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第一次到三亚,到市里转一转后,就完全懵了,心里暗自疑惑,难道自己来的是假三亚?
路边随处可见的标语,你只要照着它的读音读出来,马上就会有一股东北大碴子味扑面而来。
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一句「您慢点,小心别卡(摔)秃噜皮儿喽」,那话直接就说到人心里去了。走不了多远就能瞧见各种各样的东北菜馆,这场景会让你不停地查看机票——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呢!
三亚的公交车司机,其中四分之一是东北人。在28路公交车上,那带着东北口音的报站广播,会让你恍惚觉得眼前在演二人转呢。不对!这可不是错觉,你瞧街边公园里,真的有人在跳二人转呢!
下了车打算找个餐馆吃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东北餐馆。据说,除了东北本地,三亚的东北菜是最正宗的。
猪肉炖粉条、锅包肉啥的都不在话下,整桌的过年菜说安排就安排。是贵了点儿,可这是有讲究的啊。味道那叫一个正宗,食材呢,都是从东北空运来的,有笨猪肉、小笨鸡,还有东北木耳和榛蘑,就说你服不服吧!
打开美团,东北菜馆一家家地直接霸榜,高中低档次的、小吃大餐类型的全都有,您要是想找一家本地风味的餐厅啊,还真得花点心思呢。
不知不觉中,文昌鸡被小鸡炖蘑菇取代了,椰子饭被酸菜猪肉馅饺子取代了。餐饮业作为东北人「闯琼州」的首个项目,成了扎根三亚的东北人的首选。
当年闯关东的山东汉子,不管到哪儿,开饭店都是能立住脚的营生。把你的胃拿捏住了,就能把你的钱赚到手,辛苦些没什么,东北人向来不惧吃苦。
在中国,有三大「传染病」,那就是感冒、哈欠和东北话。东北人说话天生就带有一种喜感,就算是很平常地讲话,外地人听了都会感觉像是在看春晚的直播似的。而且东北饭店还完成了在三亚人当中普及东北话的历史性使命呢。
东北话很容易学,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只要听上几回,自己的口音就会被带跑,在一声声「拐了、拐了」的话语里,你都不知道自己被带到哪儿去了。
「人交能的,狗咬穷的」,并非所有东北餐馆老板都能赚到钱,抓住机遇发展起来的只是少数,有不少人最后卷铺盖走人,这时候,「鸡」就不单单是一种食物了,还可能是一种动物。
没辙,东北有句俗语叫「打出来的媳妇,揉出来的面」。东北人虽然嘴上爱念叨,但做事那是相当干脆利落,面要是没揉好就只能怪自己喽,大不了再重新揉一次呗。
海南的东北菜大多都做了些改良,不像北方的那么咸,还会适当地添加酸甜辣的味道。就是这么一点口味上的改变,却让正宗的东北人觉得很新奇,于是三亚的东北菜开始反向打入东北市场。
海南的人口才1000万多一点,其中东北人就多达100多万。在三亚的外来人口里,东北人占据绝对的首位,甚至有人将海南称作东北第四省。
从东北到这边来过冬的、异地养老的、全家搬过来的、投靠亲戚朋友的,要是现在有东北人跟你讲,我是三亚那块儿的,那他可真不是在骗你呢。
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东北有200万人口流出,其中七成流向了海南。而在来到海南的东北人里,六成选择了三亚,这是时势所趋,一切皆为大势造就。
上世纪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潮中,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肩负起了改革开放的重担。东北人深明大义,即便心中满是不舍,流着眼泪,也告别了视若家一般的工厂,去自寻生计。
从那时起,大量东北人开始涌入海南。当时海南房价很便宜,一平米只需几百元。东北人的到来,既盘活了海南的房地产,又带来了众多劳动力。
自1997年起,海南就开始清理积压房,到了2006年的时候,东北人消化了其中90%以上。哪怕是现在,海南房地产的广告语都能直接冲着东北人来,作为东北人,要是不在海南买一套房,都不好意思跟老乡打招呼。
海南后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离不开东北人,而海南也以热带的阳光温暖着东北人的心。
为了便利东北人的生活,海南开通了从东北到海南的直达航线,设立了异地民政服务、「候鸟人才大厅」等针对东北的个性化办事通道,还让东北的部分保障单位直接进入海南提供服务。
黑龙江公安厅在三亚设有出入境管理站,哈尔滨在三亚有常驻警务站。在医疗方面,哈尔滨二院在三亚设有分院,并且三亚的一些三甲医院能够异地刷东北的医保卡。所以说海南和东北互为「飞地」,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2010年之后,海南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国际旅游岛这一定位为海南带来了发展机遇,海景房、椰子树以及又大又甜的水果,这些都让东北人对海南满怀期待,于是大量的东北餐馆纷纷涌入海南,而海南也确实没有辜负东北人的期望。
然而这种状况,也使一些海南人产生忧虑,他们担心随着东北人大量涌入,海南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资源会受到挤压,本地人和东北人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大多也是出于这个缘故。
幸运的是,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朋友,还有万顷碧波上的海南船民,都不是斤斤计较之人。一碗鱼汤,或者一碗杀猪菜,要是还不够,那就再添一碗。既然能在一个锅里吃饭,那就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
其实海南人也渐渐意识到,东北人的到来,为海南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促使这个自然风光旖旎的海岛走向繁荣与幸福。
实际上,海南与东北早就存在渊源关系。建国伊始,名为「东北野战军」(即「四野」)的部队一路征战至海南岛。海南解放后,该部队有部分人员留驻当地开展农垦工作,他们的家属也陆续迁居至此。这一批东北人,堪称海南岛的拓荒者。
从那时起,好多东北人就有了「海南亲戚」。当时交通不便利,大多靠书信联系,这些「海南亲戚」常常把印着椰林的挂历寄回东北,蓝天白云、海浪沙滩就成了东北人对海南的全部想象。
二十多年过去了,海南人对身边那股大碴子味早就习以为常了。就像俗话说的「红皮萝卜紫皮蒜,仰脸老婆低头汉」,既然在一起生活,那就得齐心合力把日子过得清清楚楚、痛痛快快。
如今的三亚,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东北文化,街头随处可见的东北标语,每每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烟火人间的丝丝情谊。
【结语】
实际上,老一辈的东北人对大海并不生疏。想当年,外东北还是中国的领土,那时候从黑龙江到吉林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并非只有辽宁才有出海口。有关大海的记忆,是深植于东北人内心无法抹去的基因。
如今的东北,正在积极开辟新的入海口,有着「共和国之子」美誉的东北,必然会迎来再度腾飞的繁荣景象。
在海南生活的话,也许东北人的祖辈们对大海的那份执念,会使他们血脉觉醒,从而开启一场跨越世纪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