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四川最后的伙婚村落,一妻多夫制如何生活

2024-02-10旅游

这个村落神秘且美丽,古老且动人。这里的居民多数遵循着先辈们的智慧,时间仿佛在此静止。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蜂窝状住所,仍然在使用着神秘的象形文字。

当然,最吸引外界人们目光的,还是这里奇特的婚姻制度。

在四川省的群山之中,有一个神奇的村庄——俄亚大村。这里不仅混合了古老的一妻多夫制伙婚和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度,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它坐落在一个易守难攻的深山峡谷之中,对外交通极其不便,但却占据着两省重要的交界位置。云南丽江、宁蒗、中甸与四川稻城、木里五县都在此处交汇,外界都称此处为「鸡鸣两省五县」。

尽管这样的地理位置非常神奇,但却没有给俄亚大村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让它成为了古时候多地控制的征兵之地。再加上峡谷可供耕种的土地少,也不够肥沃,这里的纳西族同胞只能艰难地生存。

这座村落的历史悠久,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是一个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这个地方因为山高水急、地方偏僻,甚至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只能通过查俄亚乡来定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互相作用,才形成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习俗能够得以完整保存的巧合。 例如,一妻多夫制这个在现代社会已经完全绝迹的习俗,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

大多数这样的村落和地区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消失了,但少数受到现代社会影响很小的村落如俄亚大村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

俄亚大村是四川境内唯一还保留这一习俗的村寨,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纳西族同胞。

一妻多夫制度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不再实行这种制度,但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社区保留了这种传统,如云南、西藏等地,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家族财产不受婚姻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制度正在逐渐失去年轻一代的认同,他们在旅行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家庭,但更多的是年纪较大的夫妻。

相比之下,俄亚大村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封闭自治性,并且其一妻多夫制度保留了许多原始特征。许多学者在研究俄亚大村的历史后,提出了多种说法来解释这种制度的产生。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婚姻制度与当地的征兵历史有关。俄亚大村位于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历史上,这个地区承担了比其他村落更严格的征兵制度。

据记载,在战事频发的时候,几乎每户人家都需要提供一个男丁。

过去,村里人主要依赖农业为生,这严重威胁了他们的生计。为了维持村庄的生存,村民们不得不选择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这样一来,如果失去一个男丁,家里还可以有其他男丁填补空缺。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制度的产生与俄亚大村长期以来遭受的战争摧残有关。

这一观点的依据之一是村子古老的蜂窝煤式层叠建筑。

这些坐落在山间的建筑,远观如同巨大的蜂巢,当你踏入这个村庄,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蜿蜒的小巷迷宫。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御策略,中国还有一座以村落布局防御敌人的知名村落——八卦村。

两者都是利用村内的道路来阻止敌人的侵犯,如果不是经常面临战乱,又何必特意设计这样的道路呢?这个想法源于洛克先生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

俄亚大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批常年驻扎在此的纳西士兵。他们在这里参与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后代形成了这个村庄。

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个村庄一直男女比例失衡。为了帮助男性村民找到配偶,一妻多夫的制度应运而生。其实,无论哪种观点,都可以看出俄亚大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贫困现实对这一制度的影响。

作为一个著名的贫困村庄,山深水急、土地贫瘠使得务农成为村民勉强生存的方式。过去,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普遍比一妻多夫制的家庭更贫困。

俄亚大村曾经是一个人多势众的家庭社区,他们聚集人力和物力,用充足的劳动力来获得更多生存资源。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资源不必分散,可以集中在一起。

然而,他们的进出通道却是一条横跨在湍急河流上的铁锁链,每个人必须坐在篮子里用铁链滑到对岸,最低处甚至能感受到水花溅在脸上。

这种艰难的通行方式,极大地阻碍了俄亚大村与外界的交流,使得这一古老的习俗逐渐脱离了现代文明,成为了文化的遗迹。

但是,这个习俗的出现恰好证明了俄亚大村的祖先在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时,为了延续生命而做出的伟大选择。在一妻多夫的家庭中,血缘关系是多元化的,村子里为了保持这个习俗的稳定性,通常让同姓的家族兄弟成为「夫」,而且很多都是亲兄弟。

