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乘风破浪的姐姐(科学家版)

2024-08-16推荐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这是华罗庚在归国途中通过新华社播发的 【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这样一句话,拨动了一位女性科学家的心弦,在那个万事维艰的年代,她踏着时代的浪潮勇毅前行,在计算机科研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她就是夏培肃院士。

用现在的话说,她一定称得上那个年代 「乘风破浪的姐姐」!

1946年的夏培肃

01

「一个人在一生中,常常会有一些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我来说,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195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当我第一次谒见华罗庚教授时。」

偶然的机会,夏培肃得知华罗庚有在中国研制和发展计算机的想法,正在组建计算机科研小组。

在英国已经对计算机有所了解的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兴奋,当即约好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三人登门谒见了华罗庚。后来,三人在华罗庚的支持下,组成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让年仅29岁的她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机科技之路,从此,她的名字就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 三人小组

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亲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历经半年的深入调研与初步实验,科研小组勇敢地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宏伟设想和技术路线。

02

「中国人自己的事业我们自己干!」

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经历院所重组与人员变迁,以及中苏关系的变化,不仅三人组只剩下夏培肃一人独自坚守,苏联也终止了对中国所有的技术援助,甚至此时,国际都认为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将止步于此。

她一咬牙一跺脚,摒弃苏联的设计,立誓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计算机。

03

「我们做107计算机是全力以赴。从总体设计、图纸设计,到调试方案都是我设计的。」

面对诸多困难,她从未放弃,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用科研的笔触,绘制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未来。仅仅一年时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光荣诞生。

107型通用数字计算机

当年,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元勋们,仅凭一把算盘、一支笔,苦苦演算着无尽的数据。107计算机诞生后,工业部门迅速仿制了一台,将其应用于原子核反应堆射线能量分布的计算、弹道计算等关键任务,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07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全景图

04

「我们当老师的就是‘人梯’。给别人当梯子,太低了没人愿意爬的;自己要不断长高,别人才能攀着你往上爬。」

夏培肃指导学生做实验

夏培肃设计的「107机」开创了新纪元,她所创办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和院校,也培育了无数学生,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龙芯」项目启动,夏培肃的学生胡伟武领军,打破了中国依赖外国CPU生产计算机的局面。仅用了15个月,中国首款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为致敬夏培肃院士及她50年的计算机事业成就,它被命名为「夏50」,人称「夏芯」。

2015年3月31日,首颗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央处理器「龙芯」的北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天后,这颗卫星上装着的计算机正式开机,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将逐渐实现自主可控,新一代导航卫星已经诞生。

而夏培肃院士的一生努力,不仅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了个样」,更是为培养越来越多能研究、懂研究、爱研究的计算机科学家打好了基础。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内,也陈列着夏培肃院士的几件展品。

夏培肃支援2008年

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收据

一份「特殊」的党费收据,无声地诉说着夏院士身上默默奉献、为国为民的科学精神,而这份精神,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前行。

夏培肃工作笔记本及工作记录

夏培肃院士的工作笔记本及记录,展现了她严谨的科研态度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字迹工整,记录详尽,每一页都见证了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是科学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