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山城重庆,将重点打造这「六个区」

2024-06-06推荐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重庆造」,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重庆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6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表示,重庆将紧扣「两大定位」重点打造「六个区」。

胡衡华表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集散地,目的是引领内陆地区开放发展。

2022年8月8日,重庆,初秋的长江流域巫山段生态廊道美景如画

紧扣「两大定位」重点打造「六个区」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

据介绍,接下来,重庆将紧扣「两大定位」,重点打造「六个区」。

第一个区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去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时,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要靠创新制胜、靠制造支撑、靠服务赋能,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加速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第二个区是「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主抓手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点是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集疏运体系。当前,重庆正规划建设枢纽港产业园,在毗邻重庆中心城区的渝西地区,打造先进装备成套基地、先进材料基地、物流及现代供应链服务业基地。

第三个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先行」就是要敢为人先,在数字化变革、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园区开发区改革,现在重庆的园区数量已经压减到50个、实现了「瘦身」,接下来要持续「健体」,把为居民服务的职能交给行政区、为法人服务的职能交给开发区,让「企业办事不出园」。

第四个区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重庆是直辖市,具有扁平化管理优势。重庆将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在人民城市建设上探索新经验。

第五个区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将增强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六个区是「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重庆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等环境治理,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重庆,位于沙坪坝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铁路兴隆场编组站

重庆开行中欧班列近1.6万列 运输货值超5300亿元

重庆是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表示,目前重庆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近16000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过53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未来开行班次和货运量将持续扩大。

当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郑向东表示,未来重庆中欧班列开行的班次和货运量持续扩大是确定的。在「硬联通」上,重庆的通道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目前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已达51条,可以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基本实现了欧亚地区全覆盖。

在「软联通」上,重庆全面推广快速通关、全程保险、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务,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开展铁路运单金融服务等多项试点,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供应链方面,物流安全保障也持续强化。郑向东提到,近期在国际海运航路受阻的情况下,重庆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量和货值实现增长,展现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的韧性和潜力。在需求侧,各方参与通道合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

郑向东表示,随着中欧班列开行线路越来越成熟,欧洲、中亚、东盟市场高效联通,跨境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交融,将使重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他举例称,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支柱产业之一,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重庆累计运输相关产品超过10万标箱、货值超1800亿元。

重庆:一排排新能源汽车「整装待发」

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重庆是我们国家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接下来将着重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文章。

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表示,「重庆造」汽车畅销海内外,2023年,我们的汽车产量超过了2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了50万辆,这些都是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一个很好的缩影。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

江敦涛表示,其中,针对汽车、电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我们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大新品投放,向高端迈进;针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推动技术迭代升级,打造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突出做好相关企业、研发机构的「选种育苗」,强化产业生成培育,通过政策扶持来撬动市场支持,打造一批硬核科技企业和前沿产业。

在强化创新引领方面,江敦涛称,我们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整合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等优势资源,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

他举例称,比如,近年来,「重庆造」手机盖板玻璃凭借超强的抗跌落能力,被应用在国产高端手机上,成功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也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以上,分别达到1.2万家和8万家,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同时,还将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重庆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争取更多重大项目、优质企业在重庆落地生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