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千秋史,人说山西好风光
有人说「看不懂」山西,为什么这么说?实在是山西的历史太厚重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存真的很难读懂山西。但真的希望有更多人愿意给山西一个机会,当你走进山西,看到那些只在历史书上看过的故事「活过来」,或许你才能懂山西存在的真正意义!
来了山西,才知道历史书真的没有骗你!走在这片土地之上,你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房,在这些具象化的实物背后,是时间在风霜雨雪之中留下的笔笔痕迹。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停下来,看看山西这片土地之上曾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本篇盘点一下山西的5A级景区,看看大家觉得哪些最值得一去?哪些又不值得去看呢?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评定年份:2007)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北魏皇室集全国人力物力经70年之久所雕凿,是梁思成、林徽因眼里「伟大的石窟寺建筑」。
云冈石窟位大同武州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有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造像最高17m,最小2cm,大小造像59000余尊。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被誉为「最具国际范儿的皇家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雕饰奇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三期的造像特征、窟龛形制、题材布置、雕造技巧各具特色。
云冈石窟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最具西来样式,所谓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后期营造的石窟又引领了中华佛教艺术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风尚,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文明闪耀随着贵霜帝国的衰落,中亚文明成熟的造像技术搭上了大乘佛教东传的顺风车,沿着丝绸之路造访了西域。兴许是大千世界的机缘,北魏崇佛,于是在北方的苍茫荒漠里,巍峨的佛像傍山而坐,此后千年,八风不动。这一坐不得了,中国本土宗教艺术中神祇造像的空白得到了弥补。
当漫步在云冈石窟前,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每一尊佛像都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每一幅壁画都绘着佛教故事的辉煌。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雁门关)
雁门关(评定年份:2017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里,是李贺看到的雁门关,不知道今天,你到这这天下第一关,可否体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壮志?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建关,将近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代名将李牧据守在此。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后,想要挟余威平定匈奴,从此北上大同,不想在白登被围。
汉武帝策划的马邑之谋,也是经过这里,准备对匈奴进行围歼。卫青、霍去病从此出发,一举击溃匈奴,打出四百年和平。王昭君出塞的和亲之路也由此穿过。这里有雁池,据说是被她迷倒的落雁之地。
(雁门关)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从大同迁都到洛阳,也是从此经过。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导致这里成为北宋与辽对峙的战场最前沿。杨家将满门忠烈、英勇抗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靖康之耻,宋徽钦二帝经雁门关,被虏出塞。
明代为解决边塞物资运送,采用开中法,晋商走西口的马铃声从此穿过。乔致庸把晋商的影响力带到顶峰。现在这里还保留一段关道,深深的车辙印刻在石板上,记录那段历史。李自成不屈命运安排,带领农民军从此经过,给明王朝致命一击。
(雁门关)
这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如今是人们研究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的重要地方。对于诸如我一般的普通游人而言,去往雁门关是为了离历史更近一些。
雁门关口最窄处也就不到十米,想着这么多历史人物从这里走过。我也站在他们走过的脚印上。如果有时间穿越,他们都聚集在此,就像景区入口的那面石墙,我想跟他们说「向前辈们致敬,我辈仍需努力」。
(五台山)
五台山(评定年份:2007)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传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此外,五台山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亦享有盛名。是世界五大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共处的佛教道场。
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五台山,傲视群山,它是北岳恒山山脉的瑰宝。其中的北台峰,更是华北地区的巅峰,有着「华北屋脊」的美誉。尽管它位于与北京差不多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与中国的东北大兴安岭相似,年平均温度仅-4℃,这就使得五台山在夏季时成为了避暑胜地,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清凉山」,又称「清凉圣境」。
(五台山)
五台山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称之为「华北屋脊」。
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到达五台山,并在此选址建寺,以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为显通寺的前身。自此五台山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大孚灵鹫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
(五台山)
唐代,五台山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并且由于皇室的推崇,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这是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有该走的路,此生你总要去趟五台山吧!闻香火,听梵音,一方净土,三炷清香,所愿皆所望,所行化坦途!文殊菩萨曾发下宏愿:「你只要来五台山我保证会见你,我以何种相貌见你,你却不知道所遇的一叶、一花、一石、一曾,每个生灵都可能是文殊菩萨幻化而来,只为与我们相遇,想来,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物遇见。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评定年份:2015)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直到今日,城内还有3万多居民生活在近4000多所明清的宅院内!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保持着从西周宣王时期,到明清时期修建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
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周宣王时期,西周大将尹甫驻军于此而建,明洪武三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了今天的砖石城墙。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城内街道、古建街门、市楼、商店、民居等仍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形制,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
古城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现存传统四合院3700多座。四合院内大多装饰精美,门口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配以沉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体现了明清建筑风格与山西民俗文化的协调统一。
(平遥古城)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公元1823年,由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投资白银30万两和细窑村掌柜雷履泰共同创立日升昌,从此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满目的青砖灰瓦,亭台楼阁,高耸厚实的城墙市楼,过去富贵人家的院落,县衙,票号,都保留的十分完好,透露着年代感的一砖一瓦,显得格外的古朴、静谧。古城的的老街老巷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从小巷进入,沿着古城的街巷悠闲地漫步,看着这些有着历史印记的老街巷,你可曾想象当年的市井繁华!
