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养老金并轨制即将实施,它到底是个啥?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2024-04-03推荐

很多人都有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班的时候感觉他们的工资并不是很高,不如很多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 但是一旦退休后,他们就好像扬眉吐气一样,让人羡慕。

因为他们的退休金太高了,高到很多私人企业甚至国企的员工都无法相比,这也是 为什么说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打破脑袋想进入体制内的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来看,养老金并轨制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这么多朋友都在讨论的养老金并轨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体制内的工作真的不香了呢?

一、我国的养老制度

事实上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但是那个时候,我国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很多地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建设, 所以在当时我们的养老金覆盖范围和保障程度都是不足的。

在我国刚刚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从社会上筹集养老资金, 而是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建设,主要保障为国家建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员。

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养老保险这一概念,在 当时养儿防老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养老保险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很低。

我国全面普及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开放之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的春风吹响了社会的每一个行业。

在当时因为我国经历了长达多年的相对动荡时期, 很多领导干部在那十年中受到了冲击,而刚刚获得平反的他们,再次走向领导岗位。

但是很快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很多的岗位都出现了老龄化的问题, 对于刚刚被平反的员工来说,他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刚刚到手岗位,毕竟一旦退休,待遇没有办法进行保证。

但是不管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都需要年轻人来冲锋打头阵, 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来说,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更加保守,不利于工作开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实行并完善退休制度,而且我国在立法层面也加快了进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养老保险的实施标准。

在养老保险法实施的同时, 我国政府也采取多种政策来保障法律的实行,同时积极探索多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多品种、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成立了养老保险基金,用来运行养老金, 同时政府的财政也在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

21世纪以后,我国在原来的财政保证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积极试点运行社会养老保险, 确保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保险基金,以确保养老保险能够更长久的运行。

同时为了防止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我国财政在逐年增加支持力度,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养老金金额也在逐渐增加,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养老金亏空也逐渐严重。

我国迫切需要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其中养老金并轨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二、养老金并轨制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体制内养老金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不同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体制内职工有着很高的养老金替代率,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需要个人缴纳养老金。 但是他们退休后却可以获得在职工资80%左右的养老金。

企业职工需要长期缴纳养老金才可以获得退休后待遇,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获得在职工资的40%的养老金,甚至更少,这让很多人感觉分配不公平。

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养老金亏空额巨大,很多人对于要求改变双轨制,实行养老金并轨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因为如果继续实行双轨制,那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面临无退休金可领的问题。

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养老金并轨制来了。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2014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落地养老金并轨制了。

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改革, 要求体制内员工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账户,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不管是养老金的领取还是缴纳都需要向企业员工看齐,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和分配合理。 体制内员工也需要通过年缴费的方式来缴纳社保基金。

不过只要是改革就会有不同的阻力,就要触碰到很多人的蛋糕,所以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 我国并没有一次性改革所有人的将老金制度,

对于体制内的员工我们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在2014年之前退休的体制内员工,对于这一部分人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2014年之前退休的采用之前的养老金发放方式不变。

其次是2014年之后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对于这部分同志,处理方法也比较简单, 全部采取新办法来处理,也就是正常开设账户,缴纳社保基金。

最麻烦的就是横跨2014年的员工如何处理。 如果按照新办法的话,对他们的利益是有很大损失的。

举个例子,某位同志是1999年参加工作的,那么他到了2014年,只是工作了15年而已, 还有很多年的工作时光,如果按照新办法的话,那么他前面这些年是没有缴纳养老金的。

在他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就会非常不利, 因为这15年的亏空,会导致他能够领取到的退休金要少很多。

但是如果用老办法的话,又不符合事实情况。 而且我国还设置了一个退休金改革过渡期,就是从2014年到2024年,设置了十年的过渡期。

而这个期间同样会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国家规定了在2014年到2024年之间退休的员工实施老旧办法混合使用, 同时采取高待遇的方式。

也就是说,如果在2014年到2024年之间退休,我国采取的是哪个能够获得的待遇高就按哪个来的办法, 最大程度的保障每一个人的公平待遇。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试验不同的制度来保障体制内员工的退休待遇保证,比如说我们采用职业年金等方式来多方面的保证待遇, 所以实施这个制度后并不是说就会降低待遇。

如果是在2024年以后退休的员工,那么就完全按照新办法来,同时如果是前些年没有缴纳的话, 国家默认为是前些年已经缴纳社保基金,完全覆盖空白期。

三、并轨之后是否就能完全公平?

以上所说的知识计算方法而已,具体能够获得怎样的退休待遇还需要参考缴纳年数、缴纳基数等多种因素,需要我们仔细计算。 所以说并不意味着并轨制后就能保证完全的分配公平。

对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来说 ,因为他们由国家的保证,所以他们的社保基金一定是按照真实工资,且顶格缴纳, 所以他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忧养老待遇。

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员工就不同了,特别是私企员工,往往老板会为了减少经营成本, 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缴纳社保,这也会导致退休后养老待遇较差。

比如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就是公积金的缴纳问题,一般来说,体制内单位都是按照24%来定格缴纳, 甚至有部分地区会更高,但是对于很多私企来说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数字。

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时候,老板给缴纳的数字就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双边8%左右,这也会导致实际待遇的差距。

其次是缴纳年限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时长的问题, 这一因素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就是单纯看工作时长。

不过近年来很多员工会出现跳槽的问题, 一旦跳槽就会出现缴纳空挡,这段时间如果靠个人缴纳,就会出现一定时期的低保障。

但是对于体制内来说,因为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很少会出现这个问题。

最后,很多体制内的员工是有执业年金的。 其实企业员工也会缴纳企业年检。但是由于体制内员工的职业年金属于国家强制缴纳,财政保障,相对更加稳定。

但是企业年金的缴纳属于企业自愿行为,如果企业为了减少成本, 不进行企业年金的缴纳,这也会对未来的退休后待遇产生较大影响。

所以并不是说养老金并轨制后就会实现养老金分配的完全公平,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四、结语

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分配方式,也没有那个年代能够做到所有人都获得完全的公平。 但是最起码养老金并轨制是我国养老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而且如果企业待遇好,特别是很多大国企,或者向华为、阿里、京东等比较注明的私企,因为员工工资基数大, 所以他们的养老金待遇并不会比体制内差,甚至还要优于体制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