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北京一老人在家打扫卫生,突然一块墙皮掉下,没想到墙皮里,还有一层,上面全是字

2024-07-14推荐

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北京香山脚下,坐北朝南的四间旧式瓦房安静地伫立,仿佛岁月在这里停滞,历史的微风轻轻吹拂。这座房子有一个颇具历史韵味的名字——正白旗39号,仿佛在诉说着它过去的故事。

这里是舒姓人家世代的居住地,他们是满族正白旗的后裔,舒家人的生活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家族的历史与荣耀、苦难与坚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1971年,一个看似平凡的午后,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洒在屋内,照亮了陈旧的家具和泛黄的墙壁。陈燕秀正在忙碌地打扫这座老宅子,她在挪动靠墙的木床时,不慎将墙上的白灰刮下了一块,墙体破裂后,撒落了一地的灰尘。 然而,在这层土墙里面竟然还有一层灰墙,墙皮上似乎还有斑斑墨迹。

已经在这间屋子生活了几十年的陈燕秀,若不是今天意外磕到了墙面,估计这辈子也发现不了这墙里的秘密。彼时,陈燕秀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了,这墙皮里面怎么还会有字?

怀着好奇,她小心翼翼地将墙皮一点点揭下来。没想到越往下揭,字迹越多,一会儿的功夫,这一面墙上的字几乎完全呈现了出来。

陈燕秀惊呼了出来。原来在脱落的墙壁之下,竟然隐藏着用毛笔书写的字迹! 这些字迹密密麻麻,看起来像是写在一本厚厚的书上面。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是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陈燕秀仔细辨认着这些字迹,发现它们是用繁体字书写而成,内容似乎是一篇日记或者书信。她越来越好奇,这些字迹到底是谁留下的?它们隐藏在这堵墙里面已经多久了?

陈燕秀虽然没上过学,认不出这些文字,但直觉告诉她墙上的字不简单。她决定暂时不触动这些文字,而是悄悄在家里等着老伴儿舒成勋回来。

当丈夫舒成勋回到家中,陈燕秀立刻拉着他走进老屋,指着墙上的字迹问道:「你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呀?」

舒成勋是一名退休教师,对古文颇有了解。他仔细地观察了墙上的字迹,立刻认出这些文字其实是一些诗词和对联。他仔细辨认了一番,墙壁上的一副菱形对联上赫然写着:「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在其后还写着3个字:「真不错。」

舒老先生记得,在1963年的时候,正黄旗的老人张永海曾向红学专家们讲述过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曾在香山附近居住,据说他生前穷困潦倒,亲戚们见他穷酸,一个子儿也不肯借给他。后来曹雪芹的挚友鄂比得知此事,便赠他一副对联,大意就是「亲戚不如朋友」。

结合张永海老人的讲述,再结合舒老先生家的地理位置,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的这个宅子会不会就是曹雪芹的故居,而这些文字能否就是曹雪芹的笔迹呢?

舒老先生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舒老先生第二天就请来了知名红学家来印证自己的猜测。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些红学家在看完墙壁上的字迹后都纷纷摇头,说这不是曹雪芹的笔迹。

听到这话虽然舒成勋觉得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将墙壁上的字迹当做文物好好地保管起来,并继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转眼时间来到了1977年。有一个叫张行的人慕名而来,看到墙皮上的字惊呼道:「这是曹雪芹的真迹!」

原来张行的家里有一对祖传的书箱, 其中一只箱子的盖子上有一个落款,就是「拙笔」 ,还写着乾隆二十五年的字样。在 另外一个书箱盖子上,居然发现了赠予「芹溪居士」的几个小字,芹溪正是曹雪芹的号。

那么这对书箱就是友人「拙笔」送给曹雪芹的,「拙笔」的名字出现在老墙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舒成勋家的老宅就是曹雪芹住过的地方呢?

为了进一步鉴定墙上的字迹真伪,舒成勋联系上了北京的红学专家。专家们对墙上的字迹进行了仔细检验,通过与鄂比现存真迹的比较, 确认墙上的字与书箱上的字笔迹一致,可以基本断定为鄂比的真迹。

这个发现让舒成勋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想。他意识到他的家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而这些字迹是曹雪芹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他决定进一步保护和研究这些字迹,以传承曹雪芹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和文化遗产,舒成勋夫妇主动选择搬离了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房子。之后这座房子就被有关部门当成文物而保护了起来,并多次出资进行修缮。 之后,这座老房子正式更名为曹雪芹纪念馆。 内部展出的都是与曹雪芹生前相关的物品,以及【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然而,关于舒成勋家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故居这件事,始终存在争议。尽管有专家确认墙上的字迹是鄂比的真迹,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证据不足以证明舒成勋家就是曹雪芹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