(绵山)
绵山(评定年份:2013)
绵山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蜿蜒。鸟语花香,多意崖绝壁,带有北方山脉的雄奇壮美。绵山这名,听着可能陌生,但一提清明节没人不知道吧?此山正是介子推焚身、清明寒食节的发源地!那介子推又是谁?他是晋文公的臣子,春秋之时,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据说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于是为纪念介子推,从此规定在他死的那天不允许生火,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绵山)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景区前山以宗教文化为主,后山以自然风光见长。云峰寺景区是绵山的中心,也是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抱腹岩是一处奇特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在深达六十多米的敞口岩洞内,依壁建寺,竟容下了二百余间殿字,因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周边岩石形如两手抱腹,故名「抱腹岩」。
(绵山)
寺庙取名「抱腹寺」,即云峰寺,建于初唐,寺内石佛殿尚存一具唐代九头狮子石佛座和一尊石造像。最令人叫绝的是抱腹岩挂铃的场面,据说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绵山祈雨灵验,因而在山崖上挂铃还愿。
水涛沟里小溪潺潺,小型的跌水,瀑布随处可见,植被繁茂,清秀宜人,栖贤谷则曲径通幽,内有多处铁索悬桥、云梯、栈道,为到介子推墓前凭吊介公的过程平添了很多野趣,介子推长眠在青山秀水之中,也算得偿所愿。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评定年份: 2018 )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并不是只在山西,而是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广为流传,据说,曾在近50年的时间里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的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根!
元朝人口最多时,大约有9000万。 经元末战争,全国户口锐减到约6000万人口,各地居民除在战争、灾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流亡在外地,成为流民,形成官府的户籍人口大减,各地人口疏密不均。靖难之役后,更是不足5000万, 北方诸省、西北地区、两淮地区人口显见稀少。
(洪洞大槐树)
历史上,山西南部地区是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于是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因此,洪洞县广济寺旁的这棵大槐树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于是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成了相认的凭据。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
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做过明朝移民局的广济寺和寺旁的汉槐,在清朝顺治年间的汾河洪水中被全部冲毁,现在的广济寺是200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的。广济寺历史上只是在大槐树旁边,而不是一体,现在大槐树和广济寺都在洪洞大槐树景区之内。
漫步景区中,两根「家国情槐、崇宗尊祖」大红立柱引人注目,「洪洞大槐树——华人老家、根祖圣地」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景区内槐树成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分别注明「一代大槐树」「二代大槐树」「三代大槐树」,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洪洞大槐树)
其中,一代大槐树(仿),是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是「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为五尺,女一庹为四点五尺,故这棵仿植大槐树周长约为13.14米,直径为4.18米。
如今,「落叶归根」,乡愁这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深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洪洞大槐树就被定义为了故土思念的象征。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定为每年清明节前后,每届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云集于此,寻根祭祖。
(云丘山)
云丘山(评定年份:2020 )
云丘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是晋南根祖旅游核心景区。云丘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尧、舜、禹三位圣人遥望的岳山,也是农耕文明的摇篮。是几千年来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享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
晋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云丘山是中国乡土文化地理标志。云丘山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其中塔尔坡(原名「榻耳坡」)古村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老子李耳曾下榻于此而得名,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古树掩映,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云丘山)
