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元代室内建筑跟汉族有何本质区别,他们在中原的设计风格有改进吗

2024-03-31推荐

文|阿尔法

编辑|阿尔法

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并没有明显的时代风格,而是沿袭了宋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宋元风格说长期都是一种主流认识。

然而,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强大政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印记,元代室内建筑设计亦不可在宋元之说下一概而论。

事实上,元代的民族大融合让统治阶层十分重视多种文化元素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室内建筑设计的活力、丰富了设计内容。

可以说,各民族相互往来,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给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带来了在传统基础上变革的机会。

那么,元代室内建筑跟汉族有何本质区别,他们在中原的设计风格有改进吗?

一、文化融合印记,文物表现风尚

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尤其喜欢将金属件装饰在家具上。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素色家具更为美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加固作用,适合蒙古游牧民族使用。

而且线雕、浅雕等极少出现在元代室内建筑设计语言中,而是多采用高浮雕和圆雕,从而强化了立体效果,即便从远处望去也具有很高的识别度。

在装饰的题材上,除了云纹、花草纹之外,龙纹、鸟兽纹也是十分常见的,属于曲线类的卷珠纹也有较多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与宋代及以前的传统不一样的是,无论是雕刻还是纹绘,元代的设计都有意表现蓝天白云的流动气势。 这是游牧民族基于生活习惯的一种认知审美。

河北曲阳北岳庙,国内最大元代木质大殿,内有画圣吴道子所绘壁画

例如在辽宁的富家屯,曾经出土了一幅元代的墓葬壁画,名为【侍寝图】。 画中绘有一高悬着的敞轩帷幔,帷幔下的木床呈青灰色,是以精工雕镂而成。

木床的床座是托泥式的壶门,在壶门和床面之间用金属构件的横档与立档联结。 金属的横档与立档既加固了整个木床,又凸显了大方美观。

由于壶门造型来自藏传佛教,而宋代及前代的木床并没有这一构件,由此可以说,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在细节之处的确受到了宗教影响。

而在内蒙古赤峰的元宝山上,也曾出土过一幅墓葬壁画,画中绘制的高方桌非常高大,一券口形牙板设置在桌面和四条桌腿之间,桌腿相互之间以横枨连接。

前后两面是单枨,左右两面是双枨。 这种造型设计与宋代时并无二异。

富家屯元墓壁画与元宝山墓葬壁画两相对比可知,元代东北一带的室内建筑设计既有中原传统建筑设计元素,也表现出了以宗教元素为特色的时代性。

可见,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存在宗教文化介入生活文化的现象,客观上造就了室内建筑设计的元代风格。

事实上除了东北一带,广袤的中原地区也同样普遍存在这种设计风尚。

二、地面庄重大气,墙壁美观实用

据史料记载,自西周以来我国传统建筑室内地面就开始采用地砖作为装饰。

到了唐代,室内使用装饰砖的做法逐渐普及,并出现了磨砖对缝的技术。

这种技术要求地砖的下表层小于上表层,依靠挤入砖缝的泥土形成的胶结层固定地砖。 这种工艺的长处是地砖表面

看起来平整结实、缝隙很小,且不易渗水。 到了元代,这种磨砖对缝技术已被广泛使用在室内地板装饰中。

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曾记载在铺设室内地砖前,要先将砖面磨平,再打磨两砖衔接处,之后再将地砖四周砍磨成直角。 这样做能够使地面显得平整美观。

除了精湛的技艺外,人们还可以从元代的壁画中看出当时的地砖铺设采用了间色技艺,即用深、浅两种不同颜色的地砖相间拼贴在地面上,避免地面色调单一呆板,使室内显得华丽精致。

元代宫廷建筑是元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其室内地面设计庄重华丽,采用花斑石和地毯作为装饰。 元代室内墙壁的装饰设计大多使用砖墙。

在我国传统建筑材料中,砖是较为古老的一种材料。 最早被用于修建陵墓,到了唐宋时期也仅在土坯墙底使用。

元代时期,砖墙的发展较为迅速,并被广泛用于室内建筑中。 元代砖墙设计种类包括实砖墙、包框墙、包砖墙等。

元代用砖砌墙采用厚墙收分技艺,使墙面显得美观实用。 除了在室内使用砖墙外,大量织物、壁画也被用于室内墙面装饰设计。 壁画在元代室内建筑设计中较为常见。

元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极力宣扬宗教思想,因此元代壁画也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元代永乐宫壁画就是元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永乐宫的壁画主要绘制在重阳殿、三清殿和纯阳殿内,面积共有900多平方米。

这些元代壁画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技法精湛,既沿袭了唐宋时期的优秀画法,又结合了元代流行绘画审美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永乐宫壁画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出道家思想以及元代社会生活场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为三清殿的【朝元图】壁画。

