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才是汉献帝刘协的救命稻草。
一
找机会逃出曹操的掌控,化妆潜逃、收买侍卫、假死脱身……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逃出去。
逃出去后就去投奔刘备,册封刘备为王,仅在天子之下,加九锡,带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曹操有啥就给刘备封啥,甚至比曹操还多。
让刘备掌管天下兵马,都督中外诸军事。
自己安于做一个无权力的皇帝,反正刘备姓刘,情况再怎么坏也不会比在曹操手中更坏。
都说刘备假仁假义,万一刘备是真仁义呢,刘协不就赌对了,等刘备携天子之威平定曹操、孙权,统一四海,说不定他真的还政与刘协。到时候刘协君临天下,刘备及其后人不得是世袭铁帽子王。
等到刘协过够了皇帝瘾,把皇位传给刘备的孙子也未可知。
二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投奔刘备,其他人就不行吗?
让我们看看汉末诸雄都是些什么货色,人就怕比较,一比较就知道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汉献帝刘协是董卓所立,当时董卓携带着大将军何进的诏令,率军从西凉入长安诛杀十常侍,可还没等董卓进入长安,十常侍就把何进反杀。十常侍又被袁绍和曹操尽数诛杀。
董卓率军进入长安后,立即扯下清君侧的面罩,露出了谋朝篡位的獠牙,他先是废掉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然后诛杀了何太后,任何敢反对的大臣统统杀无赦,不久又派人毒杀了废帝刘辩。
刘协在董卓手中,就是个傀儡,一切看董卓的脸色。
等到司徒王允说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联合吕布杀死董卓,汉献帝刘协又被置于王允和吕布的保护下。在这个时候应该算是刘协比较好的日子,毕竟王允忠于汉室。
只可惜这个好日子只过了一个多月,王允诛杀董卓后,没有估量好形势,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准备清洗董卓旧部。在毒士贾诩的策划下,董卓的部将李榷、郭汜回师长安,大杀四方,王允被杀,吕布逃跑,汉献帝刘协落到了李榷、郭汜手中。
李榷郭汜这俩人简直就是刘协的噩梦,这俩人时而内讧时而团结,刘协在他们手中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李榷郭汜之乱后,曹操趁机回到洛阳,将刘协置于他的保护之下,自此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
客观的讲,刘协在曹操的保护之下,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起码像个皇帝,吃喝不愁,住房无忧,但也就仅限于此。
在曹操的保护之下时,刘协已经15岁,开始有了个人想法。如果说在曹操之前,刘协还没有长大,还处于蒙童时代,那么这时候刘协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皇帝。
自己是个皇帝,却事事不能做主,一切都得以姓曹的那个老小子为主,姓曹的说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说封赏谁就得封赏谁,咱俩到底谁是皇帝?
刘协感受到了傀儡的不幸,就想反抗,他找到董承国舅,写了衣带诏让他带出去起兵勤王,诛杀叛逆曹操。可事情败露,董国舅一家被杀了个干净,连怀孕的董贵人也不能幸免。
之后刘协又和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合谋诛杀曹操,事泄后,伏皇后被废,伏完一族被诛杀殆尽。
刘协两次试图诛杀曹操,均以失败告终,之后曹操加强了汉献帝刘协的「防卫」,刘协身边的人都被撤换,刘协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机会能够诛灭曹操独掌大权。
四
除了曹操外,其余军阀像袁绍、袁术、刘表、孙权、刘璋等皆不可靠。这些人中,袁绍和孙权跟曹操一样狼子野心,汉献帝到了他们手中必定也是傀儡,要么被废要么被杀。袁术比曹操更不如,拿到传国玉玺后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刘协到了他手里,估计要成为登基的祭品。刘表和刘璋虽然是宗室,但是为人庸弱,自保都难,怎么能保天子。
比较来比较去,还是刘皇叔比较靠谱,刘协投奔刘备才是唯一出路。以刘备的作风,汉献帝刘协到了他的军中,必以礼相待,认刘协为皇帝。放眼整个三国,唯刘使君真君子也。
话说回来,刘协破局的关键是怎么逃出曹操的手掌心,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曹操把刘协当宝贝一样看着,刘协根本逃不出他的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