塔尔坡古村的村民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淳朴,他们深知老祖宗留下来宝贵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不能消失,只有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才能继续发扬光大,他们依然在坚守着这份执著。因此塔尔坡古村不仅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一座没有屋顶的「活态民俗博物馆」。
沿着塔尔坡古村的石子路行走,你会发现不同的手工作坊,有织布纺、打铁铺、辣椒铺等等,还有皮影戏、花馍等民间传统工艺。古村的婚俗文化保留至今,清代重修戏台上每天准时的婚俗表演,还原了古时结婚娶妻的热闹场景。
(云丘山)
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天然冰洞群,整个冰洞群由11个洞腔组成,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极为罕见的,被称为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人们常说「洞里乾坤大」,冰洞里的奇妙景观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那些奇异瑰丽的造型超出人们想象的边界,打造出世界上最富魔幻色彩而极致浪漫的景观。
这里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这些冰洞群都保持着365天全年结冰的状态。是不是有点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呢?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不过一定记住在检票口领取免费的大衣、护膝和安全帽,不然这大半小时会冻的你够呛,出来要喝杯姜茶暖暖身子,洞内外温差45度,那绝对是冰火两重天的感受。
(云丘山)
在云丘山还可以住特色民宿,康家坪民宿。里面所有房间的改建保留了原有的古民居外观室内采用纯手工打造的木质结构可以说是现代工艺与传统窑洞的完美融合打造出了一处拥有自然、环保、艺术的民宿古村。
在神仙峪的林间小径漫步,雾气缭绕,宛如仙境。在极具历史感的塔尔坡古村落,热情好客的村民带你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最大冰洞群里,即使在炎热夏日也能感受冬日的凉意,云丘山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评定年份:2022 )
壶口瀑布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还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在中国古代,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则是黄河上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许多文人墨客曾来到这里观赏瀑布,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壶口瀑布也是革命圣地,曾是中国工农红军东征的出发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有诗仙才能写出黄河的气势。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民族精神。九曲黄河一壶收,劈开高原、奔涌而来的黄河到这里突然收窄,水流如千军万马共同纵身跳下30米高的悬崖,做了一次令人愉悦的集体蹦极,壶口是黄河的真性情,壶口是黄河的最强音。
(壶口瀑布)
壶口的黄河,是最有风骨、最具魅力的黄河,只有壶口的黄河,才能够代表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尽管曾无数次地看到过壶口的照片,但只有当你站在壶口瀑布旁边,才认识到在咆哮怒吼的黄河面前,所有照片及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
壶口瀑布是被大自然雕刻出来的一座艺术品。当巨大的水流从高处落下,顷刻间形成了一片云雾弥漫的奇幻世界。如此雄伟的景象使得无数游人为之倾倒。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壶口瀑布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以欣赏到瀑布的壮丽景色,还能感受到巨大的气势。站在观景台上,你会被瀑布的声音震撼到,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那雷霆万钧的气势,一往无前的激情,翻江倒海的力量,舍我其谁的自信,无不令观者热血澎湃、豪情万文。没有什么媒介能够传达出壶口的神韵,只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去体会,让思绪随滚滚黄水旅行。
(壶口瀑布)
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水雾冲天,夹杂着泥沙的水珠扑面而来,让我们迎接这最有黄河特色的洗礼:衣袂沾湿算什么,泥点纷飞算什么,让我们站得离黄河更近,让我们与黄河同呼吸!壶口瀑布有「水里冒烟」、「谷涧起雷」、「彩桥通天」「群龙戏浪」四大奇观。
河水跌人深心,激起巨大云雾,恰似「水里冒烟」;汹涌澎湃,震耳欲聋,声若惊雷,所谓「谷涧起雷」;阳光照,水烟折射出七彩霓虹,如架起「彩桥通天」;滚滚河水势如龙腾虎跃,在深槽浊浪中翻腾,恰似「龙戏浪」。
(壶口瀑布)
在含有大量泥沙的水流冲刷下,壶口以每年70厘米左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根据记载。2700多年中壶口瀑布后退了3000米,在其下游冲出了一道壮观的石槽,芄约50米,河水顺槽而下,犹如狂龙被囚,摇头摆尾,直达孟门,这就是著名的「十里龙槽」。
春回大地之时,冰雪消融,黄河水量骤增,大小冰凌,顺流直下,吼声如雷,主瀑烟云缭绕,副瀑万壑千流,正值桃花盛开,是为桃花汛。夏季水量减少,下游龙槽水位下降,是一年中壶口瀑布落差最大的时节。
(壶口瀑布)
河床岩壁得以展露身姿,怪石嶙响,参差而立,瀑布被热情似火的太阳晒过了头,没精打采的,似乎正享受难得的暑假,养精蓄锐。秋季来临,降水增多,壶口重新抖擞精神,水势浩荡,雾气冲天,声震十里,气贯长虹,龙槽爆满,汹涌澎湃。
寒冬腊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壶口也收敛起狂野的性情,只用飞溅的水珠在两岸筑起一片冰的世界,把周边一切包表在冰凌中,形状各异,晶莹剔透,蔚为壮观,小雪、大雪节气前后,更有冰块康结,在河面上冻结成桥,行走于黄河冰桥之上,听河水自脚下涓涓流过,才知壶口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八泉峡)
