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海外华人的后代对中国有感情吗?

2020-04-18推荐

肯尼亚女孩自称是「郑和水手后裔」,来华免费留学7年

同时他们还向大使馆来的人展示了当地一些陶器,确实也是中国的制陶工艺,图案则充满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种种迹象证明,这里似乎的确有过中国人生活的迹象,这一发现,当时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座小岛吸引了各种历史考察团,前来研究,后面甚至有电视台的人来访,为了拍摄一部相当有意义的片子。

然后发现附近的海底,居然打捞出来不少明代的中国器皿。

沙里夫的母亲手中也有一个类似的瓷碗,据说是祖传下来的。

小小的瓷碗边角四处都有缺口,底部更是印有「大明宣德」字样。

这个小瓷碗,承载着沙里夫一家的文化信仰,他们始终相信它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也将他们对中国的美好幻想和向往寄托在上面。

即使当年的水手们相继离世,后人们却始终未曾遗忘自己的根源,有一部分来自中国。

沙里夫最大的愿望,也是能够去一次中国。

在中国大使馆来考察之后,便一直记挂着她的心愿。

不久后中国大使郭崇向沙里夫传来喜讯,为她争取到了一个去中国留学的机会。

这个在岛上「异类」般存在的姑娘,迎来了生命的曙光,她的坚持终于看见了希望。

2005年7月,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沙里夫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她先是去到上海,走了一下祖先们走过的路,看着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她激动落泪。

随后受邀参加了【郑和下西洋】纪录片的首映仪式,她给大家献上了一首肯尼亚歌曲,以表心意。

后来沙里夫还见到了南京副市长,对方亲手为她披上纱巾,此后的采访中她都会披上那条纱巾合照。

9月她正式开学,以留学生的身份在中国生活,2年汉语,5年学医,她在这里足足待了7年。

沙里夫选择了学习中医,即便那些中药名很难念也不好记,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自己的祖先就曾经用中医在当地救治了很多人,自己也想学会这个医术,回去为其他人服务。

聪明优秀的沙里夫不仅读完了中医的研究生课程,甚至在中国念了博士,选的妇产科方向。

结束学业后,沙里夫回到来时的帕泰岛上,以医生的身份帮助岛民,救死扶伤。

中国与肯尼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了这一层历史渊源后,直接援助了帕泰岛,为岛上的居民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

即便是几百年前散落的中国后裔,国家也不会放弃他们,想尽办法帮他们寻根,完成回国的愿望。

大概就是中国传统的「血浓于水」吧。

只要身上流着中华血脉,就是中华儿女。

而中华儿女,永远可以相信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