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火热又清凉,布拖乐安湿地飞鸟音乐嘉年华来了!

2024-08-06旅游

清凉布拖,风景秀美

布拖又称吉拉补特,在彝语中表示「有刺猬和松树的地方」。

布拖县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

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风光多。

摄影/姜曦

乐安湿地水草丰美,物种丰富。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凉山州特刊】 摄影/叶昌云

布拖乐安湿地拥有众多独特的鸟类物种,

是丹顶鹤、黑鹳、黑颈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索玛花海,彝族语称杜鹃花为索玛花。

摄影/杨黎明

图为金沙江与西溪河汇流处的大拐弯。

金沙江支流西溪河、美姑河等由于受构造断裂和山脉走向的控制,

在大凉山高原面上作强烈的切割,短距离大落差所形成的强烈切割冲刷力,

使这些河流在汇入金沙江之前,塑造了一系列岩肩式峡谷群。

摄影/马春林

悬崖之上还坐落着一个村子—— 阿布洛哈村 ,曾经的阿布洛哈村 三面环山,一面临崖 ,由于悬崖上修路难度极大,村民出村只能翻山或坐溜索过河。

悬崖上的阿布洛哈村

摄影/姜曦

图为建在悬崖峭壁之间的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

建设这条公路需要凿穿三座悬崖,在峡谷上建起一座钢桥。

这条通村公路也是连通阿布洛哈村与外界的「桥梁」。

摄影/姜曦

火把原乡,历史悠久

彝族火把节的盛况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凉山州特刊】 摄影/李小平

火把节上的摔跤、赛马活动

布拖男子身着彝族服饰,披着羊毛披毡或「察尔瓦」。

彝族人民喜欢披一件羊毛织的披毡,并称其为「察尔瓦」,这也是彝族的特色织物。

摄影/马春林

彝族女子们穿的百褶裙是纯手工制作而成,

从传统羊毛纺线、织布、打褶、定形、染色到最后缝制完成,需要用半年到一年时间。

在布拖,彝族妇女纺线织布的场景十分常见。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凉山州特刊】 摄影/马春林

布拖银饰制作工序复杂,图案样式丰富。

「银」在彝族人的心中代表着纯洁与幸福。

摄影/天空映象

朵洛荷也叫「冬格」,是布拖彝族火把节活动中的传统歌舞,布拖也有「朵洛荷之乡」的称号。

在朵洛荷表演中,彝族人民所穿的白色「哈博勒底」是一种羊毛毡披肩。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凉山州特刊】 摄影/胡仲平

图为彝族人民进行阿都高腔演唱。

阿都高腔也称布拖高腔,布拖有「阿都高腔之乡」的称号。

「阿都」是凉山彝族土语区的核心,

文献记载,南诏始公元748年到北宋末公元1279年的五百多年历史中,布拖、普格两地一直处于阿都部管辖范围,

因而布拖、普格地区的彝族人民也被称为「阿都人」。

摄影/拾级

若说阿都高腔高昂的声调可以瞬间抓住人的心绪,那么 彝族口弦音乐则 像潺潺流水,缓缓道出人的情感。吹奏口弦,好似诉说情感,怀念家人、思念家乡、表达爱情……口弦声柔和动听,娓娓道来,令听者不禁与之共情。

布拖彝族口弦在当地被称为「勒果」,有竹质和铜质两种不同的形制,

通过手指拨动簧片,靠簧舌振动发声。

布拖有「彝族口弦之乡」的美称。

图自:凉山文旅微信公众号

不只火把节,还有地理音乐嘉年华

8月16日-19日,由布拖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携手举办的首届「中国国家地理·布拖乐安湿地飞鸟音乐嘉年华」活动即将开启。

让我们一起 打开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神秘之门

徒步湿地赏美景

徒步四川第二大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乐安湿地 ,置身大自然,赏水草丰茂的湿地景观;

遨游音乐的海洋

享受 音乐盛宴 ,聆听 阿都高腔、彝族口弦 等传统音乐的美妙,更有神秘嘉宾带来动听歌曲。在音乐的海洋中,发现美好,体味「诗和远方」的意境之美;

感受火把节的「火热」

共同体会 火把节 的热闹氛围,了解彝族阿都文化,领略布拖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了解布拖风土人情

参与 围炉夜话 ,听专家解读布拖的自然风光、地理风貌、习俗文化与地方故事;

打卡彝族特色美食

品尝乌洋芋、坨坨肉等 布拖特色美食

深入悬崖村之险峻

前往立于 悬崖之上的阿布洛哈村,感受其 发展变化,与热情淳朴的当地村民沟通交流。

……

如果你想要找寻一个夏日清凉之地,如果你喜欢玩到尽兴,让内心火热尽情释放,那就快来点击下方报名按钮,和我们一起融入自然风光,感受人文之美,共同领略布拖的风情与魅力。

素材来源 | 中国国家地理

综合整理 | 凉山文旅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