一些和传统、神鬼相关的习俗都被丢在一旁了,也就导致年味变淡了。

比如今年福建的游神活动全网热议,既让更多人的了解了这项民俗,又增加了节日氛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偏偏就会有一些人跳出来说这个举动是封建迷信,也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在装神弄鬼。

把对于新年的美好期许和封建迷信拽到一起,硬生生给人们头上浇凉水。

东北地区过年的时候有个习俗是供家谱,也是一种祭拜先人、以求来年更好的仪式。

为了准备供桌上的食物,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忙碌。

要起锅烧油,炸香甜可口的面鱼和套圈。也要准备一把粉条,炸成金黄酥脆的发财树,还要用被红纸泡过的水浸透的粉丝进行装饰。

像是专门卤好的肉,蒸好的枣馒头就更是得好好摆在供桌上了。

香烛和酒也要备好。只等年三十的晚上,放完炮,就把先人迎回家中过个丰盛的年。

但是供家谱的主力军往往是家里爷爷奶奶辈的,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没办法像之前一样用上几天的时间准备供桌了。

而年轻人又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他们不信这些鬼神之说,所以也不会特意学习如何筹备供桌。

这就导致这项充满年味的习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了。

还有的习俗,比如放鞭炮也被人为取消了。在大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确实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烦恼。

鞭炮爆炸后的红色碎屑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不规范的放炮,甚至会导致人们受伤。

炮竹爆炸时还会释放出刺鼻的气味,有可能加剧空气污染。从这个角度上看,不放炮也好。 但是年味也在不知不觉间淡了。

结语

年味变淡似乎是必然的,毕竟人会长大,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很多人认为小时候年味更浓,可能也有怀念童年时光的因素在。

人们最难忘的是,是回不去的旧时光。光阴里有最无忧无虑的自己,也有自己最割舍不下的亲人、朋友、爱人。

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观念、生活方式时时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回忆里的春节确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它甚至还会在特定的时候熠熠闪光。

当然了人们认为年味淡了,可能还有春节联欢晚会变无聊了的原因在。

毕竟春晚已经成了春节的象征之一了,但是近几年的春晚不太给力。

希望春晚节目组能努努力,争取排出、演出更有趣的语言类节目,让人们能像之前期待赵本山一样,期待新的小品王、相声王,让春节充满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