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石芝鹏、张衡、周志成、李浩东
图丨周泽来、孙国轩、梁沛琪
他不是飞行员
却整天跟随战鹰翱翔蓝天
他不会驾驶战机
却托举战鹰安全高飞
他叫罗海华
刚刚晋升二级军士长军衔
现为第73集团军某陆航旅
空中机械技师
他入伍20年来
担任空中机械师 12年
保障安全飞行3500小时
排除故障隐患上百起
先后被评为
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下面,带你一睹他的强军风采——
2003年
高中毕业的罗海华
在校园门口看见
「好男儿,去当兵」的宣传标语
激发了他参军的热情
他决定入伍
刚到新兵连
罗海华因身材瘦小
身体协调性差
体能成绩全连倒数第一
弱鸟先飞,他自我加压练体能
每天当别人还在睡梦中
他就已经开始跑步
一圈、两圈、直到力竭......
最终在新兵连结业考核中
他3公里全连第一
所有科目均为优秀
被表彰为「优秀新兵」
新兵下连后
罗海华成了一名机务兵
面对专业技术强、 要求高的航空机务岗位
学历不高的罗海华学得非常吃力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
机务岗位上建功立业
面对复杂的发动机工作原理
他白天跟着师傅钻座舱学技术
晚上趴在床上打着手电啃书本、背规程
渐渐地,他 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
成为第一个独立上岗的人
2005年单位改革分流
此时他面临
是继续在原单位干老机型
还是去新单位学习
维护新机型的重大抉择
罗海华坚定选择了
更具有挑战性的后者
罗海华来到新单位后
现实 给满怀信心 的他泼了一盆冷水
新机型和老机型理论完全不同
维护方法也天差地别
但他始终保持向前冲锋的昂扬姿态
每日加班加点研究
新机型的维护保障规程
他「逼迫」自己
一定要在当年掌握新机型的维护方法
那段日子
教室里,他一遍一遍背记维护手册
机场上,他在飞机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
就算在食堂排队 打饭的间隙
也要拿出笔记瞅两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
所有的维护规程和操作手册
终于被他全部熟记于心
工作认真细致的罗海华
总是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在一次昼间飞行训练中
直升机在空中航向操纵卡顿
但在地面通电检查时故障却消失
对航向系统进行测试也没有发现问题
但他始终坚信一定是发生了故障
在他的坚持下
机组成员齐心协力
反复进行检查
终于发现
是航向舵机出现异常抖动
这是一个偶发故障
一般难以发现
正是因为罗海华细致的工作作风
才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越是艰险越向前
有一次,在单位表现优异的他
被指派参加某重大演训任务保障
那段时间,他整天锚在飞机上
反复对直升机的每个区域进行检查
汗水浸透了机务工作服
汗珠滴落在蒙皮上
他擦擦汗继续干
直到任务圆满完成后
罗海华笑着说「值了」
从事机务工作这么多年来
他始终坚持把复杂的机械结构 精简化
钻研编写了
各类机件拆卸工艺卡片
提供操作数据
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保障效率
得到战友的一致点赞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工作上、生活中
罗海华都十分有耐心
每次其他同志遇到疑惑
他总会认真详细解答
毫无保留分享自己的维护经验
那一年
他所在机组来了一名新同志
工作积极主动
但是专业能力素质始终上不去
罗海华发现他是个好苗子
经常为他传授专业技巧
他的专业水平因此逐渐提高
最终成长为业务骨干
他不仅自身能力过硬,还善于总结
有一次他发现某机件 螺钉有损伤
联想到可能是新同志
对工具设备不熟 练挫伤了机件
罗海华因此根据自身工作经验
总结出一套
工具对应机件使用的好方法
供新同志学习参考
后来,因使用工具不当
挫伤机件的事例大幅度减少
奋进新征程
青春敢担当
二十载如一日
罗海华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托举了战机无数次平安起降
一钉一铆都书写着他的忠诚
罗海华,好样的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主管 | 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
主办 | 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
刊 期 | 第 4322 期
实习编辑: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