八泉峡(评定年份: 2019 )
八泉峡雄居太行山大峡谷中段,因有同出一地的八道泉水而得名,海拔最大落差约1100米,主要景点有36处,是太行山大峡谷内风景最为壮美、气势最为宏大的景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有「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称。
这里有如练似银的瀑布群,碧波荡漾的深潭,惟妙惟肖的溶洞,甘甜可口的清泉水,层林尽染的林海,尽在峰峦涧壑中,峰回路转的峡内绝壁千仞,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蔚为壮观!形成一幅雄浑壮丽的峡谷奇景,宛如仙境。
(八泉峡)
炎炎夏日,处处骄阳红似火,八泉峡里却有着如沐春风般的舒爽惬意,清凉的山风,如纯天然的空调一般,吹散人们身体的疲惫,抚平人们心底的烦闷,八泉峡是太行山第一雄峡
也是八百里太行最美的一段山水画廊。
(八泉峡)
这里群峰竞秀,高耸入云,悬崖绝壁,万壑争奇,穿梭于峡谷之中,如同走入了世外桃源一般,两边高耸的崖壁直入云雪,碧绿的湖水随着游船的驶过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山峰围拢的天空不断变换着形状,让人沉醉其中,浮想联翩。
潺潺流淌的泉水以及清澈见底的池潭,展现了北方山川的阳刚之美和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秀。游客可以沿着立体旅游环线,欣赏到高峡平湖、幽谷听泉、悬流滴翠、壶穴洞天、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玉皇云顶、生肖拜天、千峰竞秀等诸多景点。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评定年份:2011)
一堵高墙,隔起两个世界,墙外是飞速发展的现代都市,墙内是400年前的历史岁月,这里便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是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于此,所以又叫「皇城」。其建筑结构严谨,雕花装饰精湛,是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宅民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
明清时期,陈氏家族家风淳朴,家教严格,曾涌现出了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康熙皇帝这样评价陈廷敬「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赞誉他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皇城相府,它辗转人间四百年,写尽陈廷敬的一生峥嵘岁月。
皇城相府规模宏大,犹如一座东方古堡,有内城「斗筑居」与外城「中道庄」两重城池,院落16座、房屋640间,整个建筑群枕山临水,错落有致,一砖一瓦,都倾注了修建者的巧思,登临河山楼,可俯瞰相府全景,极为气派,来此之人,皆感叹「不虚此行」。
(皇城相府)
河山楼,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踞一方,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
为了抵御流寇的侵袭,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想想看,敌人来了,他们得仰着脖子才能看到咱的窗户,那时候咱们早已整装待发做好准备了。楼里还有个隐藏的秘密地道!这可是个逃生的绝佳法宝。一旦有情况,人们就能通过这条地道快速转移。不得不说,古人在军事方面的设计真是太妙了!
(皇城相府)
屯兵洞,上下五层的藏兵洞是河山楼的附属工程,层层递进,明暗相通,气势威武。这里是驻藏家丁或垛夫的专属通道。这条隧道五层楼高,总共125间房,如同一座地下迷宫。洞与洞之间有的相通,有的断开,有的甚至三四间连成一片。而且,层与层之间还有暗道相连,可以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直接建在城墙里,还对着城外设置了炮眼。这样一来,既可以发射火器攻击敌人,又可以观察敌情。简直是一个既隐蔽又致命的堡垒!
御书楼,这里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这座楼如今只剩下了康熙皇帝的御匾「午亭山村」和一副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听起来如今有点寂寞冷清,但当年这里可是风光无限啊,要知道,康熙皇帝的御匾和对联,那可不是随便给的,这可都是对陈家的肯定和赞赏!
(皇城相府)
石牌楼,这里有两个牌楼,一个是大牌楼,另一个是小牌楼。大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采用四柱三楼式,看起来高大雄伟一些。下枋上雕刻着二龙戏珠,活灵活现。花坊、中枋到定坊每一处都装饰得十分精美,高浮雕的技艺令人惊叹。小牌楼建于顺治十四年,采用两柱一楼式,看起来小巧玲珑一些。「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陈家「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美誉名扬三晋,朝野共知。
(皇城相府)
点翰堂,点翰堂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御赐龙匾。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遴选栋梁之才的褒奖。
西花园,花园里有封建社会里足不出户的陈家小姐们在花园里唯一的健身设施。但秋千荡得再高,也高不过城墙;鲜花开得再艳,也只能被关在深深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多悲欢几多愁」,大概只有当年的小姐们才能体会得到!
(山西5A景区分布)
结束语
山西一个被历史格外眷顾的地方,五千年的文明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从土木建筑之伟到山河表里之美!这个一直以来低调的地方,正逐渐抖落身上的尘土,向世人散发它耀眼的光芒!
当你在山西打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站在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面前,可以静静地感受那种再自然不过的建筑本身带给人的想象!相信这一刻你会理解梁思成林徽因,为什么跟上瘾一样地去访古,因为这是一次次奇妙又震撼的体验!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