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北上广的中产家庭,也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了

2024-08-03旅游

文 | 吉米妈

ID:pkumum

0 1

暑假一到,老母亲们的钱包又保不住了。

神兽们一出笼,碎钞的速度不是一般的惊人。

前几天,我看一个妈妈在网上吐槽,说暑假就是上海家庭的年关。

她在这个暑假给孩子安排了一个双语艺术夏令营。

一周的围棋集训,两周的游泳课。

还打算带孩子去趟日本。

再加上一个美术班和去一趟爷爷奶奶家。

这七七八八的花费,加起来差不多就近5W块的花销。

还有一位北京妈妈也晒了晒自己给孩子的暑假花费预算。

数学补课:2400

带娃回娘家疯玩10天:20000

读书夏令营:3000

自驾游一周:10000

高效阅读训练营10天:6000

都加起来的的话,5W已经不够了,两只LV说没就没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一个娃的暑假,居然能花掉这么多钱。

很多老母亲直呼,感觉过年到现在,这几个月白忙乎了。

然而,这些都不算夸张的。

我还看小某书的帖子里说,海淀小学生的暑假8W起步。

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很正常,不贵。

还有一个年薪百万的家长,也说压力大,暑假养娃太烧钱。

各种研学营、集训营再加上出去玩一趟。

小10W的花费,说没就没了。

除了各种培训班、训练营、夏令营, 很多人还要趁暑假带娃返厂大修。

整牙、看眼睛、增身高、看鼻炎。

每个都是烧钱的大项目。

据说,最近的牙科和眼科都人满为患,根本挂不上号。

以前,人们都说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现在,都不知道,究竟月薪多少才能撑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我终于发现, 老母亲最穷的时候,不是年底而是暑假啊。

每到暑假,很多妈妈花起钱来,都像暴发户。

别看平时对自己不怎么大方,但给孩子花起钱来,却格外舍得。

主打一个神兽吞金,老母亲吃土。

精装的孩子,土坯的老母亲。

同为老母亲,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大家的这份慈母心。

每个妈妈,都不想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别人孩子有的,咱们也得有。

别人报了班,咱们也不能落下。

别人出去研学、游学、见世面。

咱也不能闲着。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也很乐意。

那如何安排,花多少钱,我觉得这都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为了跟风,为了不被别人落下,或者觉得不花钱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我觉得倒是大可不必。

0 2

暑假,更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

而不是刀背上

做妈妈时间长了,最大的好处就是越来越清醒。

清醒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花很多冤枉钱。

包括,不再盲目地报很多兴趣班。

不再让孩子上一些无用的培训课。

也包括不再给孩子随意地报一些夏令营。

孩子是亲的,钱也是。

所以,更应该把钱花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

有些没必要花的钱,完全可以不花。

1、没必要参加一些所谓的「吃苦夏令营」

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过得太幸福了。

什么苦都没吃过,什么罪都没受过,所以才会特别脆弱,动不动就放弃,动不动就哭哭啼啼。

更不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也不想好好学习。

所以, 趁着假期,让孩子吃点苦头。

磨练一下意志和抗挫能力,也许他就能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要是还能激发点学习的动力,那简直就太好了。

对于父母的这些期望,我非常理解。

但我也想说,通过一个夏令营就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可能,真的有点想多了。

首先,暑期夏令营的周期一般也就7~10天。

指望在这么短的时间,改变一个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虽然说,吃苦可能会让一个人成长。

但是, 那些真正让人成长的,往往都是一些「被迫的苦」「不得不吃的苦」。

当一些生活的苦难真正压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才会真正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不得不去做出各种努力和改变。

这样的「苦」可能才会让人真正获得成长。

但是,这种所谓的「吃苦夏令营」,却更像是生活里的小插曲。

孩子内心非常清楚,我只是暂时地「忍受」一下。

时间一到,TA又能回到原来的「幸福生活」了。

所以, 出去十几天,TA可能只是晒黑了,被蚊子咬包了。

但是,TA还是TA,没有一丝丝改变。

另外,据说,现在有一些以次充好的「吃苦训练营」「军事训练营」就是草台班子。

有的会把孩带到子一些脏乱差的地方进行训练,有的人甚至还会对孩子进行殴打、虐待。

所以, 我觉得真没必要让孩子吃一些浮皮潦草的苦。

花钱买罪受,没苦硬吃。

最后不仅没成长,钱还白花了。

2、没必要在一个暑假里 给孩子安排太多「大场面」

每年的寒暑假,父母们都想带孩子去看看世界,见见世面。

也想带孩子多感受一下这世间的美好,增加一些之前没有的体验。

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孩子去看山、看水、看世界,长点见识挺好的。

但是,也没必要急吼吼地让孩子一个暑假频繁地见超多的「大世面」。

又要出国旅游,又要研学、又要学帆船……

又要看隽永山河,又要体验各地不同的文化。

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见多识广,眼界开阔。

但我倒觉得,见世面、开眼界,也不必安排得那么密集。

一方面是,孩子的接受度可能没那么高。

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排太多密集的活动。

孩子未必能有多好的体验,多深的体会。

有时候可能就是走马观花,仅仅是走过、路过、看过。

不走心也不走脑,未必能给TA带来多少成长。

另一方面,频繁地给孩子安排这些「大场面」。

可能也会让孩子觉得这些来得太容易,而不懂得珍惜。

退一万步来讲,孩子后面的人生路还很长。

以后有的是机会去看更美的风景,走更远的路。

所以,没必要着急让孩子在一个暑假就把所有的美好都看了,所有世面都见了。

咱们可以慢慢走,慢慢看,细水长流,不急于这一时。

3、没必要和别人比 也不必过多追求所谓的「意义」

据说,坊间流传着一条假期出游鄙视链。

去欧洲旅游的,鄙视去东南亚的。

去香港澳门的,鄙视去内地旅游景点的。

长途旅行的,鄙视郊区游的。

私人定制游的鄙视自由行的。

我想说,这种互相比来比去的风气真的没必要。

可能在很多大人看来,去欧洲去国外,更洋气更高端。

但在孩子眼里,舟车劳顿,千里迢迢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玩一趟。

可能未必能比在国内,或者近一点的地方玩得更开心。

我带着吉米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他最令他念念不忘的却是杭州的一个酒店。

因为这个酒店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

一只狐獴,一只荷兰猪,一只小白兔。

吉米给它们三个都起了名字,分别是萌萌、佩奇,兔子叫什么我有点记不得了。

有好几次,我问他假期想去哪里玩,他都说要去这个酒店。

他觉得这三个小动物就是他的好朋友。

每次去了,都要和它们玩半天。

所以,孩子眼里的「有意思」「好玩」「值得」和我们眼中的可能不太一样。

我们大人可能更看重一项活动能不能给孩子带来收获、成长,是不是有意义。

但是,带孩子过了几个暑假后。

我发现,可能很多所谓的「意义」和「成长」都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

孩子能感受到的,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所以,如果家里不差钱,孩子又特别喜欢某个国家,某项赛事,某个景点。

就一起和孩子出去看看、体验体验,再正常不过。

但如果是为了不被别人落下,甚至是怕亏欠了孩子。

就盲目跟风、攀比。

我觉得倒是没必要。

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孩子的需求、大人的需求。

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暑期计划就好。

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这句话有点深奥,但年纪越大,就越发觉得,无论什么事儿,少看别人,多从自己出发,多问问自己的内心。

可能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今日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