画师在三清殿的东、西、北三面墙上都绘制了许多大型神仙像,十分壮观。

殿内的三面壁画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了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带领众神仙向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天尊朝拜的景象。

壁画除了八个主神形象外,还有二百八十六个形态各异的神仙形象。

永乐宫的壁画笔法细腻、色彩绚烂,部分壁画还使用石头本色进行绘制,达到永不褪色的艺术效果。 元代室内墙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令人印象深刻。

三、梁架原木粗犷,柱子斗拱新颖

元代建筑十分注重室内木头构架的设计。 元代在斗拱、梁架、藻井、大花等木制构架大都采用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其中,梁架设计是室内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因为梁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空间大小、宽窄的跨度,也是衡量建筑等级规模的标准之一。

人弯梁,也被称作草栿,是元代梁架的一大特色。 唐宋时期,我国的木构有明栿和草栿两种形式。

草栿是指大花板上方的梁,这种梁制作方式自由且工艺粗糙,因此被称为草栿。 明栿则为大花板下方的梁。 明栿表面光滑,用料比草栿细致美观。

因此,唐宋时期明栿和草栿在室内建筑设计中有明显区分。 到了元代,室内建筑梁架多使用草栿。

草栿用料粗糙,多使用原木建造,根据木头本身的形状和颜色因材使用,较少在原木上做雕刻装饰。

元代梁架普遍使用草栿粗犷的建筑形式主要由于元代木料供应不够充足,加之其原生态风格符合游牧民族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草栿梁架的优点在于省时省料,有利于木匠在短时间内建造出大型建筑。 虽然元代建筑较少在梁架上做雕刻,但用彩画作为装饰必不可少。 元代梁架的梁面和梁底都使用彩画装饰。

在元代永乐宫的室内梁架彩画设计中,采用了如意旋瓣与条状纹饰相结合的形式作为装饰。 在雍和宫墙内出土的梁架彩画中出现柿蒂纹。

元代室内柱子设计大多为高大细长的形状,即柱子的高度和直径之间比值较大。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柱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承重,其在室内位置相对独立。

由于柱子在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又与屋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屋主格外注重对柱子这一构件的建筑装饰,几乎所有存在于室内的柱子都会得到主人精心保护。

古人赋予柱子许多象征性意义,他们善于在柱子上做装饰设计。 通常使用的装饰方式为雕刻、镂空、彩画等。

其中彩画是最方便、快捷、省工的装饰,具有表现力强的特点,因此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装饰方式。

在柱子上使用不同颜料涂色和彩绘的工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到了唐宋时期,在柱子上做装饰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在柱子装饰发展史上,最基本的色调是朱红色。

除了春秋时期人们在柱子上刷各种不同色彩的颜料外,极少有以素色装饰为主的柱子。

柱子的装饰设计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简单质朴到唐宋时期繁复奢华,再到明清时期清丽婉约的过程。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宋代是柱子装饰最繁盛时期,而使用雕刻技艺装饰柱子的方式则在秦汉时期较为盛行。 元代的宫廷建筑也十分注重柱子的装饰设计。

在大明殿中柱子全部刷成朱红色,殿两旁配殿的柱子装饰采用镂花百玉设计,寒殿的柱子上雕刻有蟠龙图案。

从现今考古发现的元代室内建筑中,柱子多被刷成朱红色。 可见,朱红色是元代柱子最主要的装饰颜色。 那些用玉器、木雕、贵重金属等做装饰的柱子大多出现在帝王宫殿中。

元代柱子的官式做法是在柱子上通刷朱红色,偶尔在柱头位置绘有彩画。 元代柱子设计简洁主要与当时流行的细长柱形有关。

元代流行使用细长形状的柱子,柱子间距较大,若在柱子上设计繁复的装饰会使柱子显得缺乏力度和支撑感。

元代的斗拱样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代斗拱做法,然而,在用料尺寸上大为缩减,功能也较以往弱化。

虽然元代建筑整体规模与铺作层高度之间的比例小于宋代建筑,但铺设斗拱的位置也绰绰有余。

元代斗拱出现了象鼻昂等新兴式样,在装饰设计方面以彩画为主。 元代用于斗拱装饰的彩画设计偏爱青绿色调,纹样大多为云头和小花。

然而,在永乐宫的三清殿中的斗拱图案为箍头枋心设计,即在栱身的左右两侧绘制对称彩画,使两侧与栱身彩画形成一幅三段式整体构图的图案。

在山西永乐宫内,斗拱设计除了彩画外,还使用雕刻作为装饰。 雕刻装饰的斗拱层次感分明,使室内建筑设计风格显得更为协调一致。

元代斗拱装饰注重与瓜子栱、令栱、泥道栱等平行。 在斗拱的端头往往雕刻翼形、云头形或华头形状等作为装饰,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