为此,这里的村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来稳定家庭关系,例如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丈夫们和妻子尽量公平地分配在一起的时间,用红布巾系在门把手上以标记每个丈夫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等。

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妻子的孩子会被认为是属于每个丈夫的,需要喊所有的丈夫爸爸,按年纪或入门时间分为大爸或二爸。

虽然这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出现,但它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婚姻关系。对男性来说,需要分享妻子可能会带来痛苦,即使在已经接受这种制度的地区,也可能会感到羞耻。

而对女性来说,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一妻多夫家庭中妻子的地位高于丈夫,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远古母系社会的误解。然而,在这种婚姻制度中,妻子实际上遭受的伤害更为严重,尤其是生育问题。

生育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巨大,而在一妻多夫家庭中,妻子可能需要为每个丈夫生育一个孩子,甚至更多。这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一妻多夫制度本质上是为了保障生育,但在资源匮乏的封闭地区,它实质上将女性和男性都视为生育的工具,这是在资源稀缺的过去无奈的选择。

在一些实行一妻多夫制的家庭中,尽管妻子会负责家庭的日常事务和子女的照顾,但她并没有真正的主导权,而且往往需要承担更繁重的工作,比如洗衣、做饭和协调家庭成员关系。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包办婚姻的一妻多夫家庭中,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纳西族家庭次玲的案例,她的母亲与三兄弟自由恋爱并结婚,生活得很幸福。

在她的家中,除了共享的农活,她的三个丈夫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大丈夫负责家中的对外事务,二丈夫负责家禽,三丈夫负责放牛。

这个家庭是村中众多一妻多夫家庭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然,随着现代文明的影响,一些一妻多夫家庭也在逐渐瓦解。

一位五十四岁的纳西族大妈向采访她的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她十七岁时被父母嫁给了村里一个五兄弟家庭,后来她的妹妹也嫁了过来。

这种姐妹嫁给兄弟的现象在一妻多夫的伙婚中并不罕见。

她育有四名子女,其中两个是儿子,两个是女儿。而她妹妹则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随着村子对外开放,家中年轻一点的老四在县城找到工作,还娶了妻子,正式离开了他们的大家庭。

一位纳西族大妈说,许多因村落开放而解除伙婚关系的村民,都看到了更好的世界,也有了更好的选择。随着俄亚大村逐渐对外开放,新鲜思想不断传入,这古老的一妻多夫制度也正在逐渐被更合理的夫妻制度所取代。

年轻一代的俄亚大村居民,不再依赖一妻多夫制度来维持生活,他们更喜欢先进的一夫一妻制度。俄亚大村古老的习俗和建筑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游客的注意。

他们来到这里,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一条湍急浑浊的河流横在村落前方,坐落在群山中的村落宛如穿越了历史时光的远古部落聚集地。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民居多为木石结构的土掌房,灰褐色的条石层层堆砌,独木梯子连接着各个楼层。大小不一的窗户错落有致,平整宽广的屋顶纵横交错,远观整个村落犹如一幅水墨画。

踏入村寨,你会发现这些屋顶紧密相连,可以方便地在屋顶上漫步穿行整个村落。然而走近一看,又可以看出每个家庭的独立性。

就像纳西族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他们彼此依赖却又保持独立。这种微妙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消失的,是历史长河中一段古老的宗族历史的见证。

这些古老的习俗和古老的建筑,都让人们深深地被震撼和感动。

东巴文1995年,俄亚大村的村民们克服困难,利用龙达河湍急的水流,建造了一个微型发电站,从此摆脱了油灯蜡烛的黑暗时代。

虽然电流不稳,只能用几个小时,但这个伟大的成就使村民们像过年一样欢庆。在2006年之前,俄亚大村是一个贫瘠落后、仿佛被时代遗忘的小村庄,只有两百多户人家。

然而,这一年,俄亚大村古寨被四川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发展这个古老村落,四川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着不惧艰辛的游客翻山越岭前来,惊叹于这里的古老文化与习俗。

