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今话老郑州丨祭城的「祭」为什么不读jì,读zhà

2024-05-12旅游

祭城站,这个名字在郑州地铁5号线上频繁地出现着。对于不熟悉郑州的人来说,也许会感到困惑:祭城(zhà)站?祭城这个地名为何有这样的发音?在普通话中,祭这个字一般只有「jì」和用作姓的「zhài」两个读音,唯独在郑州,特指祭城时会读作「zhà」。这个发音,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祭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祭奠神灵或追悼逝者,人们对其使用时多有所谨慎,尊重其庄重含义。然而,在古代,祭却是一个美好、庄重的词。早在甲骨文时代,祭的字形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像是滴血的肉块,右边是一只「手」,象征「以手持肉」的意象。随后加入「示」字表示祭台或牌位,与祭祀、礼仪相关,因此,「祭」的意思就是「拿着肉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

据【祭城镇志】记载,商朝时期,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因其忠诚被封赏建国,即祭国。而【史记】中记载,西周「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平乱有功,被封于祭,封地称为祭伯城。穆天子传中也提到了天子在郑州一带游玩,并在祭地暂居,这也暗示了祭伯城在郑州一带的位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州的地名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在前722年,郑国崛起,灭亡了祭国,当地百姓以国为姓,或出于对「祭祀」的尊重,将发音改为「祭(zhài)」。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侵,黄河流域战乱不断,大量外地移民涌入,口音差异导致「祭(zhài)伯城」被发音演变为「祭(zhà)城」,从而奇异地保留了至今。

祭城,一个历经沧桑,千年沉淀的地方,承载着郑州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祭城也在不断变化。从乡村到镇区,再到如今的社区,祭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84年祭伯城遗址被发现以来,相继发现了明清城址和两周时期城址,至2015年郑州地铁5号线开通,考虑到当地市民的情感和历史,特意设立了「祭(zhà)城站」,祭城的历史纪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与祭城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不乏其人。最著名的或许是「北京大栅栏」。在这个商业街的名字中,本应读作「zha lan」的「栅栏」却被称为「da shi lanr」,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发音。这种特殊的称呼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独特纪念,也为古老的历史增添了一份人情味。

历经千年变迁,祭城如今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从传统到现代,祭城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然而,尽管祭城的外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仍然深深地植根于这片土地。正如【祭伯城记】所言:「今日祭伯之城,地处郑州中兴之地,一座新城矗然而立,展古老王都之新颜,挚未来中原之旗帜,楼宇入云,纵横天衡,水清气爽,花红树绿,一派万千气象。西周古城涅槃重生,灿烂文明再谱华章,民族传承根深叶茂,激励后辈再创辉煌。」

祭城的历史,是对郑州乃至中国文明发展的见证。在现代社会,尽管城市发展迅速,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仍然至关重要。祭城的变迁,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一段中国文明的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