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浙江游客为何奔波2000余公里赴三亚,送这位特殊的「朋友」回家?

2024-05-28推荐

「6点15分‘海棠’成功入水!」5月26日清晨,获悉短肢领航鲸「海棠」顺利野外放归的消息,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游客宋科威开心地跟身边人报喜。

作为最早发现「海棠」搁浅并提供救助的爱心人士,宋科威持续关注「海棠」救治情况,甚至自费奔波2000余公里,只为亲赴三亚送「海棠」踏上归家路。

「‘海棠’是幸运的,在三亚遇到了一群有爱心、有技术的人们。145天的接力救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更让我爱上了三亚这座有爱的城市。」宋科威说。

意外结识「海棠」

宋科威与「海棠」的首次见面,在三亚海棠湾的沙滩。

在浙江从事外贸工作的宋科威,因公司团建活动来到三亚。1月3日,她早起来到位于酒店旁的海滩上准备观日出、为朋友准备沙滩生日祝福。突然,沙滩上一团黑色的物体引起了她的注意。

「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头鲸鱼。它全身都沾满沙子,身上多处有咬痕,眼睛紧闭,只有鳍还微微抖动。」宋科威回忆道,发现短肢领航鲸还活着,她立即报警求助,并和同行的7名朋友一起开启救助行动。

根据常识,宋科威和朋友们从周边找来一条破旧的毛巾搭在「海棠」背上,并用水桶装水不停浇湿「海棠」身体,众人还合力形成「阴凉人墙」,为「海棠」遮挡阳光。

「发现‘海棠’后,周边的保洁人员、路人都纷纷加入救助的行动中。」宋科威说,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救援人员一小时后抵达现场,海昌生物保育中心保育人员带着医疗装备,蓝丝带志愿者带着水桶和担架布,亚特兰蒂斯酒店调来转运担架,海警战士准备好了遮阳布。大家齐上阵、共参与,迅速为「海棠」处理伤口、遮阳、保湿、补水,并最终用铲车把它转运到最近的救助站——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

三个小时的海滩救助是漫长的。顶着烈日,宋科威一直守护在侧,并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天是团建活动的最后一天,按规定可以自由活动。因为碰到‘海棠’,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坚守在沙滩上,希望多为救助行动出份力。」宋科威坦言,由于「海棠」伤势严重,对于成功救治大家都信心不足,但所有人都没放弃,积极搭把手助力「海棠」救援。

数月牵挂「海棠」

次日,宋科威按计划回到宁波。但她关注「海棠」的心,却一直在跳动。

「从‘海棠’离开沙滩后,我就一直在网上追踪它的消息。媒体关于它的报道,我也及时分享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关心‘海棠’的救治情况。」宋科威说。

「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肝、肾功能异常」「1月5日开始进食」「1月9日独立游动」「1月18日肝功能恢复正常」「1月23日自主下潜」「4月27日血检结果正常」「5月7日经评估达到放归标准」……「海棠」身体的点滴变化,一直牵动着宋科威的心。

「思聪、李波、建军等志愿者日夜陪护‘海棠’,及时通过短视频记录救治情况并发布在新媒体平台,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翻看这些视频,看着‘海棠’一天天好转,特别开心。」宋科威说。

5月12日是宋科威的生日。今年的生日,她许下了「海棠」平安健康长大,顺利开心回家的心愿,并向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捐赠了512元,用于购买「海棠」日常食用的鱿鱼。

「‘海棠’一天能吃近20公斤的鱿鱼和鲱鱼,视频中看到它大快朵颐的模样,特别可爱。」宋科威在云端关注着「海棠」的成长,既欣慰又感动。

在她看来,短肢领航鲸的救治是个难题,三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海洋生态的保护,职能部门积极联动科研机构、海洋企业、公益机构,整合各方力量,温柔以待每一个海洋生命,科学施策实现我国首头搁浅短肢领航鲸成功救治,创造生命的奇迹。

「500余人次数月接力陪伴,各方8万多元的爱心捐赠,‘海棠’的救助开创了我国短肢领航鲸成功救助和野外放归的先例。」宋科威感叹道,这个为爱奔跑的故事,是一座文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写照。

千里送别「海棠」

再见「海棠」,宋科威觉得它胖了。

的确,如今已似「大茄子」的「海棠」,体长从搁浅时的3.6米长到了3.96米,胸围也从1.9米长到了2米,现在已经重达500公斤,自由下潜、自主捕食、辨识同类等技能对它而言都不在话下。

5月25日,看着在水中翻滚玩耍的「海棠」,宋科威手机的摄影功能一直在开启,她要多拍下「海棠」的照片留作纪念。因为,送别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收到‘海棠’即将放归的消息,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带着朋友们对‘海棠’的祝福,连夜从宁波飞往三亚,希望可以亲自送它重回大海。」搭乘飞机抵达三亚,宋科威顾不得旅途的疲惫,在「海棠」放归当日全天候守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水中「海棠」的每次呼吸、每次进食、每次翻滚,她都密切关注着。

「昨天凌晨5点左右,我在‘海棠’搁浅的海滩写下了‘海棠一路平安’的祝福,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身穿绘有「海棠」图式的文化衫,宋科威在参与「海棠」放归行动的人群中格外醒目,她要以此方式送别这位特殊的海洋朋友。

