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天水留下了工业发展记忆

2024-02-02旅游

常 生 荣

我到天水,温部长告诉我,一定要到工业博物馆去看一下,了解那里的历史。对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我是很关注的,过去我时常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撰写关于经济方面的文章,所以我以极大的兴趣,去参观了天水的工业博物馆。

我高兴地看到,天水在新的发展中,有很多新的思路。他们不仅建了一个城墙博物馆,以胡家大院过了一个古民居博物馆。更有创意的是,还建了一个天水老工业基地博物馆,展示了天水在国家发展时期,作为大三线建设的许多大型工厂,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天水工业博物馆,他们利用一个旧的厂房,加以适当改造,建成了一个工业博物馆,把国家在这里发展工业的历史记载下来,实在是难得。这反映的是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它留下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70年代我经常来天水,给我的印象是到处都是工厂,不少工厂都是代号,即便是用文字,表述得也是什么,多以长城命名,有不少还用的是代码。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的,那是在三线建设时候统一的称呼,都是为了保密。由于我在基建工程兵工作过,和这些三线的厂子,有着天然的联系,谈起来有共同的话题。所以他们对我很好,我经常到这个厂子去参观学习。由于那时候我们没有洗澡的条件,经常在这些工厂去洗澡。厂子对我是免费的,说是拥军优属。

我爱人住在七里墩,但是她工作在西关街道办事处。经常要带着孩子到市里上班,很是困难和不方便。老爷爷找了一个厂子叫长城仪表厂,给领导和班车师傅给说了一下,让我爱人每天坐这个班车,带着孩子去上班。他们知道是军人的家属,非常关照,我爱人坐这个厂的班车,有三年多时间。我们举家到北京的时候,我专门到这个厂子和师傅家,表示感谢。

岷山机械厂,是造轻武器的,主要是半自动步枪。我也经常到哪里去参观,因为是军人,他们也允许我去参观,我与厂子里的军代表非常熟悉,有空经常到厂子里去打靶。

关于天水工业历史相关资料表明、天水工业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天水工业在三线建设时期,(1966—1980)搬迁、新建企业37家,搬迁设备2779台,搬迁工人约4417人,总投资15093.19万元。至七十年代末,三线建设总投资达到68243万元,占地面积929.89公顷,建筑面积309000平方米,职工总数78584人,家属总人数121460人。三线建设时期共有37家企业,一共分为六大门类,分别是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国防科技等领域。

所谓大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也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我们小时候用火柴,知道天水这个地方。是从天水火柴开始的。对火柴我情有独钟。母亲说,早年我家住得偏僻,要经常要保留火种,如果火灭了,就要几里以外的人家去取火种。有了天水火柴,这种保留火种的习惯才结束了。

天水火柴厂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天水籍实业家哈锐,联络当时在四川经商的天水人胡中林、王鼎三,及天水本地商贾富户张仲武等人,募得股金3.2万两,创办了天水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天水火柴厂。厂址位于今合作巷,次年正式投产,天水第一次有了火柴生产,时人称之为「洋火」。

在炳兴火柴公司的带动下,天水先后又有永和火柴公司、光华火柴公司、陇兴火柴公司、建国火柴公司,第一火柴生产合作社等,6家火柴公司建成投产,年产火柴3000箱,使天水在民国时候形成火柴制造业的中心。其中光华火柴公司,解放后继续生产。

1956年,甘肃省工业厅将兰州、临洮、临夏、天水4户火柴厂,合并成立天水火柴厂,1966 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在全省同行业居领先地位。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到1989年底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火 柴生产厂家,承担了全省50%的火柴供应。

我们有一个战友收集火柴盒,我每次到天水探亲,都要给他带几种不同的火柴盒。他收集的国内外的各种火柴盒,有上千种之多。他说要办一个火柴盒展览馆。我想他的这个展览馆,也保留了天水火柴发展的历史。

国防厂家有多少家:国防企业与天水军工企业代号共14家。国营永红器厂(749厂),国营天光厂(871厂),国营庆华厂(860厂),国营岷山机械厂(5206厂),天水航修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722厂)。这些厂子涉及,我们国防建设的航空航海导弹等很多领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天水工业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天水又出现了一批新兴企业,丰富了工业生态,加速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调整产业布局,有效整合土地资源,鼓励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启动出城入园,工厂搬迁至社棠等地。

应当称赞天水政府的这一举动。这样一个博物馆,不仅留下的是当年的在这里的三线工程,而是留下了一段工业文化,留下了我们党和国家在那个时期,渴望发展经济的战略思考,对后来人的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我参观这个博物馆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们是那台事件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我那时候我们在酒钢建了嘉峪关的酒钢,那也是大三线建设。

作者简介: 常生荣,1952年生于白银市靖远县(今属平川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全国双拥办公室主任等职务。