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军事武装规模是世界第一,同时中国又有大量的封存武器。
因为这些封存武器,互联网上有中国武器储量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到战时能装备500万解放军的说法。
中国没有必要用封存武器装备军队
中国储备的武器能武装500万解放军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但是没有必要。
因为 中国储存的这些武器,其实以轻武器居多,主要是56式冲锋枪、81杠步枪、67式木柄手榴弹等武器。
56冲
但是在各国都在追求军队机械化,中美这种国家在追求军队现代化的现在,轻步兵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小。
只有轻步兵没有坦克、战机、远程火炮等装备,那就是草菅人命。
那么中国有封存战机、坦克等武器吗?答案是有,但是已经不能用了。
其一, 这些「大件」的封存难度和枪械等轻武器的封存难度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枪械的零部件非常小,要封存的话只需要把枪拆了抹点机油再装起来,就能储存几十年。
封存的枪械
但坦克、战机这些玩意你不维护就那么放在那,只需要一年时间就不能用了。
任何精密的工业产品只要长时间不运行,都会出毛病。很多工厂宁愿赔钱生产,都不愿意让生产线停工个几个月,就是因为生产线一停,半个月时间就能锈死,就不能用了。
像美国著名的「空军坟场」,战机在进去后绝大多数都不能再次服役。
极少数能服役的幸运儿,从飞机坟场拖出来后,都需要再花几个月时间进行维护。
就这个维护时间,比新生产一架飞机的时间都久。
美国飞机坟场
至于 其它大部分飞机,只能当「零件库」,上面还能用的零件拆下来给新战机用。
其二, 中国封存的这些武器基本都非常落后了。
中国和其它国家相比,在军事发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在最近20年技术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上世纪末的时候中国空军还在用歼-7、歼-8等型号的落后战机,但到了「2010年代」,中国突然就首飞歼-16和歼-20战机了。
从空军依仗是歼-8这种二代机,到批量服役歼-20战机,前后不过20来年时间。
歼-8战机
这也就导致中国封存的武器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退役封存的武器都非常落后。
美国封存在空军坟场中的战机,好歹还有一些F-14、F-16以及F-15战机。
但中国封存的战机,基本上都是歼-7和歼-8这种战机,完全没法和其它国家相比。
就算中国能把这些封存的战机全拿出来用,难道要用歼-7和歼-8,去对付美国的F-16乃至是F-35战机吗?
陆军方面的装备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现在中国陆军还在用59D型主战坦克呢,封存的坦克基本都是59式或者是69式,差了现役主战坦克一两代。
59D型主战坦克
这种武器拿出来,在现代战场上是没有意义的。
兵不在多贵在精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一支职业化、精英化的军队,要远比一群「乌合之众」发挥的作用要大。
事实上在明清时候,中原封建王朝就发现职业化和精英化的军队,能轻而易举的镇压起义的农民军。
因为影响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无外乎三样,那就是稳定的后勤、装备,以及组织度。
清朝正规军
后勤我们暂且不提, 在装备和组织度上,起义的农民军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职业军队的。
在现代战争中也是同理,你临时拉壮丁,再塞给人家一把「82年的步枪」,凭哪点认为人家的战斗力比得上那些花了几年时间进行军事训练,还装备了最新式武器的职业军队?
所以对当前的中国来说,除非中国遭到外星人入侵了,以至于需要全民皆兵打游击战的地步,不然靠封存的武器和毫无军事训练的普通人组成的军队,在战场上是没有意义的。
解放军
现在的乌克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乌克兰还有北约援助的各种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在乌克兰2022~2023年把那些老兵全部消耗干净,现在全靠拉壮丁维持部队规模的当下,乌克兰除了在持续累积伤亡外,距离胜利也越来越远。
如果中国面临一场世界大战了,需要大幅度扩大军队规模,那么 最好的做法不是把封存的武器拿出来交给没有进行军事训练的普通人用,而是尽快生产更多的新式武器,然后将大量普通人变成进行过一定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
解放军训练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说到我国的后备役制度了。
中国后备役军事力量
中国不仅是现役军队规模最大的国家,后备役部队规模也是世界第一。
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可是有2亿民兵的,这全都是后备役。
到了2016年的军改之前,中国的民兵规模一度达到了1800万人。
要知道在二战期间,德国、美国、苏联等主要参战国,同时在役的军队规模也就2000万人上下。
中国这1800万的民兵,放二战时足够打一场世界大战。
中国民兵
之后经历了2016年军改,中国民兵部队经历了一系列整合和缩编,当前仍旧不少于1000万人。
并且 这还只是民兵,中国可还有义务兵制度,200万现役解放军中有大约150万是服役两年后会退役的人员,这些人也都是预备役。
这些后备役相较于正儿八经的现役军人,军事技能略有不足。但对上普通人,至少知道令行禁止以及军事命令。
中国民兵
以中国的工业产能,再搭配上中国的预备役制度,中国不需要用封存武器装备「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