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春城昆明都下雪了!寒潮冷空气已经到南方,后日25号霜冻线到广东

2024-01-23旅游

一片片雪花从天空轻轻飘落,整个昆明城市银装素裹,犹如一幅动人的冬日水墨画。这场大雪来得突然,在「春城」的印象中原本只有鲜花盛开,此刻大雪覆地,银装素裹的景色分外妖娆诡异。

1月22日,「春城」昆明突然迎来了大雪。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城市,山林银装素裹,景色分外妖娆美丽。然而人们的狂欢还没过瘾,就已经感受到了刺骨的严寒。这场大雪不仅覆盖了昆明,邻近的昭通、曲靖等地也出现了鹅毛大雪的景象。

作为一个四季如春、鲜花常开的旅游城市,昆明的大雪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这样的降雪被云南的农民们视为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但与欣喜相伴的,也有对严寒的担忧和防备。

事实上,此次昆明大雪只是当前寒潮天气的一个开始。两股不同性质的寒潮正席卷而来,给南方地区带去了降温降雪的狂风骤雨。

西北方向的干冷北极寒流,携带着大风和断崖式降温。东北方向的湿冷寒流,则给西藏、云南、重庆、贵州等地带去了雨雪天气。随着这两股寒流的南下挺进,预计在1月25日腊月十五这天,0°C以下的低温线会推进到广东北部。这意味着,从大寒到年关,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经历难得的低温寒冷。

而农谚中也有所预示:「雪落腊月半,寒至元宵灯」。腊月十五出现大雪,就意味着到了元宵节,寒流仍在肆虐,春节期间南方依然严寒。

对于已经习惯了温暖气候的南方人民来说,此番寒流的袭击无疑是个警钟。从衣食住行到心理健康,都需要做好面对严寒的充分准备,才能渡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防寒保暖尤为重要

从气象局发布的预报来看,后日25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仍有持续性雨雪天气。雖雨雪范围并不广泛,但干冷寒流带来的降温效应十分显著。广东北部、福建西南一线地区的气温都将跌破冰点。

这对平日里很少经历零下温度的南方人们提出了严峻的防寒保暖考验。毕竟,在寒流面前光凭一层单薄的羽绒服是远远不够的。大棉袄、羊毛衫、厚毛巾、带领口罩帽的羽绒服,都需要准备充足以备不时之需。

特别是广东、福建等地的老人和儿童,抵御严寒的能力更加有限。这需要家人的悉心照料,多加盖被饮热水,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否则极易感冒发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这两股寒流一个接一个。22日昆明刚刚迎来由西向东输送的湿冷低温天气,还没缓过气来,第二股寒流就已逼近。「呼」的一声猛地刮起,北风劲削,刀割似的寒意穿透厚重棉衣,直抵人的骨头缝。原本湿润温暖的空气瞬间变得干燥寒冷,令人措手不及。

「这两股寒流可够狠的!」中原大地飘荡着白雾,人们都在埋怨。「西来的这股子,湿湿嗒嗒的老往骨头缝里钻。北边那股更夸张,风寒能刮掉人一层皮!」无奈中还是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没遇见过的极端天气也让老百姓欣赏了一番。

贵州等地云雾缭绕,一片朦胧神秘

这两股寒流夹击之下,中南部多地迎来中雪。西藏东南、川西高原、云贵高原都被白雪覆盖,四周云雾缭绕,分外朦胧神秘。

贵州西部山区的小桥流水旁树上挂满了冰凌,映衬下白雪皑皑的群山更添几分冷艳。村头溪水结了厚厚的冰,村里张灯结彩的榕树上也不见鸟儿的身影。远处时隐时现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的寒意似乎比中原地区还重几分!

中南部的天气一转寒冷,春节临近,南北人都在烤火、围坐取暖,聊起了那传说中的腊月瑞雪。大雪后的寒潮不减,正如老农谚:「雪落腊月半,寒至元宵灯」,这场雪最终会一直冷冽到元宵节过后。

老农谚:腊月大雪预示春节仍冷

腊月十五这天,是农历年的分割线。在这个日子出现降雪,就像是老天爷洒下的福星,预示着新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只是这场大雪所预兆的佳音后面还隐藏着凛冽的寒意——直到月余后的元宵节,都还会天寒地冻。

在严寒和大风天气下外出,同样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脸部、手部等躯干裸露部位很容易出现冻疮,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戴帽子口罩,穿厚手套,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外低温环境中。

此外,此次寒潮伴随着雨雪天气,这给出行带来了一定危险性。结冰的道路将大大增加车辆打滑的概率,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连环相撞事故。大风天气也容易导致树木倒塌、松动物体飞散等次生灾害。

所以在恶劣天气面前,步行或开车外出都需要格外小心。尽量减少闲杂外出,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靠右行驶,放慢车速,随时注意路况变化。

心理也需防寒

在严寒面前,不仅身体需要防寒保暖,心理状态也需要特别关照。毕竟人的情绪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在阴冷天气下,抑郁、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很容易加剧,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这要求我们在防疫期间居家隔离的长期环境下,更需要学会调节自己。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与家人、朋友保持积极沟通,找寻心理宣泄的渠道。同时要控制媒体消费,避免过度暴露在危机新闻中,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以往春节都是烟花爆竹热闹非凡,然而今年却不太一样。两股寒流不但影响了中南部大范围天气,也让老百姓们对春节是否还能如期到来产生了疑惑。这时,古老的农谚就成了他们判断天气的重要参考。

其实,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的祖辈更是相信这些传统智慧。他们会根据腊月大雪的降临提前判断元宵节的天气情况,这样才方便安排春节的种种事宜。

比如订购厚实的新棉衣马甲、采购足够的柴火木材、囤积更多米面粮食、腌制更多肉食蔬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可能延续到春节的低温天气。

当然,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些古老的预判方式或许已经不太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这个寒流频发、天候反常的时代,善解天文地理的老农谚依然发挥着独特的参考价值。

它让我们学会尊重自然,理解四季更替的规律,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或许,在现代科技背后,还应该听听老一辈们的声音,传承下去这些古老但简单智慧的判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