成功引导进医疗池、顺利起吊、安全转运、抵达码头……「海棠」野外放归行动的每个环节,宋科威都紧紧跟随。晚霞初现,看着载有「海棠」的利洋358科考船缓缓远行,宋科威泪目了。在她的身旁,「海棠干妈」王悦琪、蓝天救援队队员姜军等长期陪伴「海棠」的爱心人士,挥别的手臂迟迟不愿放下。

「三亚是个美丽的城市,景美、人更美。与‘海棠’的相识,与这群海洋保护热心人的相知,开启了我与三亚的缘分,期待日后能有机会带着家人一起好好游览这座有爱的滨海城市,深度感受一座文明城的厚重与浪漫。」参加完送别活动连夜赶回宁波,宋科威内心许下未来三亚行的期许。

对此,三亚给予积极回应。目前,三亚旅文部门联合三亚旅投、各涉旅企业已为宋科威及其家人提供了酒店住宿、海上娱乐、特色餐饮等专属礼遇产品,盛邀她重游三亚,深度体验鹿城特色旅游产品。

特写

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重归大海

「朝阳下的奇迹!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回家了!」5月26日6时15分,霞光盈空,「海棠」在人们的注视中,向大海远方游去。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三亚。1月3日,一头重达500公斤的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滩搁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随后,三亚开始了一场145天的合力大营救,政府职能部门、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和专家、志愿者、技术人员接力救援,成功让「海棠」恢复健康,踏上回家路。

5月26日6时,十多位志愿者、保育员、海警、船员齐心协力,将「海棠」送回大海,「海棠」回到久别的海洋家园。

70海里的回家路,需要耗时近12个小时。这一路,注定不寻常。

5月25日18时30分,利洋358科考船搭载着领航鲸「海棠」,从三亚启程,前往水深500米深的海域。装有「海棠」的专业水槽被安放在船尾的甲板上,这里的点滴变化牵动着20余名随船人员的心。每隔5分钟,随船保育员都会用手轻抚「海棠」额隆,感知体温,用水瓢往身上洒水降温,涂抹凡士林保湿,并铺上毛巾,以防晒伤。

5月25日晚,志愿者、保育员和船员在船舱内讨论放生过程的细节。

「为‘海棠’浇水降温、扶正身位、检查呼吸次数,大家都在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个细节,确保‘海棠’回家之路的最后一程万无一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说。

受海上风浪影响,利洋358科考船在航行中出现左右摇晃,「海棠」体位也因此产生侧偏。今天零时,随船志愿者刘冰雪发现「海棠」体位偏左,大家立刻投入「战斗」。

大家协力调整装有「海棠」担架布的位置,同步在「海棠」身体与担架的空隙,塞进高密度海绵,以防它的左胸被压伤。「有惊无险,及时处置确保‘海棠’的安全。」刘冰雪说。

海上的夜静悄悄,克服深夜的疲倦,大家始终紧盯着「海棠」的变化。凌晨2时许,新的意外来临。

随船志愿者胡雁思汉发现「海棠」躯体起伏大,呼吸从正常状态下每五分钟3次增加到每五分钟7次,如人类睡觉时突然惊醒般的状态。

「现场观察到‘海棠’的突发情况,所有的志愿者立刻准备,经保育员评估动物状态,并协调船只中途停船,更换新的海水,不停为‘海棠’降温。」胡雁思汉透露,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持续忙碌到凌晨4时许,「海棠」呼吸终于恢复正常。

6时22分,利洋358科考船抵达北纬17度28分、东经110度15分,这是「海棠」即将野外放归的海域。

5月26日6时,十多位志愿者、保育员、海警、船员齐心协力,用担架将「海棠」吊起,准备放生。

现场指挥员发出指令,船尾龙门吊的吊臂缓缓升起,装有「海棠」的担架布随即一点点从专业水槽中脱离。到达一定高度后,吊臂移动方向,缓缓下降,安稳地将担架布平放在船舷旁。「海棠」告别了它的「摇篮」——专业水槽,准备入水回家。

「一二三……」打开担架布的捆绑绳,大家小心翼翼将「海棠」的双鳍从担架布中取出,而后众人齐力拉起担架布一侧。

随着担架布缓缓展开,布内的「海棠」开始翻滚,扑通一声落入海中。一个漂亮的翻身,入海的「海棠」自主下潜,缓缓向大海深处游去。

5月26日,利洋358科考船甲板上,大家通过观看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观察「海棠」在大海中的实时情况。

「‘海棠’游出数米后,又转回头,仿佛是和大家的告别。」蒲冰梅说,「海棠」非常聪明,与它相处的4个月多,大家都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情感。

「回家吧!希望‘海棠’能够越挫越勇,勇敢地健康地活下去,尽快找到家人和朋友。」目送着「海棠」远游,志愿者李波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离去。

旭日东升,迎着希望,「海棠」开启生命的全新旅程。

5月26日,志愿者使用无人机实时观察刚刚放归大海的领航鲸「海棠」。

5月25日,海南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举办放生仪式,受伤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的发现者之一宋科威,手拿受伤短肢领航鲸「海棠」搁浅第一现场的照片,讲述本次爱心救助的过程。

记者:黄媛艳 王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