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史上著名的诗词评论家,你都能想到哪几位?毫无疑问王国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大部分读者都非常佩服的诗词评论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他的代表作,是词评巨著,里面绝大多数观点都是精妙绝伦的,我也是赞同的,但有5处观点我不认同,这些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本文就拨乱反正,指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错误观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感悟。
第1处错误观点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认为词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以「我」的眼光观察事物,事物都染上了我的主观色彩;而「无我之境」则是客观描述,未染上作者的主观色彩。并且他举了4个例子,分别来证明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无我之境」。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根本就不存在不含作者主观色彩的词句,只是显露程度的问题。
例如王国维举的无我之境的例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难道不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吗?怎么能说不含作者的主观色彩呢?
第2处错误观点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这个观点历来备受批判,首先诗人分「主观之诗人」和「客观之诗人」就属于无稽之谈,每个诗人都是「主客观」兼有之。
王国维说李后主因为阅世浅,所以才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真性情的词作,这个观点更是错误的。
李后主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小周后每次命妃入宫都被宋太宗赵光义强留数日方放回,受尽胯下之辱,回来她就对着李煜大骂,这样的阅世还不够深吗?有多少人曾遭遇过这样天上地下的命运对比?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被俘受辱,李煜也绝对写不出如此多抒发国破家亡情怀的好词!他的阅世之深非一般人可比。
第3处错误观点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几句话很短,但错误不少。首先北宋以来比纳兰性德强的词人有的是,比如辛弃疾、姜夔、陆游、杨慎等。
其次王国维说纳兰因为「未染汉人风气」,所以写词真切,难道满人写词历来比汉人真切、比汉人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中,汉人占了多少,满人又占了多少?
最后,纳兰性德「未染汉人风气」本身就是错误的,其实他从小就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学词追随李璟和李煜。他在年少时,明珠就为他请了很多汉人老师,他系统性地接触了汉族传统哲学、文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熏陶,怎么能说他「未染汉人风气」呢?
纳兰性德写词确实真切,是因为他未沾染模仿、抄袭和无病呻吟的陋习,而非「未染汉人风气」,这些陋习跟汉人、满人没有关系。
第4处错误观点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王国维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诗词创作中,不写讽刺、赠答的作品,不在作品中使用典故,不使用华丽修饰之词藻,他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个观点也不完全对,讽刺诗历来是诗中常见主题,历来佳作如云,例如李商隐的【贾生】、【隋宫】,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杜甫的【赠花卿】,曹邺的【官仓鼠】、林升的【题临安邸】等,难道这些不是佳作吗?难道李商隐、杜甫不是成功的诗人吗?
「用典」更是在诗词常见,可谓比比皆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名家都有用典的经历,怎么能说不在作品中用典诗词创作就能成功呢?简直就是不堪一驳。
第5处错误观点
「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王国维认为近体诗各诗体中,五、七言绝句最尊,律诗低绝句一等,排律又低律诗一等。词中小令最尊,长调次之,再长更次。
读完我觉得好笑,王国维这纯属无稽之谈,凭什么绝句就比律诗为尊?凭什么小令就比长调为尊?
绝句和律诗只是格律诗的不同体裁,只是长短不同,根本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绝句中的作品有优劣之分,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均属七绝佳作;律诗中的作品也有优劣之分,例如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均属七律佳作。
但绝对不能说绝句就比律诗尊贵,谁敢说【出塞】、【凉州词】就比【登高】、【西塞山怀古】尊贵?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5处错误观点分享完了,这些观点难以服众,甚至有些错得很离谱。
但最后还得强调一下,尽管有这些错误观点,但王国维【人间词话】确实是词论巨著,里面绝大多数观点都是正确的,尤其「境界说」、「三境界说」及对李白、苏轼、辛弃疾、姜夔等词家的评论更是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不过他对南唐冯延巳的评价过高,这点我是不赞同的。
「行,成于思,毁于随」,朋友们读了本文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