穿梭在乡村小道上,那些镌刻在墙壁、深深雕刻在木柱上的古老象形文字,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被唤作「东巴文」的文字,是俄亚大村居民所用,只有享有崇高地位的宗教领袖「东巴」才有资格在公共场合留下印记。

一代又一代的大东巴用东巴文记录下天文地理,还有村子里的日常生活。这些文字,就像是村落的脉络和记忆,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寸土地上。

在俄亚大村,大东巴央章次里心心念念的是将300多册的东巴经传承下去,因为他担心随着村子的对外开放,年轻人不再愿意接续这份文化遗产。

在纳西族的庆祝活动、婚丧嫁娶和求雨等重要仪式中,东巴祭司会穿着华丽的祭祀服饰,进行诵经、占卜和跳神等神秘而有力的宗教仪式。

如果你有幸一睹,你将会体验到一场充满神秘与力量的远古仪式。 俄亚大村的村民们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是「伸臂桥」,这是一座充满藏族同胞智慧和特色的吊桥,横跨在江面上,看起来十分惊险。

这种桥梁不仅在俄亚大村可见,许多藏族临河的村庄也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桥梁的中心,只有几根相互平行的粗木棍连接着,犹如人们的臂膀向外延伸。在战乱年代,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每当夜晚来临,村子的人们就会将这些木棍抽走,使得桥梁变得「断开」。

这些桥梁不使用任何外来的钉子或者绳索,完全依赖于桥墩和原木的巧妙排列,互相支撑。因为村子位于大山深处的陡峭山路之中,交通极为不便。

去往外界的每一次出行,无论是村民还是农具,都需要翻山越岭。

村寨依山而建,像一部厚重的史诗,每个小路都是它的章节。悠扬的骡马铃声,是这个古老村落最动人的乐章。这些骡马,是村民的生活支柱,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它们用坚定的步伐,驮起了一家人的生计,走过了岁月的风雨。

黄昏时分,村口处,十几匹骡马带着外界的物资,缓缓走进村庄,而村民们早已翘首以待,期待着那份生活的新鲜。

这种古老而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深深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成为他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政府帮助村落通电,旅游产业迎来新发展2011年,历经艰辛,俄亚大村正式实现了马路代替崎岖山路,汽车取代骡马的转变。

如今,年轻一代的俄亚人更加钟爱摩托,而不再是过去的骡马。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骡马的数量逐年减少,而摩托车则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促进俄亚大村的旅游业发展,四川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19年,四川木里县供电公司开始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全部铺设地下电缆,安装2台315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26个分支箱和262户智能电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用电质量。

从此,夜晚的俄亚大村如同群山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村民不再为停电而担忧,旅游业务也得到了保障。2021年3月2日,俄亚大村被评为「四川最美古村落」之一,相关报道不断涌现。

俄亚大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但村民的生存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许多人开始从事与自己熟悉的纳西族文化相关的项目,比如制作服饰和文化纪念品,以此为生。

他们运营着民宿和特色菜馆,热情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采用棉麻天然材料,精心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如大襟长衫和腿扎绑。

在村落里,你总能看到身着独特传统服饰的纳西族男女,虽然游客听不懂藏语,但是看着他们洋溢的笑容,你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传统手工艺的深深自豪。

俄亚大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赋予了它四百多年的历史底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沉浸在时光的痕迹中。

在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入,带动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曾经因落后而污水横流的窄小巷道,得以由先进的排水系统拯救,村中道路焕然一新。

村民们纷纷摩拳擦掌,期待着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的提升。现代化的机械用品更是无处不在,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脱粒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脱粒方式,使得水边小磨坊显得落寞。古老的破旧房屋旁边,新建的铁皮屋美观而先进,人们也开始学习普遍的汉语,穿上轻便的现代服装。

虽然生活环境在改变,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未改变。

我们不应阻止人们追求更先进、更舒适的生活,但必须承认,当现代文明冲击这个古老的村庄时,这里的宁静已被打破。

现今的俄亚大村,正是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交织的产物。然而,我们希望俄亚大村的村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时,也不要忘记保存并传承自己民族的古老文化。

愿悠扬的马铃声和高亢的摩托声,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