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房山区:全区147处应急避难场所可临时安置11.2万人

2024-06-02推荐

▲5月3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门头沟区、房山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房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房山区立足「六个提前」防汛工作做法,全面加强对山区沟道、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村险户等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深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功能提升各项重点任务;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资保障,切实筑牢防线,有力确保安全度汛。

在备汛工作中,我们夯实三级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效落实。我们制定了【房山区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明确了8个防汛专项分指、24个乡镇(街道)、燕山地区和各部门的防汛责任制。同时,我们明确了全区8座水库、33个塘坝、17条河道、15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51条山洪沟道等各类点位的防汛责任人。为提升防汛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全力推进防汛预案修订工作,结合「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按照市级预案指挥体系的要求,将2022版房山区防汛应急预案修订为更加立体化、综合化的「1+1+8+3」常态化指挥体系(第一个「1」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二个「1」即大清河流域指挥部,「8」即区防汛宣传专项分指挥部、区水务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地质灾害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住房城乡建设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道路交通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城市地下管线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旅游防汛专项分指挥部、区应急救援保障专项分指挥部,「3」即区内各分流域指挥部、基层防汛指挥部和社会组织),并将「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时「一办二十五组」防汛指挥体系和灾后重建时「一办十五组」指挥体系融入区级预案中。

在备汛工作中,我们积极消除各类隐患,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参照北京市7个隐患排查地方标准,我们制定了【房山区2024年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积水塌陷、山洪地质灾害、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安全、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等7类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我们已对排查出的93项重点隐患建立了台账,明确了治理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治时限。各权属单位根据「一点一方案」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以防范措施的确定性有效应对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备汛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应急保障,提升防汛抢险能力。我们创新工作模式,组建工作专班,在市防汛办的指导下,全面开展资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在救援队伍方面,组建了724支涵盖各层级、各领域的专业队伍,共计8211人。这些队伍通过梯次配置,形成了互为补充、相互支援的防汛抢险救援力量体系,确保在防汛救灾工作中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协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汛物资方面,摸底全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备齐防汛物资,目前各单位、各属地已储备各类物资30余万件,配备710部卫星电话,确保各山区乡镇每村至少配备1部。为防汛工作顺利进行和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避难场所方面,梳理了全区147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50人以上),可临时安置11.2万人,满足极端情况下山区群众全部转移至平原地区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房山区汛期人员应急转移避险方案】,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责任,全面落实机制和应转尽转责任。强化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特殊人群「三本台账」的管理,更加精准地识别风险人群,制定科学的转移方案,确保转移工作有序进行。

在备汛工作中,我们全力以赴灾后重建,有效夯实基层基础。全区涉及水毁工程、水利设施、公共服务、道路交通等灾后重建项目共计53项,经过不懈努力,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农村供排水项目已全面完工,供水管线、污水管线恢复稳定运行,保障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54条损毁的县级以上公路全部完工,252条水毁乡村公路全部完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740公里河道、沟道修复工程全面竣工,198条河道沟道清淤工作全部完成,有效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下一步,房山区将全面压实各级防汛责任,进一步落实防汛预案,落实防汛物资,落实抢险队伍,落实防汛资金,落实群众避险转移措施,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对房山区备汛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记者提问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房山区立足「六个提前」防汛工作做法,开展了大量工作,那么我们想了解一下「六个提前」主要是哪些方面?

房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博:

「六个提前」工作法是我区按照防汛工作目标要求,充分汲取近年来暴雨应对,特别是去年「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经验,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

一是提前预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变化,分析实时降雨分布,判断降雨趋势。为全区动员部署、启动响应、落实措施争取更多的时间。二是提前部署。迅速把雨情汛情通报全区,下指令、提要求,分段指挥调度。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上岗到位,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深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切实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三是提前排查。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各类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提前转移。坚持预防为主、避险为要,抢在降雨之前、天黑之前,及早转移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避免转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五是提前关停。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坚决果断采取停工、停课、停运、强制关闭地下空间等措施。关闭全部涉山、涉水景区和民宿,封闭所有山洪沟道。六是提前布控。优化应急力量和救援点位布局,雨前启动「定点预置」模式,预置前置救援力量、救援设备和抢险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